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從中醫角度,脾與胃相表裡,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主運化與統血,又主四肢和肌肉,脾病主要表現為運化失常和脾不統血的異常情況,下面小編主要給大家分享下關於脾病的中醫辯證之說,主要分以下6種,看看其主要臨表以及護治方法。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一、脾陽虛

主要臨表:

腹脹納少,大便溏泄或周身浮腫或白帶量多質稀,腹痛喜溫喜按,四肢欠溫,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護治方法:

溫中健脾。

二、脾氣虛

主要臨表:

腹脹納少,食後尤甚,大便溏薄,並見全身乏力,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形體消瘦或見肥胖浮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

護治方法:

補氣健脾。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三、脾氣下陷

主要臨表:

脘腹重墜作脹,食後益甚,或肛門便意頻頻且墜重不適,甚則脫肛,或久泄不止,或子宮下垂,或尿濁如米泔,伴見氣短神疲,聲低懶言,食少便溏,面白,舌淡苔白,脈緩弱等。

護治方法:

益氣舉陷,補中健脾。

四、脾不統血

主要臨表:

便血、尿血、鼻衄、肌衄、齒衄或者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常伴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舌淡脈弱等。

護治方法:

健脾攝血。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五、寒濕困脾

主要臨表:

脘腹痞悶脹痛,食少便溏,泛惡欲吐,口淡不渴,頭身困重或見面色萎黃或肌膚面目發黃,而其色澤晦暗如煙熏或肢體浮腫,舌苔白膩,脈濡緩。

護治方法:

健脾化濕。

六、濕熱蘊脾

主要臨表:

脘腹痞悶,嘔吐厭食,尿黃或面目肌膚髮黃,黃色鮮明如橘子皮,口乾而苦,便溏或肢體困重,皮膚髮癢或身熱起伏,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護治方法:

清利濕熱。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保健指導:

1.對症處理

①.便血、吐血多時,應卧床休息、禁食,穩定病人情緒,消除其恐懼心理,可給服sanqifen止血,溫開水或藕汁調服。

②.便溏、泄瀉者,應該保持肛門及會陰部乾燥清潔,便後應用軟紙擦拭,用溫水洗乾淨。

③.病人暴瀉不止時,應注意觀察有無亡陰、亡陽之變,如燕窩凹陷、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彈性消失等,為亡陰表現,如汗多肢冷、脈微弱為亡陽表現。可給予淡鹽水、xiyangshentang頻服。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④.脫肛者每次便後用軟紙擦肛門,用溫水清洗後並輕輕托上,囑其卧床休息。平素要做提肛運動,每天2次,每次20下。

⑤.可以適當的鍛煉,平日里可以經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

2.如果用藥,請遵醫囑,按時服用。一般情況下藥適宜溫服,服後安卧。嘔吐或者吐血、腹痛甚時應暫緩服用湯劑,嘔吐較輕者可採用濃煎少量多次頻服。嘔血漸止,可服藥者,應該注意藥物溫度不可過熱,以免刺激誘導出血。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3.脾胃病人的飲食要特別注意,要避免不良的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及飲食宜忌,飲食宜清淡、細軟易消化,宜少量多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下面給大家安利下不同脾病的飲食適宜情況。

①.脾胃虛弱者宜食益氣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藥、紅棗、蛋類、瘦肉等。忌油膩、生冷、硬固、壅滯氣機之物。

②.濕熱蘊脾者宜選食清熱除濕之品,比如赤豆、冬瓜、綠豆等。忌食酒、辛辣、海腥、油膩甘肥之物,以免助濕生熱。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③.寒濕困脾者宜選健脾化濕之物,比如山藥、扁豆、薏米等。瀉泄量多者宜增加飲水量,可飲薑糖水,飲食宜溫,可在菜中適當加些花椒、胡椒、生薑、生大蒜等溫熱之品,忌食生冷瓜果及油膩之物。

④.脾血虛者宜選生血養血之物,比如動物肝臟、骨髓、魚類、紅棗、肉類等,忌食煙酒、辛辣、煎炸、厚味之物以免傷陰耗血。

4.憂思傷脾,要保持自己的心情,克服情志對身體的影響。

易懂的中醫脾病辯證,主要臨表以及應該知道的保健方法

5.觀察患者的飲食、腹脹、腹痛、嘔吐、二便、舌苔、脈象情況,對於脾不統血出血者注意出血的量、性質以及神色、脈象變化,注意出血先兆。

脾病要細治,慢調,不可盲目保健。喜歡養生的人如果想要脾胃好,那一定要注意飲食保健,這是脾胃保健的最主要方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