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吃完木耳,7歲女孩多器官衰竭進了ICU!這致命錯誤很多人在犯

吃完木耳,7歲女孩多器官衰竭進了ICU!這致命錯誤很多人在犯

同齡育兒

科學孕育,優質育兒,媽媽寶貝共成長!

來源:杭州日報(hangzhoudaily)、樂活記(lokwooo)

炎炎夏日,來一盤涼拌黑木耳是很多人的「常規操作」,但雯雯(化名)一家怎麼也想不到,就是這盤家常菜卻讓一家人身陷險境...

昨天,在浙大兒院湖濱院區綜合ICU,7歲的雯雯躺在病床上,面容蒼白,身邊機器發出滴滴的運作聲。本來過了這個暑假,雯雯就要去讀小學了。

「雯雯的病情危重,7月31日送入我們醫院時,已陷入昏迷,經過搶救,目前全身多器官出現衰竭,不容樂觀。」浙大兒院兒童重症監護室副主任葉盛說。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雯雯的媽媽也在搶救中,弟弟脫離了生命危險。為何一盤黑木耳會放倒一家人?事實上,泡發和烹飪黑木耳過程中,有一個致命的錯誤,可能你的家人都在犯。

1

黑木耳下肚,一家全中招

江南人普遍愛吃黑木耳,很多人習慣泡發一大盆黑木耳,隨抓隨取。7月27日中午,雯雯的媽媽拿起了泡發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撈起,加入調料,涼拌給兩個孩子吃。雯雯愛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不愛吃,只動了幾筷子。

一盤黑木耳下肚後,姐弟兩個照常玩樂。到了7月28日傍晚,雯雯開始出現嘔吐和肚子疼,精神變得萎靡,隨後,媽媽和弟弟也相繼出現相同癥狀。三人被送往當地醫院一查,肝功能指標超過正常幾百倍,醫生初步判斷,食物中毒

其中,雯雯的癥狀特別嚴重,入院後迅速出現昏迷和肝功能衰竭。如何對症下藥,當地醫院建議轉到省級醫院就診。

7月31日傍晚,雯雯被呼嘯的救護車送入浙大兒院湖濱院區綜合ICU,接診的醫生葉盛,一翻開病例,並與雯雯家屬一聊,這才知道,原來她們吃的那盤黑木耳足足泡發了兩天兩夜。「雯雯媽媽就把黑木耳放在家門外的露天泡發,兩天兩夜後,焯水涼拌後食用。」葉盛說。

2

黑木耳中毒死亡率高達50%以上

隔夜黑木耳,食物中毒,此時,葉盛心裡心中已經有了判斷。

「在臨床上,像黑木耳、變質的玉米面中,有種『椰毒假單胞菌』,這種細菌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是半天至一天。

「患者初期僅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輕度癥狀,隨後可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意識不清等癥狀。」葉盛說。

而隨後,省疾控中心對於雯雯血液的檢測,確定了葉盛的推斷,確診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目前,對於這種毒素的治療,沒有特效藥。

為了竭力挽救雯雯的生命,把體內毒素盡量排出,我們對雯雯的血漿進行了四次置換,每次1500毫升,對於這樣一個7歲女孩來說,這樣大幅的血漿置換,相當於全身血液換了四次。」葉盛說。

但即使是這樣迅速和及時的搶救,雯雯的病情依舊讓人揪心,「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米酵菌酸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極為兇險,死亡率高達到50%以上!」葉盛說。

3

黑木耳中毒的慘痛教訓不少

事實上,這些年,黑木耳中毒的病例屢見報端。

2017年7月,福州總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里,28歲遼寧姑娘畢雪因為一碗泡了兩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現肝衰竭、腎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黃疸。

2016年7月,溫州董先生和畢女士夫妻倆吃了木耳炒雞蛋中毒。董先生吃得少,癥狀輕,很快自行恢復。但畢女士中毒較深,先是厭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2天後逐漸發展成肝衰竭、腎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黃疸、膿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搶救。

而這些黑木耳中毒病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黑木耳一般都泡發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敗變質。

「椰毒假單胞菌生長溫度約為25到37度,最適生長溫度為37度,最適產毒溫度為26度。這個細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它產生的外毒素(主要是米酵菌酸)所致。米酵菌酸一旦產生,無法用熱水消毒,也無法清洗乾淨。雯雯的媽媽將泡發的木耳在露天高溫環境放了兩天兩夜,再進行烹飪,毒性非常大。」葉盛分析。

4

牢記木耳隨發隨吃

那應該如何安全健康吃黑木耳呢?葉盛給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他建議,不僅僅是黑木耳的泡發和烹飪需要引起重視,很多人常吃的白木耳(銀耳)也要引起重視。泡發木耳類食材,隨發隨吃,特別是夏季,最好將木耳的泡發在冰箱進行。

其次,如果泡發時間較長,忘了換水,出現上述情況時,別捨不得,要果斷扔掉。

另外,目前市面上有鮮木耳售賣(售賣的所謂「新鮮木耳」,實為干木耳用水浸泡發制的,並非剛摘下來的生鮮黑木耳。專家稱,生鮮黑木耳不能直接食用),葉盛建議消費者要仔細挑選,如有發粘、流水、異味,千萬不能吃,如覺不適,應儘快就醫,並將就餐史告訴醫生。

針對夏季食品安全,葉盛特別提醒,還要做到砧板生熟分開、食材煮熟煮透、儲存時間掌控,注意手部消毒衛生等。

5

擴散告訴家人注意夏季食品安全

木耳泡太久千萬別吃!

這些食物也不能吃

苦葫蘆瓜

65歲的陳爹爹,曾用自己種的葫蘆瓜做了一盤葫蘆瓜燒肉。一個小時後,便出現嘔吐、腹瀉的癥狀,竟然還吐出血水。頓感不妙的家人連忙將他送至醫院。經檢查,醫生診斷為葫蘆瓜食物中毒。

葫蘆瓜分為苦葫蘆瓜和甜葫蘆瓜,苦葫蘆瓜含植物毒素鹼糖甙,即便炒熟後其毒性也不易分解,即便少量誤食也可引起中毒。輕者表現為噁心、嘔吐等,重者則會出現腹痛、腹瀉、血便等,甚至危及生命。

未熟透的四季豆

除了葫蘆瓜,日常食用的四季豆也容易引起中毒。四季豆中含有一種叫皂素的生物鹼,如果沒充分做熟的話,它會對消化道粘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容易引起胃腸道局部充血、腫脹及出血性炎症。

為了防止出現四季豆中毒,烹飪時,盡量選用足夠時間長的高溫加工,避免採用涼拌、爆炒的方式,要盡量將四季豆煮透、煮熟。

沒煮熟的扁豆

扁豆內含有紅細胞凝集素和皂素等有毒成分,可溶解紅細胞,引起出血性炎症。而且扁豆長得越老,皂素就越多,這種皂素在高溫下可以得到破壞。所以在烹調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扁豆徹底煮熟煮透。

發芽的土豆

未成熟或者發芽的土豆也不要食用,因為土豆在發芽時會產生大量叫做龍葵素的毒素。人體吸收它以後容易出現喉嚨燒灼感,胃部燒灼,還有溶血性黃疸等多種不良癥狀,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

青西紅柿

很多人愛吃西紅柿,但是食用還未熟透的青色西紅柿可能會引發中毒。青西紅柿含有一種叫龍葵素的毒性物質,吃後易出現噁心、嘔吐等中毒癥狀,如果生吃青西紅柿危險性更大。

腐爛的生薑

腐爛的生薑不要再食用,它會產生一種叫做黃樟素的毒素。這種毒素很強,食用後可能引起肝細胞中毒,損害肝臟功能。 因此,在選購生薑時,要選新鮮、外形完整、無霉變和無腐爛變質的大塊鮮姜。

野 蘑 菇

野蘑菇中毒常發生在夏秋多雨季節,主要是因誤采、誤食有毒野蘑菇而引起。誤食後表現為多汗、心跳緩慢、呼吸困難,或產生嘔吐、腹瀉等,嚴重者還可誘發尿毒症而危及生命。

有毒野蘑菇的種類多。一般情況下,蘑菇形狀越特殊,色彩越鮮艷,有毒的可能性越大。這樣的野蘑菇吃起來味道一般較麻、辣、苦。食用時要注意留心。

長斑的紅薯

很多人愛吃紅薯,但是紅薯放久了,就會長出黑斑,這樣的紅薯要小心食用。紅薯上長黑斑,是由於感染黑斑菌所致,在食用時一定要把病變部位清除乾淨再食用,否則吃後易產生中毒反應。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齡育兒 的精彩文章:

一周還沒有長牙正常嗎?寶寶長牙的5大階段,看完媽媽們就明白了
9月幼兒園開學季,家長做好這些準備,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

TAG:同齡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