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瓷器圖樣位置的演變過程

中國瓷器圖樣位置的演變過程

中國是瓷器的發明國。中國瓷器的演化發展史很有趣。這裡僅就瓷器圖案位置的變化,說說中國瓷器這方面的演化過程。

首先是釉下彩,即瓷胎上做出圖案。一開始是用竹器或鐵器。要匠人一隻只地刻畫,見宋代定窯瓷器。後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定窯出現印花工藝,即用刻好圖案的印章在瓷胎上做出圖案。

之後出現剔刻圖案的瓷器。將圖案用鐵器在燒制好的瓷器表面剔刻出來,利用瓷器釉色與胎色,或剔刻出的線條表現圖案。這種手法不再是釉下彩,屬於瓷器的後期加工。其目的是使瓷器圖案鮮明,吸引買者,賣出高價。這反映了宋代瓷器工藝的成熟與瓷器市場競爭的激烈。

宋元期間北方流行的瓷枕,在瓷器圖案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此時瓷枕的圖案既不是在瓷胎上,也不在瓷器表面,而是為了作畫,專門在胎與釉之間加了一層泥糊狀的中間層,這個中間層就叫「化妝土」,顧名思義,就是為瓷胎「化妝」。但是它的真正用途是讓畫匠手中的竹鐵器的筆觸柔軟下來!有了這層化妝土,宋元期間的瓷枕的圖案才豐富生動起來。不僅可以畫花兒,還可以畫各種動物、人物,甚至可以寫行草書。這對後世瓷器的圖案進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為化妝土是在釉層下,因此還算作是釉下彩。

宋元時期大量文人進入瓷器窯廠,出現了以毛筆在瓷器上作畫,使圖案更加靈動,進一步提高了瓷器圖案的創作水平。元青花以後,中國瓷器的圖案創作基本以「一個朝代一個台階」的狀態步步提高。明代以後,釉上彩瓷器不斷推陳出新,除了基本的在燒制好的瓷器表面作畫的手法以外,無論是釉色,還是繪畫手法,都不斷創製出新瓷種,著名的例如五彩、鬥彩、琺琅彩、粉彩等等,不枚勝舉。釉上彩瓷的出現,使得瓷器圖案的顏色,有如紙上的圖畫一般鮮艷斑斕起來。釉上彩瓷真正做到了「在瓷器上作畫」。

縱觀中國瓷器圖案位置的演化,無外乎從里至外的過程。但是卻歷經了宋元明清長達千年的時光。不要嫌棄這演化的緩慢,我們從中不應該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先人們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應該感謝綿長的中華文明帶給我們的優厚遺產?每一代人都應擔負起自己世代的責任,承前啟後,推陳出新,發揚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橋樑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橋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