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使者訪問清朝,中國恰逢盛世,離開時為何稱遍地乞丐?

英國使者訪問清朝,中國恰逢盛世,離開時為何稱遍地乞丐?

1793年的乾隆已垂垂老矣,他不得不處理一件將會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大事---英國使者馬戛爾尼來到大清國,帶著80多人醫生、數學家等組成的團隊和價值1.5萬英鎊物品來到中國(英鎊當時的購買力非常驚人,1萬英鎊約合今天的1億人民幣左右),他希望能夠通過談判恢復因鎖國政策而受損的茶葉貿易,中國迎來提前與世界接軌的機會。

乾隆皇帝拒絕與英國合作,理由是馬戛爾尼拒絕行跪拜之禮,還把他和他的團隊趕走了。正如馬戛爾尼一行人所描述的:來的時候像乞丐,留在那裡像囚犯,走的時候像小偷。

反觀當時的俄國,打開開放之門的彼得一世已經死去70多年,他的王朝更改,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馬戛爾尼在來中國前30年曾經拜訪過葉卡捷琳娜二世,與在中國的冷遇不同,他代表英國與俄國達成了軍事聯盟。

相比較俄國,而且晚清屈辱需要尋找原因的時候,乾隆皇帝驅逐馬戛爾尼的行為就開始不斷的受到歷史的詬病。馬戛爾尼對清朝更是不滿,在離開的時候對正處於大清王朝「康乾盛世」時期的整個國家進行了記錄,稱:

清朝貧窮得令人驚訝,一路上我們丟掉的垃圾,會被生活在底層的百姓撿去吃,所見的清國軍隊也如同叫花子般!

這與當年從元大都回到歐洲的馬可波羅的描述完全不同,而這句話也逐漸成為今人判斷康乾盛世的所謂「鐵證」,認為康乾時期,根本不存在盛世,遍地都是乞丐。

首先必須承認,閉關鎖國的歷史責任無法逃脫,與同時代的沙俄幾代帝王相比,我們的統治者確實作出了錯誤的選擇。然而不得不說的是,馬戛爾尼來到中國的時候,乾隆皇帝已經是個80多歲的老頭,垂垂老矣的身體讓他無力去思考這個垂垂老矣的國家,馬戛爾尼走後,他下令邊境加強防守,並且下令廣州等地的沿海地區千萬不要給英國商船增加額外的稅,以防激怒英國發生戰端。

由此可見,他並不是不清楚西方的先進,只不過已經無力了,而且從康熙雍正年間開始,西方也偶有在沿海騷擾,更有與傳教士的禮儀之爭,一神論面對全國99%以上的文盲人口,擴散能力遠超儒家思想,統治者的恐懼可想而知,因而將馬戛爾尼當成囚犯和小偷,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康乾盛世真的如同英國使者說的那麼不堪,全是乞丐嗎?首先我們要知道,封建社會是精英社會,古代中亞地區也有關於隋唐時期乞丐的描述,來貶低中原王朝。事實上,哪怕是今天,我們到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如果拿著照相機只拍攝髒亂差,就算是最富裕的國家也能被黑出翔。簡單的例子,由於沒有完備的城市下水系統,英國使者描述當時的北京到處都是糞便,可歷史的真相卻是,同時期的倫敦白金漢宮門口的馬糞也堆積成山。

我們再往前100年,看看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沙俄出使清朝的義茲柏朗迭思義迭思的說法:

皇宮中有各國寶物,康熙自己也會用簡單的俄語與特使進行交流;官員們家中隨時能夠表演各種節目,他觀看了索額圖家裡的魔術和雜技表演,他還發現了索額圖家女眷從門縫後偷偷觀看節目表演。而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並不像馬戛爾尼所說的那樣,俄國特使記載:

市場上有專門的漁市和菜市,漁市上還有水蛇出售;他在北京城過了一個年,普通人家張燈結綵,熱鬧非常;街頭上有馬戲表演,他看了一場馴象表演;他一路所過的墨爾根河、齊齊哈爾、鴨綠江、東蒙古、薊州、通州數地,都不是中國繁華之地,卻也沒有像馬戛爾尼所說的「遍地都是乞丐」。那個年代,到處都是乞丐是完全現實的,然而歐洲就不是這樣嗎,賣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樣被凍死的?

其實,馬戛爾尼的描述今天有些國家還在用:俄國記者今年5月份就拍攝了一組美國乞丐在垃圾桶里尋食,並且在自己國家發表文章稱「美國中產階級普遍吃不飽」的文章(這裡聲明,本作者文章皆有依據,不信者可百度)。

馬戛爾尼為什麼這麼做呢?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馬戛爾尼此行是受到東印度公司資助的,花費特別大,其目的就是為了挽回茶葉生意,據了解彼時中歐茶葉貿易佔英國財政收入的20%,後因雍正、乾隆閉關鎖國大打折扣。馬戛爾尼如果回國之後說真話,把乾隆原話轉告,資本家們得知僅僅因為這個使者不肯下跪而令自己損失巨大財富,豈會放過他?

如同當年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的表現:明明是一篇蠻荒之地,他還執意稱自己發現了前往印度的新航線,那裡遍地是黃金。其實,如果哥倫布不這麼說,那麼消耗了葡萄牙巨大財富無功而返,下場可想而知。無論是馬可波羅還是馬戛爾尼,他們看到的中國始終是中國,可他們都選擇向歐洲描述對自己有利的那一部分。

其次,整個英國和西方此後決定向清朝走私鴉片,他們為了在道德上說服自己,抹黑別人是低等種族,稱別國人民愚昧不堪,從而由經商逐步開始轉向殺戮和明搶。在亞洲、非洲、美洲,早期的歐洲列強都經過了這麼一個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長的歷史視野 的精彩文章:

朱可夫回憶錄:最好的士兵,並非蘇軍,也非德軍!
孫悟空成佛後,猴哥結局如何?

TAG:村長的歷史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