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學散步》:宗白華,外國藝術追求認同,中國藝術自娛自樂

《美學散步》:宗白華,外國藝術追求認同,中國藝術自娛自樂

《美學散步》:宗白華,外國藝術追求認同,中國藝術自娛自樂

中國人,被認為是著眼現世和世俗生活的。不同於西方人用天堂來寄託對生命局限性的恐懼,中國人並沒有實在的靈魂歸去或轉生的說法,神仙境界什麼的,從來不是中國人魂系歸去的地方,只是神話。這些神話里神仙境界,並不會對行為端方操守高尚的每個凡人承諾敞開大門。

事實上,任何一種有思考能力的高等生物來說,生與死都是難以忽略的命題,鮮活的肉體歸於消亡,是否意味著我們生存過的痕迹也將逐日淡去?《左傳》中說,「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也就是說,人的存在痕迹,依託和刻畫在此生的德、功、言傳世,即可不朽。可知、可控,不依仗虛無的神祗,這是中國人的實在之處。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中國人又是過分務虛和抽象的。宗白華先生說,人類在生活中所體驗的境界與意義,用邏輯的體系範圍之、條理之,是科學與哲學;在人生的實踐行為或人格心靈的態度里表達出來的,是道德與宗教;在實踐生活中體味萬物的形象,天機活潑,深入「生命節奏的核心」,以自由諧和的形式,表達出人生最深的意趣,則是「美」與「美術」。

西方說物質,中國說道;西醫說臟器,中醫說元氣;油畫務似照片,中國畫崇尚寫意;西方的音樂是樂章式,中國音樂則是流雲式。簡言之,中國的審美是以實在的、可直接把握的具象表現為下,以抽象縹緲的精神表達為上的。關於上述藝術形式的差異表現,以及表現產生的因果關係,宗白華先生作了大篇幅的反覆闡述。

為什麼,有著如此實在的生活態度的中國人,會在美學領域完全拋棄具體形態,推崇不沾不帶的空靈之美?其實溯其本源,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方向,不過是同一根脈上生出的葉和花。就好像日常用的粗陋陶罐和祭堂上的官窯青瓷一樣,沒有本質的分別。

中國的藝術,有一個最共通的特點,就是講創作者自身的感悟和情操放在首位。拿繪畫來說,中國畫中大視角廣闊鋪排的山水,不是畫家沒有透視觀念的產物,而是有意選擇的結果。老樹寒泉的蕭條氣韻,不求形似,意在寫畫家胸中塊壘。讓人身臨其境的實景描摹,在東方的審美體系里,並非上品。

再舉個例子,中國音樂中,古琴可能是最代表文人意趣的樂器,但這件樂器,從一開始就不是服務性和娛樂性的。不充當樂隊伴奏的角色,不入聲色場所,甚至聽眾的情緒,也不在彈奏者關注範疇之內。其曲調平淡疏簡乃至艱澀,是彈奏者修身養心的方式而已,正所謂「愉己不娛人」。

總而言之,如果說西方藝術對外物投以更多的關注,例如雕塑的對象,戲劇的觀眾等,那麼中國藝術則更多立足於內在和自我。前者更加客觀的朝科學方向延伸,後者則帶著諸多感悟投向了社會人文。兩個看似矛盾方向的共同點開始顯現,那就是對於中國人對自身的倚重,不寄託於神,也不寄託於外物。

腳踏實地又理想圓滿,是中國人的生存境界。因為他們的圓滿,是由自己的精神高度達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紅拂夜奔》:王小波,寫的就要不一樣,誰讓我是特立獨行的豬呢
《細雨中呼喊》:余華,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它就溫文爾雅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