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差,往往是不懂得這兩條處世天機!

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差,往往是不懂得這兩條處世天機!

古德雲:「滅卻心頭火,勝點佛前燈」。一個人心中的慾念越多,往往失去的東西也就越多,因此得到的快樂與滿足會越少。真正的幸福,無關乎外在的物質有多富足,而在於內心是否能做到『清心寡欲』。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問禪師,失去的東西回來了,還要嗎?禪師說,我曾經丟了一粒扣子,等到找回那粒扣子時,可我已經換了衣服。煩惱亦如此,要想從煩惱中解脫出來,最好的方法,不是忘記,而是試著去接受它,慢慢適應了它的存在,才能隨時間不知不覺地治癒。當內心淡然了,才是真正的放下。

生活的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自己的內心。要想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人生大富大貴,必然要懂得這兩條處世天機!

一、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中庸》:「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意思是,如果有什麼事情是你不樂意而為的,就不要把相同的事加在別人身上。

生活中,很多人會以自己的心,去忖度別人的心,甚至會把自己不幸的遭遇或者不願意做的事,強加諸在別人身上,殊不知,沒有人有義務共享你的煩惱,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便是能懂得承擔自己的煩惱,而不是把煩惱傳遞給別人。

《太上感應篇》:「感應之理,隨感隨應。」你是什麼人,便會吸引什麼人。同樣,若你是心懷善念,看周圍的事物也會是諸般美好。若是心存旁門左道,那麼你看到的周圍人也都是疑神疑鬼的。所謂「境由心轉」,我們應當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只有沉潛內修自己的這顆心,才能抓住更多的機遇,人生必然也會「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二、將心比心,便是佛心

何謂佛?佛是通達明了,覺悟的人。佛說,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一顆成佛的心。如果心中沒有我的執念,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將心比心,感同身受,這就是佛心。

孟子:「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大禹想到天下還有溺水的人,好像自己溺水一樣。后稷想到天下還有挨餓的人,好像自己在挨餓一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就是將心比心的最高境界。

每個人都要經受塵世俗情、七情六慾的磨練,想要順遂的度越一生,就要懂得將心比心、為別人體諒的安身之道,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係與人脈,就是在這互相體諒之中產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不打烊 的精彩文章:

十五條人生哲理句子,句句入心,道盡人生百味!

TAG:書屋不打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