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生娃後的一兩年是情感考驗期

為什麼生娃後的一兩年是情感考驗期

孕媽群原本是交流育兒經的地方,卻隔三差五地扔出幾個重磅炸彈:鬧離婚。在孩子出生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孕媽群里有已經離婚的,有等待開庭的,有預約民政的,更多是正在想離的,也有吵吵鬧鬧離不成又和好的。照料嬰兒已經苦累交加,再遭遇鬧離婚的糟心,群里成了傾訴和宣洩的出口。為什麼生娃後容易發生婚姻危機?生娃後的兩年真的是情感考驗期嗎?孕媽群里大部分是90後,小部分是80後,以下分析就基於這樣一個群體的夫妻。

1、生娃前後的日常有天壤之別,你們適應了嗎?

我們先還原生娃前的二人世界。生娃前,兩個人可以隨意出去看電影、吃飯、逛街、旅遊,男的可以打遊戲到深夜,女的可以跟閨蜜吐槽到凌晨,男的女的都可以捧著手機刷到天亮。生娃後的日子簡直天翻地覆。家裡添置了許多嬰兒用品,新手父母對照顧嬰兒幾乎一竅不通。冷了熱了,娃哭;困了餓了,娃哭;病了不舒服了,娃哭;心情不好了,娃哭;莫名其妙的,娃也哭。新生嬰兒僅有的表達方式只有哭,哭得那麼無助,那麼可憐,新手父母在扎心的哭聲中手忙腳亂,心煩意亂。最要命的是,嬰兒每隔2-3個小時就要醒來吃奶,大人嚴重睡眠不足,每天頂著黑眼圈還要處理嬰兒的吃喝拉撒、洗澡問題。遇到娃有過敏、濕疹、中耳炎等病症,還要抱起娃擠到人頭洶湧的兒科看病。即使是有過帶娃經驗的二胎父母,也逃不過這一劫。三個月之內,必定身心疲憊。總之一句話,操碎心。最近韓國演員張娜拉獨自帶娃的視頻看哭無數媽媽,引發強烈共鳴,那就是帶娃的日常。

2、面對生娃後的改變,你們準備好了嗎?

生娃前後的日常有天壤之別,可面對生娃後的改變,你準備好了嗎?首先說說女人。都說女人生孩子猶如在鬼門關走一遭,生完後的身體非常虛弱,本來需要好好休養才能恢復,但月子里你想睡個好覺幾乎不可能。你的身體不僅變得虛弱,而且還很醜陋。松垮的肚子、妊娠紋、黃褐斑、刀疤成為了你身體的一部分,脫髮、手腕痛、膝蓋痛、腰酸背痛等後遺症可能跟你如影隨形,你對自己的身材再也沒有自信。研究表明,女人生了孩子後身體比原來衰老11年。作為媽媽,女人對孩子的付出無疑是最多的。照顧嬰兒的日夜操勞和自己身體的尚未復原,你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給自己做一次護膚,你更沒有慾望和男人啪啪啪,你累到只想祈禱能睡一個整覺,一次就夠。長此透支體力和精力,漸漸臉色發黃,終於成為了自己最不想成為的黃臉婆。再說說男人。男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變化,沒有意識到這場巨變需要他也改變。他以為,帶娃是女人的事,對他原來的生活影響不會太大。誰知,娃哭、娃鬧,他也是不能獨善其身的。女人叫他幫忙,他心裡不情願,認為自己白天上班已經夠累的,晚上回家還要幫忙照顧嬰兒。殊不知女人白天、夜晚都要照顧嬰兒,遠比上班還累。產假後繼續上班的職場媽媽下班回來照樣要照料嬰兒,看著男人做甩手掌柜偶爾心理也難免失衡。不幫忙的男人自然不能理解怎麼會有產後抑鬱一說,只會埋怨啪啪啪次數的減少,指責從前溫順的老婆變成了潑婦,於是想逃避家裡的混亂和吵鬧,漸漸以加班為借口晚回家。心情都不好的兩個人開始互相埋怨、爭吵,直至傷痕纍纍,相互厭惡。

3、照料BB的忙亂,你們能獨立應對嗎?

很多情況下,90後沒有能力購買自己的房子,大多數跟老一輩住在一起。育兒觀念的不同常常產生衝突。年輕人和老人都認為自己的做法對BB好,都固執己見,卻從不就育兒問題進行溝通交流,所以互相不能理解。作為年輕人,老人幫你帶娃已經很辛苦,你應該少一點挑剔;作為老人,舊的育兒觀念已經不適應新時代,應該向年輕人多了解一點新觀念。因為互相不能理解,所以不能相互體諒。住在公公婆婆家,婆媳不和,帶娃回到岳父岳母家,岳父岳母看女婿不順眼。日積月累,年輕人和老人的矛盾衝突升級,一旦爆發,容易危及婚姻。

既然如此,分開住不就行了嗎?不行,因為經濟不允許、沒有能力。很多90後工作沒多久,經濟並不寬裕。如果出來租房,就沒有多餘的錢請人照看孩子。如果辭職自己帶,少了一份收入還要養娃,經濟更加捉襟見肘。還有一個普遍的理由,就是90後沒有信心能夠獨立應對照料BB的忙亂,靠自己搞不定,還是要依賴老人的幫忙。

4、以娃為中心的失落,你們能接受嗎?

生娃之前,我的眼中只有你;生娃之後,我的眼中只有娃。這是很多年輕夫妻的真實寫照。女人具有的天然母性使她很自然的就把幾乎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照料嬰兒上,從而忽略了老公而不自知。老公興高采烈,她沒分享;老公黯然神傷,她沒安慰;老公情緒低落,她甚至沒發現。而男人也會基於有限的經濟規劃產生區別對待的方式:他可以給娃買貴的衣服、用品、玩具,讓娃上早教,但是他不願意再給老婆買一份生日禮物,再不捨得在5月20日給老婆轉520塊微信紅包,甚至連一條連衣裙的錢也不肯再掏。這樣的落差會讓兩人都心生埋怨,覺得對方心裡沒有了自己。

5、隱形父親的存在,你們該放任嗎?

許多年輕的媽媽總是抱怨在帶娃這件事情上,老公就是一個廢物。然而,媽媽們有沒有想過,廢物是怎麼養成的?你什麼都一肩挑,又當爹又當媽,活脫脫把自己煉成一個女漢子。娃哭了,半夜要起來沖牛奶,當爹的睡得像頭死豬;娃病了,當媽的一個人背著娃乘公交換地鐵去醫院;娃困了,媽來陪;娃鬧了,媽來哄;;換尿片,爹不會;帶娃玩,爹沒耐心......既然媽媽是全能的,娃他爹自然是「父愛如山,一動不動」。每天對著一個隱形父親也就算了,最糟糕的是,你不僅要照顧娃,還要照顧老公,正像有句嘲諷的話說「我的一胎是寶寶,二胎是老公」。這樣的生活你能忍受多久?忍受不了的時候,離婚該來就來了。

到底要不要做女漢子,參見我以前寫過的一篇《沒漢子時,做個女漢子;有漢子時,做個女子》的文章。建議媽媽們還是要讓父親歸位,參與到養兒、育兒當中來,隱形父親不可取。只有共同帶娃,男人才能理解全職媽媽是一份職業,才能尊重和體諒女人對家庭的付出,才能擔當起父親的責任,家庭也因此才能更和諧。

6、溝通交流的缺失,你們忽略了嗎?

溝通交流,是夫妻化解內部矛盾最重要的手段。可惜,對很多年輕夫妻來說,即使沒有生娃,平時的網路、遊戲、交友、手機也佔據了各自大部分的業餘時間,留給彼此間溝通交流的時間所剩無幾。加上不少人屬於閃婚形式,本來彼此間就不是太了解,婚後再缺少溝通和交流,感情不是愈久彌香而是越來越淡。有了娃,忙亂的日子更沒有時間用在溝通交流上。缺乏溝通交流導致感情越來越淡,彼此間越來越沒有話說,只是時不時在孩子的問題上爭吵,或者在雙方家庭矛盾的問題上指責。如此一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彼此間積怨日深,很容易就走向婚姻解體。

7、家庭責任感,你們具備了嗎?

90後夫妻年紀還年輕,結婚、生育較早,思想不夠成熟,經濟不夠獨立,婚後仍然以自我為主,沒有以家庭為重。家庭責任感,不是沉甸甸的承諾,而是輕飄飄的謊言。有的人自己在心理上還沒長大,卻已經成了娃的父母。有個極端例子,有位媽媽很年輕,19歲生了寶寶,由於她和孩子的爸爸都沒到法定年齡,所以沒有登記結婚。寶寶剛5個月她就又懷了孕,權衡之下做了人流。前幾天跟孩子的爸爸吵架,兩人鬧分手,第二天男方就帶了個女人回家。她受了刺激離家喝酒,把自己折磨得憔悴不堪。這時候沒人考慮孩子,只管自己了。

有娃後的一兩年,生活的忙亂和大不同加劇了年輕夫妻對婚姻生活的失望和厭倦,思想的不成熟又讓兩人無法共同面對婚姻困境,扛不過去,就乾脆摒棄。有的選擇繼續忍受,只是因為經濟不獨立,不能獨自養活孩子。

為什麼生娃後的一兩年是90後年輕夫妻的情感考驗期?一句話,結婚太早而成熟太晚。

既然生娃後的一兩年容易成為情感考驗期,怎麼破?對此只有兩個辦法,一是生娃前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只要兩個人感情好,婚姻里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共同面對,協商解決。二是熬,早婚、閃婚一族互相不太了解就衝動結婚的,只有熬,熬過考驗期,熬成習慣,也就可以繼續在一起生活了。隨著娃一天天長大,兩個人也可能慢慢培養出感情來了。對婚姻質量有更高追求的,一定要讓雙方都參與到養兒、育兒當中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出迷霧 的精彩文章:

TAG:走出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