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紫禁城皇帝的御膳,不變花樣隔夜菜,沒你想的那麼好吃

紫禁城皇帝的御膳,不變花樣隔夜菜,沒你想的那麼好吃

原標題:紫禁城皇帝的御膳,不變花樣隔夜菜,沒你想的那麼好吃


民以食為天,人民群眾再窮苦,也能隨著時令嘗個鮮。可是紫禁城裡的天潢貴胄們卻從小連口飽飯都沒吃上過。


據記載:「光緒皇帝十歲上下,每至太監房中,先翻吃食,拿起就跑。及太監追上,跪地哀求,小皇爺之饃饃,已入肚一半矣。小皇爺如此飢餓,實為祖法的約束,真令人無法。」

老太監信修明曾回憶:光緒皇帝十來歲的時候,天天吃不飽,餓到每次到太監房,先找吃的,抓起就跑。一大幫太監趕緊去追,跪求小皇爺口下留情。


同樣的,溥儀在宮裡也吃不飽。 他六歲時吃栗子吃撐了,就被隆裕太后餵了一個多月的糊米粥,餓到太后給溥儀饅頭干餵魚玩時,小皇帝連想都不想就把餵魚的饅頭干塞進自己嘴裡。


還有一次各王府給太后送貢品,被溥儀撞見,直奔其中一個食盒,打開蓋子一看,食盒裡滿滿的醬肘子,抓起一隻就咬。跟隨的太監大驚失色,連忙來搶。年幼的溥儀拚命抵抗無果,剛到嘴就被搶跑了。 後來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這件事時還忍不住感嘆:好香的一隻肘子。


為什麼不讓皇子們想吃就吃呢?這主要是因為清宮裡的大夫給帶娃的太監和乳母叮囑,養小孩要節食、要避風。但大夫卻沒有說明該怎樣節食,怎樣避風。太監、乳母戰戰兢兢,小皇子餓得直哭也不敢多給一點食物,唯恐喂壞了皇子而獲罪。

忍飢挨餓的皇子好不容易稍微大一點,可以吃御膳房做的膳食,以為終於能吃上一頓飽飯,結果發現生平吃過的飯里就數御膳房的膳食最難吃。


現在一提起御膳房,宮廷美食,各種食材,各種花樣,各路名廚令人眼花繚亂的廚藝展示,讓人想想就流口水。然而實際上,御膳房就跟紫禁城門前的獅子一樣,笑看你風雲流轉,我自巍然不動。


御膳房有專人負責記錄皇上飲食,並在內務府備案:去年某月某日,所食菜品為何,今年今月今日,照單準備。


每天四十八品膳食,皇上沒一樣滿意,依然不改。美其名曰一怕皇上吃得太多而生病,二是皇上他爸他爺爺他太爺爺他老祖宗吃這道菜時便是這個味道,祖宗法制不能更改


御膳難吃除了菜式陳舊外,還有一個原因:御膳其實都是隔夜飯。

御膳房分內外膳房,菜品先在外膳房烹飪完成,然後用挑盒送到內膳房。內膳房備有炭箱數只,上有鐵板。一切菜品均用粗瓷碗盛好,放在鐵板上加溫備用,隨時候著宮中貴人的吩咐。這些菜肴往往都是提前一天或半天早已做好,只待一聲令下,便把這些一直烘著的膳食直接送到皇子的膳桌上。


味道好壞姑且不說,紫禁城那麼大,等從御膳房裡端出來,送進宮裡,再一樣一樣在桌上擺出來,是火鍋怕也要涼透了。

怪不得各地名吃都能跟清朝皇族扯上故事,吃得皇帝王爺們龍顏大悅,這是打小就沒吃過什麼好吃的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1949年蔣介石搬家台灣,都搬走了什麼?
明朝有南京和北京兩個首都,這是朱棣的後手,可惜崇禎沒悟到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