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安南:聯合國的尊嚴

安南:聯合國的尊嚴

安南:聯合國的尊嚴

本刊特約撰稿/蘇潔

本文首發於總第866期《中國新聞周刊》

「他是一個心懷天下的政治家,一個篤定的國際主義者,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和平的世界。任職聯合國期間,他在推動世界持續發展、維護人權和法律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

2018年8月18日,總部位於瑞士的科菲·安南基金會和安南家人聯合發表聲明,對外宣布了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科菲·安南因病去世的消息。

安南去世於瑞士首都伯爾尼的一家醫院,享年80歲。在安南基金會發表的聲明中,安南去世的時候「十分安詳」,在生命的最後幾天,夫人娜內·安南以及三個孩子一直陪在他的身邊。聲明並沒有透露安南的病因。

消息一出,世界各地領導人紛紛表示悼念。聯合國紐約總部以及位於世界各地的機構連續三天降半旗致哀,而英國、德國、俄羅斯以及印度等國的領導人也分別表達了哀悼。

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對安南的離世表達了悲痛,他在發表的聲明中稱,「從很多方面看,安南就是聯合國。他帶領聯合國進入了新的世紀,並展示出無與倫比的尊嚴和決心。」

在古特雷斯眼中,安南就是一個智慧的長者,「每當需要獲得建議或啟發的時候,我都會尋求他的幫助,他就像我的一個導師。他領導下的聯合國,能夠為所有人提供一個對話的機會,一個解決問題的空間,和一條通往更好的世界的道路。」

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看來,沒有多少人能夠像安南一樣,將聯合國的使命發揮到極致。「安南從未停止創造一個更好世界的腳步,他的篤定、樂觀和對人道主義的追求,不斷打破國與國之間的藩籬,並不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世界領導者。」

「直面黑暗的使者」

從1997年到2006年,安南在聯合國擔任了十年秘書長,任期為兩屆。他是聯合國歷史上第一位從基層做起、並且一直做到最高領導人崗位的非洲人。在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安南給工作人員的印象是「出奇的冷靜」,他處事低調、為人樂觀,從沒有人見他發過火;他也總是就事論事,從不將問題個人化、複雜化。安南曾說,他這種冷靜、獨立、簡單的性格,是從小的生活環境造就的。

1938年4月8日,安南出生於非洲迦納南部的庫馬西市,是家裡四個孩子中的一個。那時候庫馬西市是迦納的一個部落首府,而當時的迦納仍是英國的殖民地。因為在星期五出生,安南被父母命名為 「科菲 」,意指 「生於星期五」 。安南的家境殷實,祖父、外祖父和叔父都曾是部落酋長,父親曾在聯合利華公司從事可可採購工作。

安南說,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就是「在部落社會過著部落生活」。而這樣的生活,對他的性格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始終喜歡過一種簡單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給了我更多的自由和空間,讓我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及時做好自我調適。」

1957年,迦納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布獨立。第二年,安南進入庫馬西的理工學院讀書。不久後,19歲的安南獲得了福特獎學金,赴美深造。安南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麥卡萊斯特學院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之後留學瑞士繼續經濟學研究。留學瑞士期間,安南的法語水平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1962年,安南進入聯合國下屬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從事行政崗位的工作。工作了近十年後,1971年,安南暫別聯合國,進入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讀書,並獲得了管理學碩士學位。從學校畢業後的安南重返聯合國,開始在世界各地任職。安南先是代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前往非洲的衣索比亞任職,後又擔任駐埃及開羅的聯合國緊急部隊民事長官。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安南被調回聯合國駐紐約的總部,職位也在不斷平穩上升。他先後領導聯合國總部的人事和財政部門的工作,直到1986年,他升職為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負責人事工作。

海灣戰爭爆發後,安南接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務。他被派往伊拉克的巴格達,與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進行談判,爭取將仍滯留在伊拉克的900多名國際組織人員送回國,並希望伊拉克當局釋放西方人質。海灣戰爭結束後,安南繼續領導聯合國小組進行相關談判,為伊拉克爭取用石油換取食品和藥品的機會,對伊拉克人民進行人道主義援助。

1993年3月,安南出任聯合國負責維持和平事務的副秘書長,主管聯合國在世界各地的維和行動。在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的評論中,安南在這期間迎來了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索馬利亞、盧安達和波斯尼亞的戰爭不斷,這是對安南領導力和維和能力的極大考驗。」

從1993年到1995年期間,安南領導的聯合國維和行動規模在不斷擴大。至1995年,聯合國共部署來自77個國家將近7萬名軍事和文職人員。1995年11月,在波黑戰爭結束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包特羅斯·蓋里派遣安南作為特使,前往南斯拉夫,監督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履行《代頓和平協定》。

「安南在維和事務中的經驗讓他在處理各種問題上有了更多的權威和空間。沒有多少人像安南一樣,不斷周旋於談判桌上,和戰爭狂人、獨裁者進行談判。他是國際社會上直面黑暗的使者。」加拿大著名學者米哈伊爾·伊格納季耶夫曾如此評價安南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的角色。

安南在國際維和行動中的運籌帷幄,也讓他獲得了美國的青睞。1996年,在聯合國秘書長換屆選舉期間,美國對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包特羅斯·蓋里的連任投了反對票。而這關鍵的一票,也讓蓋里成為聯合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獲得連任的秘書長。

當年的12月17日,安南被提名為聯合國秘書長。1997年1月1日,安南正式就職成為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任期5年。5年後的2001年,安南再次通過安理會的提名,連任聯合國秘書長,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

有成就有遺憾

安南當選為聯合國秘書長時,很多和安南共事過的聯合國工作人員都對新的秘書長寄予厚望,希望安南可以帶領聯合國走出低潮期。

安南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90多頁的改革計劃,推行機構改革,改善聯合國形象。1997年到1998年期間,安南裁減了聯合國大約1000個職位,合併冗餘機構。同時,保證對聯合國下屬機構比如國際衛生組織等的控制權。安南此舉不僅是為提高聯合國的運行效率,節約開支,也意在向美國政府釋放信號。

儘管聯合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關係卻非常微妙。作為在聯合國極有發言權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美國對聯合國的會費卻始終拖欠。安南希望通過改革來增加與美國政府談判的砝碼,敦促美國儘快繳納會費。

安南和中國的淵源也頗深。在出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十年間,他先後七次訪華。安南欣賞中國古代「和」的理念,認為和非洲的傳統文化有相似之處。「中國與非洲在古代都有關於『和』的箴言,證明自古以來『和諧』對於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安南曾在一次訪問中表示。

除了注重維護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關係外,安南沒有忘記作為聯合國秘書長更重要的職責:利用聯合國的能力,幫助弱小的會員國對抗貧窮、疾病、不公,並為世界各國的發展創造和平的環境。

進入新千年,安南代表聯合國發表了題為《我們人民——聯合國在21世紀中的角色》。報告,在報告中,安南提出了聯合國的千年發展目標,將在2015年前把極端貧困減少一半、推動婦女平等、推動每個兒童都能接受小學教育,並且減少艾滋病等人類疾病的傳播。安南再次向會員國發出倡導,敦促大家共同行動,減少貧窮、推動教育,實現新千年的發展目標。

安南甚至還發展了自己的「科菲原則」,他認為,「聯合國應該以人民的名義參與和影響國際事務,而這個權力不會受到任何國家主權的影響」。

曾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安南深知聯合國運行的短板,因此,在擔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安南不斷推動各會員國培養、訓練自己的維和力量。各國維和部隊可以在被需要的時候迅速集結,參與到國際維和行動中。同時,安南也支持區域性的國家間合作,比如北約組織等的存在。他希望這些區域性組織成為聯合國解決棘手國際安全問題的補充力量。

此外,安南還認為聯合國需要擴大與企業、基金會、大學以及民間組織等的合作,共同解決人類社會發展的問題。

從非洲大草原上走出來的安南並沒有忘記那片落後的土地。安南曾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關於「非洲境內衝突起因和促進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 的報告。在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十年,安南始終呼籲世界關注非洲,並努力維持國際社會對非洲社會和平發展做出的承諾。

「我們都知道,在一個家庭中,權力需要男人和女人共同分享,家才能平衡、發展。大到一個國家,再推廣到國際社會,道理也是一樣。貧窮從來都是和壓迫相伴相生的,發展也不能以犧牲自由為代價。在我這個年代的非洲,人們都知道,一個無法幫人民擺脫貧窮的國家不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如果人民無法獲得權力,一個國家就沒有真正的發展。」2000年,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在非洲的尼日共和國發表了這樣一番講話。

2001年,安南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對安南的評語是 「聯合國的傑出代表,也是有史以來最有成效的聯合國秘書長」 ,此外,安南還被稱為 「非洲最重要的外交大使」 。

儘管獲得了榮譽和世人的讚許,安南的職業生涯不是沒有遺憾。1994年,在安南擔任聯合國維和行動負責人期間,盧安達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種族大屠殺。當年的4月到6月,盧安達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進行了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屠殺,共造成80萬到100萬人死亡。

安南領導的維和行動組沒能及時制止這場屠殺。在屠殺發生的第四天,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向盧安達派出200多名維和人員,進行調停和人道主義援助。直到屠殺進行一個半月後,聯合國才決定將維和部隊增至5000人,並說服其他國家參與救援。

盧安達屠殺導致這個國家八分之一的人口消失,給原本就貧困的國家帶來致命打擊。而安南也因為面對盧安達危機的保守態度和維和不利遭到了批評。在安南看來,這是自己職業生涯最大的遺憾,「國際社會對盧安達是失職的,這個失職帶給了我們永久的遺憾和悲痛。」

「退休對我來講是件困難的事」

2006年,安南從聯合國秘書長的職位退休,告別了工作了四十幾年的聯合國。不過,他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享受悠閑的退休生活,而是依然活躍在國際外交的舞台上。

2007年,安南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了安南基金會,致力於繼續推動國際和平事業的發展。經歷十年的努力,安南基金會如今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基金會之一。

除了創立安南基金會外,2007年底,安南還參與了調停肯亞的國內動亂。當年的肯亞大選結束後,選舉委員會宣布現任總統姆瓦伊·齊貝吉獲得選舉勝利,但主要反對黨 「橙色民主運動」對選舉結果不滿,認為存在舞弊現象,並由此引發了肯亞動亂。安南作為主要調停人前往肯亞,在政府和反對派之間進行調和。

2012年,安南被委任為敘利亞內戰的特別斡旋人,嘗試調解敘利亞的國內矛盾。他提出很多建議,包括停止在平民區使用重型武器並撤出部隊、實現每天兩個小時人道主義停火、尊重法律保障的和平示威自由等,但由於眾多調停提議均告失敗,安南在半年後辭去了這個職位。

2013年,安南成為和平和人權倡導組織 「The Elders」 的主席,這個組織是由前南非總統尼爾森·曼德拉發起成立的,主要成員是各國退休的外交官,大家定期組織會議,商討解決國際紛爭的辦法,推動人類和平發展。

退休後的安南也一直致力於非洲的發展。他擔任「非洲進步小組」(African Progress Panel)的主席,帶領一個專家團隊,每年推出一份《非洲發展報告》,為非洲的發展提供政策建議。2014年,《非洲發展報告》分析了非洲漁業、林業和農業的發展可能性;2015年,該報告則重點聚焦在氣候變化下的能源變革給非洲帶來的機遇。

「我發現真正退休對我來講是一件困難的事情。」80歲生日時,安南接受了BBC採訪,他曾半開玩笑地說了這麼一句。在採訪中,他再一次提到了職業生涯中的一些遺憾,並不無傷感地表示,「我們有時候也是無助的。」這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接受媒體訪問。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年,安南都沒有放棄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事業。

「安南也許是這個時代里最後一個重量級聯合國秘書長。他的名字出現在解決國際衝突的新聞頭條和國際公眾視野中,永遠佔據著中心的位置。」在美國雜誌《紐約客》的描寫中,安南的離開,宣告了一個時代的落幕。

值班編輯:萬霽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95後離職的100個理由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