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避無可避!炎症竟成皮膚癌「真兇」,該重視起來了!

避無可避!炎症竟成皮膚癌「真兇」,該重視起來了!

乾貨 | 靠譜 | 實用

作者:Paris,Zoe

導 讀

有研究表明,皮膚癌發病與日光照射、電離輻射損傷、接觸化學製品、病毒和灼傷等因素相關,其中長期暴露在太陽紫外線下會導致DNA突變,進而發展為皮膚癌。而在最近,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 San Francisco)和費城托馬斯·傑斐遜大學(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慢性皮膚損傷慢可以通過新發現的機制觸發癌症,他們的新研究發表在2018年8月22日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

以往對頭頸部癌症患者的研究表明,組織炎症和癌症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但這種聯繫背後的具體機制仍然不明確。為了徹底了解這種機制,Raymond Cho博士研究了一種罕見的皮膚病——隱性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RDEB)。

患有RDEB的患者有時被稱為「蝴蝶兒童」,他們的皮膚極其脆弱,因其缺乏結締蛋白膠原,便使得他們的皮膚容易起水泡和疤痕,哪怕是最輕微的接觸。除了以上表現外,患者還經常在生命早期在經常受傷的部位發生侵襲性鱗狀細胞癌。

侵襲性鱗狀細胞癌

RDEB是一種及其可怕的疼痛狀態,但統計學表明,往往癌症才是導致這些患者過早死亡的關鍵原因。「這些患者得癌症的原因還不完全清楚,但我們發現,癌症與慢性組織損傷的相關性非常明顯,因為皮膚的脆弱性是這種疾病的根源。」Raymond Cho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由於RDEB非常罕見–在美國每1000萬活產中大約有5個病例發生,Cho和South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組成一個聯盟,從患病兒童中收集足夠數量的組織樣本,用於這項新的研究,包括癌變、炎症和正常組織的樣本。

研究人員沒有把重點放在幾個與癌症相關的基因上,而是在這些樣本中對基因組的整個蛋白質編碼部分進行測序,從而使他們能夠在發炎和癌變組織中發現基因組中明顯不同於紫外線輻射引起的突變特徵類型的細微DNA變異模式。

研究人員表明,這種突變模式是由一種叫做APOBEC的蛋白質引起的,這種蛋白質通常在增加細胞蛋白質的多樣性方面發揮著作用,而且其抵禦病毒的意義重大。在RDEB患者中,由於慢性組織炎症的發生,APOBEC似乎變得異常活躍,這導致它在整個基因組引入了突變,其中一些最終更是導致了癌症的發生。

為了驗證這種解釋,他們利用UCSF的Cho實驗室開發的一種計算方法,排除了DNA修復的問題,因為它是許多癌症中變異水平增加的常見原因。而RDEB組織樣本基因組中的突變密度模式同樣表明正常的DNA修復機制在癌症發生髮展中運作正常,這更加證實了RDEB患者的致癌突變僅僅是炎症和功能失調的APOBEC所致的說法。

在許多方面,癌症就像無法癒合的傷口。而新的機制解釋了慢性組織損傷引起的炎症是如何導致癌症的。這將為醫學界提供新的機會,以制定預防由炎症引起的癌症的措施,正如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處理了紫外線照射造成的癌症一樣。

參考文獻:

Raymond J. Cho, Ludmil B. Alexandrov,APOBEC mutation drives early-onse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in recessive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PNAS重磅:這兩種分子既抗腫瘤又抗感染!
海普洛斯強勢注入B輪數億元融資,基因測序或能破解「談癌色變」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