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沒有了穩賺不賠,銀行理財產品還值得購買嗎?

沒有了穩賺不賠,銀行理財產品還值得購買嗎?

近些年來,老百姓資產管理意識逐步增強,國內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飛速發展,規模不斷攀升。然而,資管業務在滿足老百姓財富管理需求的同時,卻也因發展不規範逐漸顯露出了許多問題。

今年上半年,有一個有趣的數據,A股上市公司,有1000多家公司購買理財,累計購買規模高達7471.03億元。

不少散戶戲稱,買股票的本質就是散戶融資賠本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不光是上市公司,普通人也早就不存錢了,購買理財產品已經在本質上,替代了銀行儲蓄行為。

截止2017年末,銀行理財餘額高達29.5萬億,接近儲蓄總額的1/5,刨開公司存款,個人儲蓄很大程度上已經轉移至理財產品。

然而2018年銀行不再保本保收益,近日央行結合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分,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治理營業的指導定見(收羅定見稿)》,按照資管產物的類型同一規制,明白凈值化治理,打破剛性兌付。對打破剛兌有了明白要求,了了了剛兌的認定和懲罰。

面對新規,能環寶發現有部分銀行理財的「忠實粉絲」開始出現焦慮狀態,畢竟如果以後打破了剛兌意味著以後買銀行理財將不會再有旱澇保收的情況,甚至有可能出現虧損情況。而另外有一位此前也是銀行理財的用戶說,如果銀行收益率沒有太大優勢,且又不能保本,將不會再買了。

雖說,大家買理財產品也是看中了銀行理財的安全性方面,再者就是期限短的原因,畢竟方便嘛。能環寶分析但是監管部門的要求中還指出了這種資產管理產品以後不能低於90天,如果這項要求真落地的話,這對於喜歡靈活、存轉方便的投資者來說,無意是一個雪上加霜的壞消息了。

當然,新規現在畢竟還沒有落地的細則,不少銀行和投資人還是對此持觀望態度,但監管肯定會越來越嚴,對投資者來說,想要保持不虧本,以後不能再當「甩手掌柜」了,不過,「躺著賺錢」的時代真的要結束了嗎??

No!銀行理財產品買不了,還可以轉身互聯網金融平台,靠譜的平台還是很多的,總之,雖然不再承諾旱澇保收了,銀行理財還是那個銀行理財,產品屬性沒有發生變化,需要改變的是投資者的投資習慣,不能再像原來那樣買完產品就變成「甩手掌柜」,坐等收益到手。在這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時代,購買理財產品要多操心更用心,才能讓自己的錢包鼓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愛投資宣布啟動IPO 或赴美上市
如何拯救P2P流動性?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