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唐—盛世和悲歌(2)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唐—盛世和悲歌(2)

原標題:胡爸爸講中國歷史:唐—盛世和悲歌(2)


武則天


唐太宗死後,繼承皇位的是他第三個兒子李治,後來被稱為唐高宗。唐高宗在位的時間很長,有35年,但他患有十分嚴重的頭疼病,健康狀況始終不好,沒有什麼作為,他乾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立武則天為皇后了。

則天是尊號,不是名字,就像太宗、高宗一樣,武則天原名叫什麼,歷史上沒有記載,她後來當了皇帝,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武曌(zhào),但我們還是以更熟悉的武則天來稱呼她吧。武則天十四歲被選為唐太宗的嬪妃,封為「才人」,唐太宗見她長的嫵媚,賜她武媚這個名字,後世小說演義里的武媚娘就是這麼來的。唐代嬪妃的名號有幾十種,分為九等,才人屬於第五等嬪妃。按說起點不算低,但從入宮到太宗去世,十二年里武則天並未受寵,始終是才人。太宗去世,按照宮廷的規定,26歲的武則天跟著其他沒有生育的嬪妃一起到長安感業寺出家做了尼姑。


唐朝算是風氣比較開放的歷史時期,女性的地位相對後來的朝代要高,而皇帝的嬪妃也就這個待遇,可見中國歷史上女性有多悲慘。這真是太不公平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只是被皇帝聽說長的好看,便被選為妃子,而這樣的女孩,在後宮實在是太多,大概皇帝很快就把她忘掉了,十二年的青春就在孤獨和寂寞中度過,等皇帝死了,不僅沒有解放,反而要被強制到尼姑庵里度過餘生。我想,大概正是這十幾年的時間,造就了武則天強硬、狠毒的性格。


比其他嬪妃幸運的是,武則天還是才人的時候,與太子李治有了私情。當了皇帝,李治對她仍沒有忘懷。李治的王皇后得知他們的關係,決定加以利用,因為當時李治正寵幸蕭貴妃,王皇后十分不滿,想利用武則天讓李治疏遠蕭貴妃,於是把武則天召進宮來,封為昭儀,這是第二等的嬪妃。


王皇后的目的很快達到了,有了武則天,皇帝不再寵愛蕭貴妃。但王皇后哪裡想得到,武則天的眼睛盯著的其實是皇后的寶座。王皇后怎能是武則天的對手,僅僅入宮一年多,武則天便取代了王皇后。宋朝的史書對武則天奪取皇后位置的經過有過駭人的描述,說她生下第一個女兒不久,王皇后來看望,等皇后走了,她竟然把女兒掐死,然後指控是皇后所為。因為那段時間接觸孩子的只有皇后和武則天,別人怎麼也想不到母親會殺死孩子,王皇后百口莫辯。在我看來,這事十分私密,沒有證人,史書如此記載,大概有主觀猜測的成分,但聯繫後來武則天毒辣的做事風格,我覺得這種事她倒是能幹出來。

武則天成為皇后,李治的頭疼病更加嚴重了,逐漸失去了視力,武則天開始把持了朝政,她的野心又進了一步——當皇帝。在武則天之前和之後,皇太后實際掌握政權的例子很多,但即使她們行使著和皇帝一樣的權力,卻沒有一個敢把皇冠戴到自己頭上,天子才能當皇帝,從沒聽說天女能當皇帝啊!女性當皇帝,這在中國古代人聽來就像天方夜譚一樣。武則天真是一個奇女子,她就不信這個邪,她想要的不僅僅是皇帝的權力,這個權力她還是皇后的時候就掌握了,她更想證明,男女是平等的,女性一樣可以做皇帝。


但阻力是巨大的,李家的皇族,開國的功臣元老,都不可能支持她。武則天的作法很直接,就是消滅所有敢於阻止她的人。當上皇后沒多久,她就對開國元老,當時反對她當皇后的一幫宰相開刀,撤職、流放,再找種種借口將他們逐一殺死。對於皇族,她更是毫不留情。可悲的是,她自己的兒子,也是李氏皇族,這四個兒子,或是溫文爾雅,或是軟弱內向,都不是熱衷權力的人,可是為了確保自己安全稱帝,武則天對他們也沒有放過。老大李弘二十多歲因病猝死,老二李賢繼為太子,被以謀反的罪名流放,後來被武則天的親信逼迫自殺,老三李顯又成為太子,並於高宗死後繼位,但這個皇帝只是擺設,不久就被武則天拿下,讓老四李旦繼位。能隨意廢立皇帝,是權力穩固的標誌,於是,禪讓儀式再次表演,武則天從兒子手裡接過了皇帝玉璽,改國號為周。


讀歷史,往往讓我們驚訝於權力的誘惑力,它就像暗夜裡熊熊燃燒的火炬,而那些追逐權力的人就像飛蛾,義無反顧的向那火焰衝去,演繹著一出出兄弟相殘,父子相殘,甚至母子相殘的悲劇,令人扼腕嘆息。武則天的權力之路尤其暴力血腥,這與當時的社會容不下一個女皇帝有關,武則天唯有殺出一條血路。歷史發展到今天,女性的地位已經明顯改善,女性成為國家元首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在有的國家,部長以上的高官中女性佔了一大半,武則天要是看到這些,也該感慨自己生不逢時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爸爸的通識課 的精彩文章: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三國—滾滾長江東逝水(9)
從進化到進步——將把人類推上神壇的生物科技

TAG:胡爸爸的通識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