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站住!你穿得像黑道大哥

站住!你穿得像黑道大哥



黑幫的顏值似乎一直在下降。/ 《英雄本色》




濟南警方總結29種涉黑惡勢力常見表現形式,有一條就是「佩戴誇張金銀飾品炫耀的人員和以凶獸文身等彪悍、跋扈人員從事違法活動」。




戴金鏈子,就是社會人么?他很可能是個rapper。每個人都不願意、但又不得不承認:我們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然後通過服飾辨認彼此,只能永遠與標籤為伍。







小時候,父母為了告訴孩子世事難料、人心險惡,總喜歡搬出一句話來:

壞人兩個字會寫在臉上嗎?




這個問題現在終於有了答案:

不僅臉上,壞人全身上下說不定都貼著為非作歹的標籤。





怎麼穿才能嚇唬人?/ 《鄉村愛情》



8月16日,濟南警方公布29個特徵,為廣大市民辨別黑惡勢力提供參考。但這29條逐一看下來,網友們卻議論紛紛。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下面這條:





佩戴誇張金銀飾品炫耀的人員和以凶獸文身等彪悍、跋扈人員從事違法活動。




雖然警方很嚴謹地留下了最終定性的「從事違法活動」

,但是很多人還是把關注點落在了前面對於衣著外貌的描述:

誇張金銀飾品,凶獸紋身,彪悍跋扈。





「老鄉看清楚了,他們是黑惡勢力!」




反對這一簡單劃分的網友表示,判斷是否為黑惡勢力,只要看是否「從事違法活動」即可,加上前面這串描述,

很容易誤傷那些戴著金鏈子、紋著花臂的遵紀守法人士。




而支持警方的網友似乎在人數上更佔優勢,他們的理由簡單直接:

你見過幾個老實本分的人,是以這種形象出現的?




到底能不能把某些外表特徵和黑惡勢力聯繫起來呢?人們爭執不休,沒有定論。

這種爭論的本質,其實還是那個久遠的話題:該不該以貌取人。




古今中外,幾乎在任何場合,拒絕以貌取人都是一種政治正確。但事實上,又的確沒有人能夠完全摒棄用外表這一視角審視別人

。而且無法否認的是,在很多時候,以貌取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現代社會,外貌除了指顏值,很大程度上還指代一個人的衣服、髮型、配飾,它們也能直觀地反映收入狀況、個人品味、社會地位等等。

如果再仔細一點,還能從中解讀出更多信息。

企業HR、奢侈品商店店員、婚介所的紅娘、朝陽區群眾,通常都是使用這種觀察法的高手。




衣服能說明的信息太多了。






善與惡:金鏈子會掉色的,多半都是好




濟南警方對黑惡勢力常見穿搭方式的描摹,想必沒有什麼大數據支持,但基本符合普通人對典型黑道人士的想像:




蠻橫,無理,通常還很肥胖,他們喜歡在肩上、臂上、背上紋上龍虎鷹豹等猛獸,享受那種張牙舞爪、招搖過市的快感——

儘管隨著脂肪日漸鬆弛,那條青色的龍也跟著漸漸走形。




至於金鏈子,更是財富的象徵——如果花錢都不能大手大腳,那簡直是對黑道從業者的侮辱。鏈子的分量,也是一種威嚴的外化。只有呼風喚雨的大哥,才配得上那根最粗最重的金鏈子。

同理,這裡的金鏈子可以全部替換為玉佛、玉觀音。





某寶上58塊包郵的大金鏈子。




在郭德綱早期的一段相聲里,曾經塑造過這樣一個底層形象:一個人為了一夜暴富,學著影視里的黑幫人士上街收保護費,但因為怕紋身太疼,就把兒童貼紙貼滿後背,最終被圍觀群眾當成了乞討者。




聽相聲的觀眾鼓掌、鬨笑,台上台下一起嘲笑「大金鏈子小金錶,一天三頓小燒烤」的黑道大哥。

至於真正的黑惡勢力是不是總保持這種形象,好像並不那麼重要了。





如果滅霸也紋上了小豬佩奇……




「小豬佩奇身上紋」成為流行之後,給普通人通過紋身判斷壞人增加了難度。不過,我們也可以從金鏈子入手:

那些上衣被金鏈子染黃、被玉佛染綠的大哥,應該都是虛張聲勢的好人。






年輕與油膩:兩代人的衣品,隔了一個世紀




你和你爸最大的分歧是什麼?




也許就是他執意認為自己兩百塊三雙的老年健步鞋,與你的腳上那雙耐克並沒有本質區別。




有時候看電影,多麼希望自己爸媽在邁入老年之後,能像國外的老人一樣時尚。但一推開家門,看著旅遊歸來的老媽,正舉著新買的紗巾興沖沖地擺弄,就立刻打消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對於中老年的穿著,年輕人如數家珍;而對於年輕人亂七八糟地穿搭,上一代人也早就看在眼裡。

「穿著羽絨服,腿上怎麼還穿短褲?」「短袖穿在長袖外面?」「這衣服買大了吧,怎麼袖子這麼長?」

連珠炮般的發問,徹底阻斷了兩代人在打扮自己這件事上達成和解的可能。




走在街上,我們通常不用看一個人的臉,

視線只要從腳移動到腰,最多再看一眼上衣,就能基本判斷出他的年紀了。





等我們老了,還能追上時尚嗎?






職業與生活:脫了工作服,我照樣認得你




類似的歸納已有很多,比如大學生酷愛瑞士軍刀背包,程序猿則對純色電腦包沒有抵抗力,再比如穿著得體西裝的,多是金融從業人士,而穿著緊身西裝的,則是房產中介或房產銷售。




這類總結雖然有刻板印象的嫌疑,但是對照現實,基本八九不離十。




對於大多是時間都消磨在格子間里的人來說,下班後大玩換裝秀的情節,只發生在電影里。

無論喜歡與否,身上的衣著,和潛移默化中形成的額穿衣風格,可能就是那個叫做「公司」的地方留給自己的烙印。





喬幫主引領了理工男對純色上衣的痴迷。






貧與富:只要看你一眼,我就知道你的存款餘額




彰顯財富,劃分階層,是服飾打扮最重要的一種社會功能。




前不久,網路上掀起一波感慨:

原來昂貴的奢侈品這麼不耐用啊。




有人攢錢買一雙真皮皮鞋,沒穿幾次就磨壞了鞋底,拿去質問售貨員,對方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答道:「

抱歉哦小姐,我們的鞋子通常適合走地毯,不能長時間在馬路上穿著。

」反倒是買鞋的自己最終羞得落荒而逃。





一件奢侈品,常常是一整個奢侈生活的一部分。




還有人咬牙買了自己種草已久的包,沒過幾天盯著幾道劃痕心疼地吸涼氣:不是號稱傳承幾代人嗎?——

可是這個傳承的前提,或許是整整一柜子的名牌包,每隔幾天換著背。




強行超越階層的消費,往往能被人一眼看穿;如果有錢人哪天突發奇想,想吃粗糧、想穿布鞋、想套一件純色T恤就走上發布會的舞台,卻會被認為是一種洒脫的表現。




2006年左右,小城青年郭敬明走進上海一家奢侈品店,看中一雙白色鞋子,問店員如何清洗。被告知不可洗後,他不解:「總要有辦法清潔吧?」

店員小姐最終告訴他,這雙鞋子不適合擠公車、地鐵,需要大量時間走路的人。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再為錢憂愁的郭敬明,喜歡將每一個奢侈品品牌的名字寫進自己的小說里,而且穿著拖鞋都敢隨便出入這些富麗堂皇的店面。




在服飾消費升級方面,郭敬明是一把尺子,對照他,我們每個人都能衡量自己所處的位置。






2004年,郭敬明的衣著也是非常「殺馬特」的。/ 視覺中國






城與鄉:你穿得就不像有城市戶口的人




城鄉差異最直觀的體現,或許就在外觀上。




一個典型的城市青年和一個典型的村鎮青年站在一起,人們可以一眼區分開來。這與貧富有關係,但也不完全和貧富有關——城市窮人和鄉下窮人的穿法不一樣,城市中產和小鎮企業家的穿法也不相同。




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的知識青年隨著一聲號召上山下鄉,也把一樣東西帶去了無數村莊:假領子。

現在的人或許會對它感到陌生,顧名思義,這種衣服只有襯衫的領子,但並沒有襯衫的下擺。

在那個物質不富裕的年代,這樣一件假領子既能夠節省布料,又能夠讓人一眼看到外衣下筆挺的「襯衫」。




和假領子一同帶去鄉下的,還有城市人的身份認同。





今天假領子的再流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互動百科




回到問題的起點,

你認為該在對疑似黑惡勢力群體的描述中,加入帶有指向性的外表特徵嗎?




如果你的主治醫生脖子上掛著大金鏈子,如果你的法律顧問手臂上有大片的紋身,如果你孩子的老師喜歡掀起純黑色緊身T恤,露出白花花的肚腩,你還會堅持不以貌取人的立場,並且信任他們的專業性嗎?

大多數人面對這些問題,恐怕都會遲疑。




每個人都不願意、但又不得不承認:

我們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然後通過服飾辨認彼此,只能永遠與標籤為伍。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中國最宜居城市?蘇州的焦慮與從容





中國大學生油膩起來,甩中年人十條街





新周刊課程推介


央視、鳳凰衛視特邀心理專家盧悅人際關係課





新周刊文創推介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延禧攻略》很精緻,但比《天命》還差點
在這10個城市讀大學,不比北上廣差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