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你肯定不知道的潮汕俗語典故
潮汕話,又作潮語、分布於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汕地區,經近兩千多年的遷徙和融合後形成的一種獨特語系。豐富的歷史底蘊經過時間的洗禮使得過往一些典故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口頭俗語,但其中的來源歷史又有多少人清楚呢?
今天小編收集了一些俗語典故與大家分享一下。
識字掠無蟛蜞
「識字掠無蟛蜞」是廣泛流行於潮汕地區的一句俗語。意思是指循規蹈矩、照書行事者反而干不好事情。
「識」字音讀「北」,義為識別。
康熙年間,清政府為了對付鄭成功的復明活動,遏止海上武裝力量與沿海民眾的聯合,實行了消極的靖邊政策——海禁。當時潮汕沿海居被內遷五十里。整個韓江三角洲的饒平、澄海、潮州人民,皆在遷徙之列。沿海地帶,劃地築堤為界,限期迫遷,邊民越界出海捕撈者殺。告示出後,識字怕死的不敢越界到海濱謀生;有些不識字的深夜照樣越界,捕了魚蝦蟛蜞,賣了錢,勉強度日。這樣,識字的反倒吃虧。於是,這句話就這樣傳開了
庵埠老爺大細目
「老爺」即神爺的俗稱。俗語:庵埠老爺大細目「指對人對事不公正,偏心眼。
從前有兩個乞丐,都是一條腿「大腳胴」,即患有「象皮腿」之病。他們四處求乞,夜宿宮廟。有一次,乞丐甲在庵埠的仙溪神廟裡過夜,半夜時分,恍惚間見「老爺」走下來對他說:「弟子一隻靴,剝去吊大廳。」天亮醒來,正要抬起病腿,忽覺病腿消腫,奇蹟般地痊癒。他馬上把喜訊前往告知乞丐乙。 乞丐乙見乞丐甲健步走來,本覺驚奇,一聽真相,大為歡喜。晚上也來到那個神廟睡覺,希望「老爺」又顯靈,不過這次神爺說的話卻是:只靴吊在大廳中,弟子剝去湊成雙。」乙驚醒後,覺得下肢沉重,一摸才知原來那條好腿也患了病。從此拖著兩隻浮腫的大腳胴到處行乞。逢人便罵「庵埠老爺大細目」。久則久之,就作為一句俗語在潮汕一帶流傳開了
過去無店鋪
「過去」在這裡是再往前走的意思。「店鋪」指的是旅行者宿歇的客棧。整句的原意是:旅行者們,這裡正是可以安下身業的旅店,再往前走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其比喻義是告訴人們作事要抓往眼騰騰的機會,猶如北方話說:「過了這村,沒有那店。」
古代的陸路交通主要是依靠官道。在官道的各個路段設有驛站,經供官府人員宿歇。但民用的驛站,在潮州口語中通稱為官鋪。通常是每十里左右設有一「鋪」,故十里路潮語慣稱為一鋪路。今天仍有不少以鋪為名地方,如鐵鋪、鳥藪鋪、馬厝鋪……等。當旅客跋涉趕路至日暮時,總是要尋找宿歇的場所。所以計算路程與安排宿就必須恰當處理,有時遇上僻遠地方就不是十里就有店鋪可安歇,若只顧趕路,有時就會「過去無店鋪」了
半夜出陣日
「半夜出陣日」這個俗語指的是十分意外的喜事突然降臨。
典出澄海出門村的唐伯元。 唐伯元是甲戌科進士,官至吏部郎中。民間傳說:唐伯元原是天上的文曲星。就在唐吏部出世那夜,他家門口的水井滾沸了,人們都認為這是吉祥的象徵。果然,凌晨過後,漆黑的夜空忽然間彩雲朵朵,紅光閃閃,宛如晝夜,村人都十分驚訝:「半夜出陣日啦!『這時唐家產下一個嬰孩,過一會兒,彩霞紅光便自動消失了。從此,潮汕便有了這個俗語
堵著正切要
「堵著」意為碰彩,有機遇。「堵著正切要」意指機遇最為重要。
從前,某縣太爺坐轎時聽到兩個轎夫正邊走邊爭論。前面的轎夫說:「人就是要有別人來關照,才能長進;如果沒別人關照,俺永遠是抬轎的。」後面的轎夫卻說:「也不盡然,堵著正切要。」
坐在轎中的縣官,就是因為受人提攜,才當上縣太爺的,由此他覺得前面的轎夫說得有理。回到縣衙里,縣太爺有意要幫助走在前面的轎夫,吩咐手下人把他找來,給安排一個差事。幾天後,縣太爺在縣衙里遇到轎夫,居然是走在後面的那一個,不黨十分奇怪,便問:「你何以在此當差?」轎夫只好如實說:「前日公差找我們兩人,說您要找抬轎時走在前面的轎夫。但那轎夫聽了嚇了一跳,以為太爺您要怪罪什麼,禍事臨頭,就借故說肚痛,不敢來。我就只好隨公差來了。哪知一來就給我派了差事。」縣太爺聽了,若有所悟地說:「還真是堵著正切要呢!」從此,「堵著正切要」就在潮汕一帶流傳下來。
平安當大賺
潮汕俗語「平安當大賺」是指一個人如果身體健康、家裡平安,那麼他就得到極好的本錢,不用破財,也就等於賺錢了。
從前有一個人整天早出晚歸,辛勤工作,靠自己微薄的收入養活全家。他即無權勢又不能賺大錢,生活十分節儉,買不起大魚大肉,也喝不了酒,所以整天埋怨命運不好,生活難過。
一天,他到街上買米,遇到過去一老友的妻子提著一大包東西,愁眉苦臉,面黃肌瘦。他知道這個朋友開著鋪子,做著大生意,頗為富裕。最近還聽說他又賺了一大筆錢呢,為何他的妻子這般模樣?於是上前問候。原來他朋友確實生意很好,但他們的兩個孩子都患了重病,整年都要尋醫問葯,光是買葯就花了不少的錢,又把本來健康的妻子也累得病了。她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你看又買了這一大包葯,藥費太貴了,他爸賺的錢都抵不上買葯。」 這個人聽了,心裡想:「我雖賺不了大錢,但家中父母雙全,妻子兒女健康,買得上米,吃得飽飯,整天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真是平安當大賺啊!」自此知足常樂,心情也隨之暢快。
「平安當大賺」這一俗語反映了潮汕人知足常樂的心態。
惜落順勢
「惜落順勢」這一句俗語是指疼愛下輩人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而孝敬上輩人,卻是很少人能夠八面做到。
據說,過去韓江邊有一個專賣豆粿的老漢。老漢做的豆粿,十分好吃,很有名聲。遠近的人都跑到他這裡吃豆粿。不少人吃完後,意猶未止,掏出錢再買一盤,叨念道:「確實好吃,再買一點回家給孩子們嘗嘗。」這老漢,聽了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本身就是因為兒子不肖,才要自己日夜操勞。他想看看到底有沒有人是買給父母吃的?但從來一個都沒遇到。
這天,一個飢腸轆轆的人來到了老漢的豆粿攤,吃了一盤之後,又再買了一盤,說:「好吃!買一盤給母親吃。」老漢心頭一熱,問:「阿兄,有沒有兒女?」這過客說:「兒子尚小,日子還長,今後吃的機會多著呢。母親操勞一生,買一點小吃孝順,不過份。」老漢一聽,馬上聲明不收這過客一分錢。過客好些不理解。老漢說:「我在這裡賣了半輩子豆粿,買回家的都說要買給兒女吃,還沒見過買給父母吃的。這盤豆粿,我白送了。」這過客才恍然大悟,對老漢說:「惜落順勢,人之常情。」
無好家神通外鬼
潮汕俗語「無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裡扒外,胳膊往外拐。這個俗語來源於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某鄉有一戶貧窮人家,生活十分困難,常常缺米斷炊,過年過節也只能向人家借一點錢勉強度日。他家的灶神(司命公)總覺得供奉的東西太少了,不若大戶人家,有肉有菜。於是越想越生氣。某日,閻王要抓一個替死鬼。正巧這事被灶神得知,他覺得報復的機會來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薦」自家的主人。可恨這位「家神」不但沒有保佑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來害自已人。幸好灶神的所做所為都為主人夢中獲悉,醒來後氣憤萬分,遂將灶神牌位扔出門外,連聲罵道:「無好家神通外鬼!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紅茶風味取決於5秒內的選擇
※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