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絕對劣勢下連戰連捷 這位開國將軍堪稱無冕元帥

絕對劣勢下連戰連捷 這位開國將軍堪稱無冕元帥

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為了取得戰略上的主動,三次電邀毛澤東前往重慶商討國內和平問題。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與周恩來、王若飛抱著對和平的最大誠意從延安飛至重慶,與中國國民黨方面展開和談,商討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

國民黨蠻橫無理地提出,除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即為共產黨所佔有的延安革命根據地保持不變外,其他地區一律收回,並要求將人民解放軍納入由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統一指揮。

共產黨堅持抗日根據地擁有獨立主權,但同意交出分布在海南、湖北、浙江、河南一帶共13個根據地,交由國民黨接收,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構想,表示現階段不能接受交出軍隊,但可以對軍隊減員,等建立起真正民主的政府後再交出軍隊。

1946年1月13日國共兩黨達成了停戰協定。

雖說毛澤東一直警惕著蔣介石的背後動機,但他此前直接同美國打交道不多,而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美英和蘇聯總體上屬於合作關係,因此認為在美英蘇三國共同努力下,在國際力量的影響下,是可以制止蔣介石發動內戰的。他在去重慶談判前曾多次跟身邊的人說,如果和蔣介石的和平談判不能成功的話,美英蘇就可能出來干涉,干涉後還可能出現和平。

1946年2月25日,國共雙方達成了雙方軍隊整編方案,毛澤東提出部隊分兩期複員,第一期複員1/3,第二期再複員1/3。當時我軍共有130多萬人,如果經過兩期複員,就只剩下40多萬了。

但蔣介石的所謂「和談」,真實目的是為打內戰作兵力調配上的準備。而美國人也積極出錢出槍,大力支持蔣介石打內戰。

1946年6月底,蔣介石認為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悍然單方面撕毀和平協定,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急不可耐地發動了內戰。

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打算以打勝仗的方式來迫使蔣介石接受和平,著手制定了南線和北線作戰計劃。

南線計劃,即由晉冀魯豫、山東、華北三支部隊進擊津浦路,其中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打隴海路的開封到徐州段;山東野戰軍打徐州到蚌埠之間;華中野戰軍打蚌埠到浦口之間,然後再視情況將晉野、山野開到淮河以南作戰。

北線計劃即由晉察冀戰區奪取平漢、正太、同浦三條鐵路線與保定、石家莊、太原、大同四個城市,故又稱三路四城計劃。

原本,在「雙十協定」前,晉察冀戰區已擁有兵力25萬,但為了遷就國民黨提出的裁軍要求,一下子裁軍減員到16至18萬人,此後又輸送約8萬人到東北戰區,戰爭準備嚴重不足,為了執行這個作戰計劃,除了晉察冀軍區聶榮臻部,又加上了晉綏軍區賀龍部,共調集了兩個戰區全部主力共50個團10餘萬人投入戰鬥。

可是,在大同戰役中,單單打應縣,打了一個多月還打不下來,且我軍傷亡頗大。

毛澤東有些著急,發電報詢問久攻不克應縣的原因,提醒軍區負責人慎重考慮還要不要繼續打大同。

兩大軍區大多數幹部覺得大同守軍是閻錫山的雜牌軍,戰力比較弱,雖然我軍沒有重武器,但通過挖地道爆破還是可以在十幾天內拿下大同的。

而在南線方面,粟裕卻向毛澤東反映,他覺得以自己三萬多一點的兵力前往淮南作戰(蚌埠到浦口段東西地區)有困難。一則對淮南情況不熟;二則淮南久經兵刀,物質貧瘠;此外,我軍在該地區缺乏群眾基礎,難以施展拳腳。而蘇中是我軍的抗日根據地,自己在蘇中生活和戰鬥了八年時間,情況熟悉,打仗甚至可以不用地圖。而且軍中的廣大指戰員絕大多數是蘇中人,對保衛家鄉、英勇殺敵,有著強烈的願望和迫切的要求;再者,群眾條件很好,有足夠的民力可用,在糧草輸送、傷病員救治等等方面,能做到及時、快捷;另外,廣大民兵、婦聯和兒童團都是配合解放軍打擊敵人、輸送情報的極好助手;而且,和淮南相比,蘇中物產豐富,人口多。因此,在晉冀魯豫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出擊津浦路時,自己打算分兩步走,第一步就在蘇中打,第二步再轉戰淮南。

毛澤東認真考慮了粟裕的建議,指示說,那你就在蘇中打,蘇中打了勝仗,對其他地區作戰配合作用很大,其他計劃先不考慮。

再說回北線局勢,大同戰役從7月底打到9月初,打了一個多月,也只掃清了外圍。

不久,蔣介石把大同從閻錫山手裡劃歸12戰區的傅作義。

傅作義玩了一手「圍魏救趙」,捨近求遠,派遣其精銳部隊猛攻我軍必救之集寧。

最終,我軍久攻大同不下,打援失敗,集寧又失,只好匆忙撤退。

傅作義於上一鼓作氣攻下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打通了平綏線,把晉綏,晉察冀解放區一刀劈成兩半,並且還割裂了關內和東北的通道。

9月20日,傅作義在《奮鬥日報》刊登了《致毛澤東公開電》,沾沾自喜地對我軍進行挖苦和嘲弄,稱「次日的事實,立刻給了一個無情的證明,證明被包圍被擊潰被殲滅的不是國軍,而是你們自誇所謂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賀龍所部、聶榮臻所部,以及張宗遜、陳正湘、姚哲等的全部主力。」勸毛澤東放下武器,說「只要毛先生參加政府,你如果不嫌的話,我自己願在毛先生部下,當一個最低級的職員,而絕對忠實地服從你」。

毛澤東讀了這封公開信,緩緩說了八個字;「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實際上,南線的粟裕已在7、8月份在蘇中以少勝多,七戰七捷,讓人揚眉吐氣。

粟裕的計劃就是在自己的地盤上作戰,充分調度自己有限的兵力在運動戰中集中優勢兵力予敵人殺傷。

而國民黨發動內戰的核心內容就是搶地盤、佔地盤。蘇中解放區位於整個中國解放區東南前哨,與國民黨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一線隔江相望,是國民黨最想得到的地方之一。何應欽、白崇禧、湯恩伯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制訂了作戰計劃,派出了 25師、83師、21師、49師共四個整編師12萬人前往攻佔蘇中。其中的25師、83師從西往東打;21師、49師則從東南往北打,兩路夾擊,最後合圍栗裕軍所在的如皋和海安。

粟裕偵知敵軍具體進攻時間,先發制人,率部西進,出其不意地殲滅了83師的兩個團,打亂了蔣介石的部署,此為第一捷。

國民黨方面得知粟裕主力西進,速遣65師過江,與83師、25師合擊粟裕主力,同時命令49師乘虛佔領如皋、海安。

來得好!

粟裕一招神龍擺尾,迅速跳出包圍圈,急行軍到如皋南楊花橋、鬼頭街一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圍殲了49師1個師部,1個半旅,約一萬餘人。一次性殲敵上萬,是解放戰爭的第一次!此為第二捷。

不等蔣軍反應過來,粟裕率主力北進到海安以北進行休整。

國民黨的65師、83師、25師撲空後,氣急敗壞,先佔領了如皋,隨即攻擊海安。

粟裕以剛由蘇中地方武裝上升為主力僅的第7縱隊整日整夜的輪番襲擾敵人,讓令敵人通宵不得安寧,還要浪費大量的彈藥。僅7月31日夜對敵人巧妙的襲擾,就消耗了蔣軍炮彈萬餘發。從7月30日到8月3日,7縱以3000多人的兵力抗擊了5萬多敵人的輪番猛攻,並以傷亡200餘人的代價,換得了殺傷敵軍3000餘人的戰果,創造了敵我傷亡15:1的新紀錄。此為第三捷。

接著,粟裕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主動撤出海安,偽裝出主力敗北的假象,國民黨佔領了海安後,以勝利自居,繼續進攻兩淮。

粟裕抓住了戰機,從後面出擊,一天時間不到,就殲滅了海安東面李堡的敵新七旅和105旅共9000餘人,繳獲了大量湯姆式、卡賓槍。此為第四捷。

一擊得手,粟裕毫不猶豫,乘勝南進,潛到敵人後方,順利地敲掉了丁堰、林梓的國民黨5個交警大隊,第26旅1個營,共5000餘人。這5個交警大隊號稱國民黨的「袖珍王牌軍」,是由美國特務梅樂斯和國民黨「軍統」特務戴笠合作訓練出來的特務武裝,連以上軍官都是軍校生。此為第五捷。

這還不算,粟裕象一隻上了發條的鬧鐘,一刻不停,又向西攻打泰州,兵行險著,在黃橋東北之分界與國民黨軍展開激戰,充分發揮了地理上的優勢,在運動中將敵人全部消滅在蘆家莊地區。此為第六捷。

殲滅了分界之敵,粟裕命令我部隊全線出擊,從如皋西南攻克黃橋,殲滅99旅全部,187旅全部、79旅1個半團,160旅5個連,63旅1個營(缺一個連),總計殲敵1.7萬餘人,獲各種炮50餘門,輕重機槍600挺,長短槍3500支。此為第七捷。

粟裕在絕對劣勢情況下連戰連捷,40天內,以3.5萬人的兵力消滅了近5萬敵軍,創造了世界軍事歷史上的一個奇蹟,建立了我軍戰勝蔣軍的信心,鼓舞了各戰略區的士氣,不僅穩定了我軍在戰爭初期的陣腳,更確立了我軍南線對蔣作戰的基本方針。

毛澤東對粟裕的表現也非常滿意,他親自對栗裕的戰法進行了總結,將之列為十大軍事原則的核心內容:「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敵一部,故戰無不勝,士氣甚高;繳獲甚多,故裝備精良;憑藉解放區作戰,故補充便利。加上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故取得偉大勝利。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

粟裕作為我軍傑出軍事家的地位,也得到了全軍的承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趙飛燕終身不孕有何玄機?常年使用麝香葆青春
揭秘三國時代十大英年早逝的武將 誰死得最早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