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有人建議將朝鮮變成中國的一個省,免其受外敵入侵,但遭日本反對

有人建議將朝鮮變成中國的一個省,免其受外敵入侵,但遭日本反對

李成桂建立的朝鮮曾經是中國明清兩朝的藩屬國,這種藩屬關係維持了將近五百年之久,進入近代社會以後,有一段時間,朝鮮還差一點兒變成了中國的一個行省,但終因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之緣故,最終並未被清朝納入版圖,反而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一講,近代國際關係背景下的清朝與朝鮮之間的宗藩關係。

李氏朝鮮時期的繪畫作品

大清帝國的領土,在乾隆、嘉慶年間最為穩定,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清朝的領土面積有1300多萬平方公里,清朝的疆域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不同的管理模式,並不是所有的統治區域都是設置有省、府、縣這樣的地方行政單位的。第一,東北地區,這裡是滿族的發祥地,被清朝統治者視為「龍興之地」,由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和盛京將軍管轄,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與盛京將軍,相當於一省的巡撫,但是比巡撫的權力要大,除了管理地方軍政、八旗軍務以外,還管理當地的民政、刑罰;第二,以漢族居民為主體的內地行省,通常被稱為內地十八省,行省由總督、巡撫管轄;第三,土司制度,在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還存在著一些由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管理的區域,「以土官治土民」,承認各少數民族首領所擁有的世襲首領地位,但土司需要向朝廷提供一定的賦稅、勞役、兵源,朝廷對土司所管轄的區域實施間接的管理;第四,內蒙古、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通常被稱為藩部,這一地區的大部分事務由理藩院管轄。在中國的周邊區域,還存在有藩屬國,中華朝貢體系之下的藩屬國,後世一般不作為清朝的疆域,但是,清朝統治者確確實實通過朝貢關係對這些地區實施了一些管理,並且在進入近代社會以後,有些藩屬國在受到列強的侵略之時,清政府還曾派兵援助過。

中國地形圖

清朝的藩屬國體系繼承於明朝,清朝早在關外之時,即已與朝鮮建立了密切的朝貢關係,入關以後,原來明朝的藩屬國紛紛向清朝稱臣納貢,1646年,琉球歸附清朝,1652年,暹羅(今泰國)向清朝奉表稱臣,1660年,安南正式向清朝稱臣,至清朝乾隆年間,中國周邊的小國基本都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有朝鮮、琉球、安南(今越南)、南掌(今寮國)、暹羅(今泰國)、緬甸、蘇祿(今菲律賓西南部蘇祿群島上的一個小國)、廓爾喀(今尼泊爾)、哲孟雄(即錫金)、不丹、哈薩克、布魯特、浩罕、布哈拉、愛烏罕(今阿富汗)等等。

乾隆皇帝畫像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朝不僅邊疆地區受到列強的入侵,周邊的藩屬國也受到列強的入侵,到了19世紀的80年代至90年代,清朝的藩屬國只剩下了一個,那就是朝鮮,琉球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越南則變成了法國的殖民地,而南掌、暹羅則因在太平天國起義期間,交通因戰亂而被堵塞,無法向清朝朝貢,之後再加上受到歐洲列強的入侵,便不再向中國朝貢了,尼泊爾、哈薩克、布魯特等國因路途遙遠,朝貢關係本身就比較鬆散,英俄兩國的勢力強勢介入中亞和南亞地區後,這些國家也不再向清朝朝貢了。

同治、光緒年間,中國的西南、西北、東南的邊境地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邊疆危機,在解決邊疆危機的過程中,清政府相繼設置了新疆省和台灣省,新疆省和台灣省的建立對於防禦外國侵略,鞏固邊防、海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在屬國面臨危機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設立行省呢?於是,在朝鮮半島建立行省的構想在清廷內部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879年,李鴻章與當時的美國總統格蘭特

設置朝鮮省的提議,是伴隨著日本侵略琉球而出現的,1879年,日本強行吞併琉球,在琉球群島推行所謂的「廢藩置縣」的策略,清政府與日本展開了多次外交談判,但日本人並無多少讓步,此事一直拖到中日甲午戰爭的前夕,實際上,在1895年之前,琉球已經被日本吞併了,只不過沒有得到清朝的最終認可而已,此時,清朝已經失去了琉球這個藩屬國了,如果任由日本人進一步侵略朝鮮,那麼清朝也必將失去朝鮮這個藩屬國,當時的朝鮮不僅受到日本人的侵略,而且還受到俄國等西方列強的覬覦。

在西方列強侵略朝鮮的過程中,如何維護清朝與朝鮮之間的宗藩關係,清朝與朝鮮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近代國際關係基本都是平等的民族國家與民族國家之間的關係,朝鮮與清朝的關係,並不是平等的兩個民族國家之間的關係,而是宗藩關係,如果朝鮮被迫與西方列強訂立條約,實際上就是等同於放棄了中華朝貢體系,中華朝貢體系之下的宗藩關係,與近代歷史上的宗主國與殖民地的關係又有著本質的區別,由於中華朝貢體系在近代國際關係上沒有一個法理依據,因而,清朝與朝鮮的關係在近代民族國家的視野下需要重新來建構。

在當時出現了三種想法,第一,就是建立行省,第二,就是實現自主,第三就是變成如同瑞士一樣的中立國,但是在日本人和俄國人咄咄逼人的情勢之下,實現自主以及變成中立國的想法都是幻想,一旦清朝與朝鮮放棄了雙方的宗藩關係,其所謂的自主與中立,實際上就變成了日本或者俄國的殖民地。

日本列島的位置

所以,當時在清廷內部,要求在朝鮮建立行省的呼聲比較高,主張在朝鮮設置行省的清廷官員有張謇、袁世凱、劉瑞芬等等,張謇在《朝鮮善後六策》中提出了「請援漢玄菟、樂浪郡例,廢為郡縣;援周例,置監國」的策略,袁世凱也曾向李鴻章提出「設監國,置郡縣」的建議,劉瑞芬則認為「朝鮮毗鄰東三省,關係甚重,中國能收其全土改行省,上策也。」

與此同時,在朝鮮國內部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設置行省的建議,朝鮮高宗李熙的生父大院君認為朝鮮若想擺脫日本的侵略,應該仿元朝征東行省之例,設行省,派監國。

大院君

但是,「朝鮮改行省論」的建議,並未得到李鴻章的贊同,李鴻章認為在朝鮮設置行省,此舉太突然,必然遭至列強的掣肘,向朝鮮派駐官員,與朝鮮國國王之間「操縱輕重之間難得妥洽」,可能會像元朝在高麗設置的征東行省那樣,不僅沒有達到本來所確立的戰略目標,反而在高麗內部引起了更大的禍亂。

現在的韓國與美國關係更為密切

因此,李鴻章最後採取的是積極干預的策略來處理朝鮮內部的事務,這些策略包括派兵進駐朝鮮,為朝鮮訓練軍隊,通過直接、間接的方式管理朝鮮的海關、外交等事務,清廷還設置了「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官職,袁世凱在赴任之時,攜帶了李鴻章給朝鮮國王的親筆密函,李鴻章在密函中說:「以後貴國內治外交緊要事宜,望隨時開誠布公,與之商榷,必於大局有裨。」清朝的這些策略,實際上是為了進一步確認自身在朝鮮的宗主權,也幫助朝鮮抵禦了日本人的侵略,這樣的方案其實是折衷方案,既不貿然在朝鮮設置行省,又要向朝鮮派駐官員、士兵,通過直接、間接的方式管理朝鮮的海關、外交等事務,其實主要還是受到了日本人的掣肘,無論如何,日本人是堅決反對清朝把朝鮮設置為行省的,朝鮮行省一旦設立,必然遭至日本人的反對,而且日本人還會以此為借口聯合英、美、俄等國來進行干預。

然而,李鴻章希望鞏固清朝與朝鮮之間的宗藩關係的努力,最終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徹底付諸東流,《馬關條約》的簽訂不僅使清朝失去了朝鮮這個藩屬國,而且還使得日本吞併琉球的事實最終得到了確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美的女人,被迫給日本人傳宗接代,後人因美貌再次轟動中國
此國想送給中國人850萬平方公里領土來移民,為何會被中國拒絕?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