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報告稱中國智能製造呈「四核帶動」格局

報告稱中國智能製造呈「四核帶動」格局

24日在重慶發布的《中國智能化發展指數報告(2018年)》(下稱報告)稱,中國2017年智能製造呈「四核帶動」格局,江蘇、廣東、浙江和山東智能製造指數佔總指數比重19%,成為中國智能製造發展領頭羊。

報告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重點比較中國及分區域智能化發展水平,從基礎環境、產業基礎、創新引領能力、智能製造、產業融合、智慧社會六個層面剖析中國智能化發展特點,為推動智能化發展提供參考。

報告指出,由於政策環境、經濟基礎、應用特點等不同,中國各省市區智能化發展呈明顯梯級分布特徵。中國智能化發展指數基本符合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逐漸降低趨勢,在此基礎上形成京津冀區域、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西部地區四個集聚發展區。未來,整個東部地區將繼續成為中國智能化產業發展領頭羊,引領中國智能化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與此同時,報告顯示,中國西部地區智能化發展勢頭迅猛,其中四川聚力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進關鍵技術突破,智能產業指數排名第6。重慶加快構建現代信息技術與產業體系,智能產業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智能產業指數排名第8。此外,陝西和貴州兩省智能化發展勢頭良好。隨著西部地區各級智能化相關政策逐步實施,西部地區有望成為與東部地區比肩的中國智能化發展第二增長極。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盧山稱,中國智能化產業基礎發展水平存在一定「非均衡」特徵,區域差距明顯。東部發達省市因製造業產業基礎良好及智能產業發展迅速,智能化產業基礎遠優於其他地區,中部地區製造業綜合發展能力普遍較強,而西部地區則著力探索智能產業發展。

尤為注意的是,2017年,從中國各省市科技人力投入、科技財力投入、科研產出、科技產業化四個三級指標來看,包括北京、上海、廣東等領先省市在內的大多數省市區,各項分指標發展不均衡,存在一定短板。

對於業界關注機器換人是否會導致產業工人失業問題,盧山表示,通過調查發現,機器換人不僅沒有導致大批工人失業,反而造成結構性就業緊缺。例如維護機器工人需求大,對機器進行編程的工人也出現短缺,這背後對產業技術能力、人才轉型升級帶來極大需求。

報告預測,隨著中國傳統工業不斷轉型升級,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服務應用需求將加速釋放,各地將加快工業互聯網布局,加快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推動中國智能製造全面深入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庫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工智慧規模年均增40% 製造業相關投入不到1%
倫敦被譽為「歐洲AI之都」

TAG:機器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