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發現非洲豬瘟:回顧其肆虐史,真的非常可怕|大象文摘
文章來源:
諶旭彬
|短史記
(ID:
tengxun_lishi
)
近日,有新聞報道稱:
「據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19日發布的信息顯示,從8月3日至15日,我國在遼寧瀋陽、河南鄭州、江蘇連雲港3個相隔很遠的地區,接連發現3起非洲豬瘟疫情。」 ①
非洲豬瘟
(African Swine fever)
雖然不感染人
(FAO的說法是「只有豬科動物易感。人對非洲豬瘟不易感」)
,對人的生命安全沒有直接威脅,但它卻是一種可能對中國的養豬業、乃至中國人的整體飲食結構,產生巨大負面影響的傳染病。
圖:截至8月23日新聞報道已確認的三處發現非洲豬瘟的地區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對非洲豬瘟的危險性,是如此描述的:
「非洲豬瘟(ASF)是最嚴重的跨國界豬病之一,不僅能引起豬群高死亡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而且
傳播迅速、傳播無國界,
無有效的治療措施或者防疫用疫苗
。」「主要表現為出血熱,死亡率接近100%。
……具有迅速在全球蔓延的可能性。」②在歷史上,非洲豬瘟曾給許多國家造成嚴重危害。
20世紀初,這種傳染病在非洲首次被發現。此後,即開始頻繁爆發,肆虐非洲各國。1957年,該病衝出非洲,出現在葡萄牙。1960年傳入西班牙,1964年在法國爆發,1967年侵入義大利,1978年在馬爾他和撒丁島被發現,1985年比利時和荷蘭也出現疫情(1970年代還曾傳入蘇聯)。1971年,該病侵入西半球,在古巴爆發,1978年傳到巴西,1979年出現在多米尼加和海地。
進入2000年之後,非洲豬瘟仍在全球肆虐。2007年,傳入了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俄羅斯,2008年傳入了亞塞拜然和伊朗。2012年,傳入烏克蘭。2014年,立陶宛、波蘭、拉脫維亞也發現了非洲豬瘟。③
圖:非洲豬瘟主要爆發地域示意圖(轉引自:農業部/編,《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控戰略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非洲豬瘟究竟有多可怕?可以參考下面這些歷史數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1982年的一項統計顯示,
「非洲的豬佔世界豬的總頭數的不到2%。非洲豬的數量增長非常緩慢,主要是由於存在非洲豬瘟的原因。」
比如,1979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發生非洲豬瘟,不得不把國內飼養的豬全部宰掉。1982年,喀麥隆發生非洲豬瘟,也不得不採取相似的辦法,「多年為增加豬的產量所作的努力付之東流」。在西班牙,自1960年代起,發生了4次非洲豬瘟大流行,數百個成規模的養豬場被感染,1977年曾緊急宰殺生豬30多萬頭,補貼養殖戶700多萬美元,此後3年,又緊急宰豬60多萬頭。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稱,西班牙「僅用於賠償因防治豬瘟而屠宰掉的佔全國總頭數3%的豬每年花費的費用超過1400萬美元。截至目前為止(1982年),直接防治計劃總共花費的費用已接近2億美元」。
在馬爾他,1978年出現非洲豬瘟,直接導致2.5萬頭生豬死亡,該國先是撲殺了全國總豬數的2/3,後又不得不宰掉國內全部豬只,共計「宰掉了全部8萬頭豬,給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包括間接的損失)估計達4500萬美元」。
到1979年6月,馬爾他全國已無一頭活豬,開創了一個國家為消滅一種傳染病而全面撲殺一種家畜的先例。
圖:2014年,非洲尚比亞盧薩卡,感染了非洲豬瘟而死去的豬只
在古巴的哈瓦那省,1971年發生非洲豬瘟,結果不得不將該省50萬頭生豬全部宰殺;1980年再次出現,又不得不將關塔那摩州的17萬頭豬全部撲殺,6個月後再引入豬只。大約同期,在多米尼加,
「自願屠宰的豬和病死的豬總數共達140萬頭」。
同期的海地,也採取了類似手段,「不得不把所有豬全部宰掉」。在象牙海岸,1996年的疫情直接導致2.2萬頭豬死亡,另不得不緊急屠宰了10萬頭生豬,共計導致該國30%的豬只死亡。在貝南,1997~1999年的疫情,共計導致35萬頭生豬死亡,另外還撲殺了4.2萬頭生豬。同期,在馬達加斯加,非洲豬瘟造成了該國約50%的豬只死亡。
2007年,非洲豬瘟擴散至喬治亞的56個行政區(該國共61個行政區),造成8萬多頭生豬因病死亡或被緊急撲殺。同年,非洲豬瘟被確認傳入俄羅斯。在車臣地區,其政府不得不在17個地區全面開展撲殺野豬行動,並下令殺死所有的豬。
據俄羅斯農業部統計,截至2013年9月,該國共撲殺了40多萬頭感染病豬
。④簡而言之,非洲豬瘟是一種傳染性極強、豬只致死率接近100%、無有效治療措施、無防疫疫苗、有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養豬業全面崩潰的極其可怕的傳染病。
圖:南非,某養殖場因非洲豬瘟而集體死亡的豬只(圖片轉引自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寫的手冊《RECOGNIZING AFRICAN SWINE FEVER:A Field manual》)
目前,俄羅斯的非洲豬瘟疫情,對中國的威脅最大。
自2007年發現疫情以來,俄國的非洲豬瘟始終沒有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相反,一直在持續爆發並向周邊國家擴散,且不斷向東挺進。
其擴散的大致情形,如下圖所示:
圖:2007~2016年,非洲豬瘟在俄羅斯的流行分布圖(圖片引自:戈勝強等人,《非洲豬瘟在俄羅斯的流行與研究現狀》,微生物學報2017年第12期)
尤其使人不安的是,2017年的3月27日,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伊爾庫茨克州發現了非洲豬瘟疫情,共有40隻家豬感染並全部死亡。
伊爾庫茨克州距離蒙古國只有約100公里,距離中國邊境滿洲里只有約1000公里。
豬肉是中國人的核心肉食,中國的生豬存欄量和豬肉(及其製品)消費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中國仍有約40%的豬肉產量依賴家庭散養,同時中國還存在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媒介「鈍緣蜱」,前者不利於疫情的監視和控制;後者容易導致非洲豬瘟病毒進入「鈍緣蜱」體內,長期生存並循環繁殖,難以根除。
故此,近年來,學術界一直對來自俄羅斯的非洲豬瘟威脅憂心忡忡:
「如果(俄羅斯)當地不能有效控制,疫情有可能蔓延至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並對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中國造成潛在傳入風險。」⑤
2018年8月份中國出現的非洲豬瘟疫情,其具體來源,目前尚無明確說法。
圖:伊爾庫茨克州與蒙古、中國的距離,引自谷歌地圖
因為尚無有效疫苗,全面捕殺病豬與潛在病豬,是世界各國目前針對非洲豬瘟採用的主要手段。
如何讓這一手段生效,巴西、西班牙等國,留下了一些值得重視的成功經驗。
巴西出現非洲豬瘟,是里約熱內盧機場內的某工作人員,收集國際航班的殘羹餵養自己農場的豬只所致。從1978年4月該農場的豬開始死亡,到1978年8月,非洲豬瘟迅速傳播到了巴西的10餘個州。
巴西政府當年,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1)立即將疫情通報周邊國家及相關國際組織。
(2)禁止感染區、風險區內的豬自由移動。
(3)撲殺感染區內所有的豬,並將之焚化。
(4)徹底清洗、消毒可能受到污染的交通工具、建築及物品。
(5)禁止使用殘羹餵豬。
(6)廣泛宣傳非洲豬瘟的危害,對相關從業者(農場主、豬肉加工業者)實施培訓。
(7)按全國生豬養殖的分布特點、豬肉企業的密集程度等,區分不同風險程度,分地域進行控制和根除。
(8)控制航運交通,對來自風險區的航班、輪船、郵包進行監控。
(9)對有出血癥狀和繁殖障礙的豬、冷凍豬肉、屠宰主場等,進行檢測。
(10)建立疫情通報系統,接收、處理全國所有獸醫的疫情彙報。⑥
圖:電子顯微鏡下的六邊形「非洲豬瘟」病毒
自1978年爆發非洲豬瘟,到1984年宣布無疫,巴西共計花費了7年時間。期間耗資無數、損失巨大。民眾的豬肉製品消費降低了40%。
自1960年起,西班牙飽受非洲豬瘟折磨,始終難以根除。1985年,西班牙轉換思路,實施「非洲豬瘟根除計劃」,採取了如下手段:
(1)建設「流動獸醫臨床團隊網路體系」。
(2)設立國家和地方實驗室,對所有豬場進行血清學監測。
(3)提供財政支持,改造飼養場,提升衛生水平。
(4)一旦確認出現非洲豬瘟,可對所有感染群全面撲殺,並對周邊豬只做樣品調查。
(5)嚴格控制豬群的移動。
(6)將整個西班牙劃分為「無疫情監測區」(兩年內未發現非洲豬瘟)和「感染區」。
(7)廣泛宣傳,儘可能讓養殖者意識到非洲豬瘟的可怕性,參與到根除計劃中來,支持養殖者自發成立「衛生防禦協會」。
(8)撲殺生豬後,給予農場主以一定額度的經濟補償。⑦
1995年,西班牙政府對外宣布「非洲豬瘟根除計劃」完成,前後共計花費了10年之久。
圖:中歐野豬,它們在喬治亞、俄羅斯的非洲豬瘟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形之下,俄羅斯可謂疫情控制失敗的典型。其控制不住疫情的主要原因,至少包括:
(1)豬肉製品的非法運輸。
(2)用未處理的殘羹餵豬。
(3)自由放養的飼養模式。
(4)存在大量未經獸醫監督的低生物安全水平的小型農場。
(5)政府低效率,缺乏防控疫情的主體責任機構。
(6)以刑事責任威脅「讓疫情蔓延到整個養殖場」的農場主,反導致不少農場主為逃避懲罰秘密掩埋死豬,這些掩埋地成了感染野豬的溫床。⑧
圖:2017年,俄羅斯某養殖場撲殺、焚毀所有豬只,以防止非洲豬瘟的蔓延
至於中國,嚴防非洲豬瘟的傳入,乃是一項長期政策。
早在1979年,農業部、衛生部、外貿部、公安部、交通部、民航總局、鐵道部、郵電部,共計8個機構,就曾發布「嚴防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聯合通知。通知中明言,其危害是毀滅性的:
「非洲豬瘟是一種毀滅性傳染病,傳染力很強。……一旦發生,只有及時撲殺,才能控制疫情,否則養豬業將造成毀滅性損失。」⑨
四十年過去了。如今,「毀滅性」危害依然如舊的非洲豬瘟,已經傳入中國。
⑩顯然,這是一件必須高度重視的事情。
圖:台灣「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對非洲豬瘟的基本描述
注釋
①《中國三地發現非洲豬瘟疫情 專家提示:不威脅人類健康》,見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06553.htm
②聯合國糧農組織,《非洲豬瘟應急計劃》。轉引自:王志亮、吳曉東、王君瑋/主編,《非洲豬瘟》,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5,第216~221。
③同上。另參考了:於大海、崔硯林/主編,《中國進出境動物檢疫規範》,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第264~265頁。
④關於非洲豬瘟造成的生豬死亡及經濟損失,帶引號的資料出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編印,《1982年糧食及農業狀況》,第121~122頁。其他資料,參考了:王志亮、吳曉東、王君瑋/主編,《非洲豬瘟》,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5,第17~18頁。《2007年喬治亞非洲豬瘟疫情調查》,收錄於:《重大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指南》,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第282頁。劉隆基,《嚴防非洲豬瘟傳入中國》,收錄於: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當代農業史研究室/編,《共和國農業史料徵集與研究報告 第3集》,2000,第140頁。
⑤戈勝強、李金明、任煒傑、張志誠、徐天剛、王淑娟、包靜月、曹靜嫻、吳曉東、王志亮,《非洲豬瘟在俄羅斯的流行與研究現狀》,微生物學報2017年第12期。
⑥戈勝強、吳曉東、李金明、張志誠、王金葉、王志亮,《巴西非洲豬瘟根除計劃的經驗與借鑒》,中國獸醫學報,2017年第5期。
⑦戈勝強、孫成友、吳曉東、張志城、張永強、趙永剛、梅凝香、劉華雷、王志亮,《西班牙非洲豬瘟根除計劃的經驗與借鑒》,中國獸醫學報2016年第7期。
⑧《非洲豬瘟在俄羅斯的流行與研究現狀》,微生物學報2017年第12期。
⑨《關於嚴防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緊急聯合通知》,1979年6月15日。收錄於:農業部政策體改法規司/編,《農業法全書》,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第377~378頁。
⑩根據2017年頒布的《農業部關於印發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的通知》,非洲豬瘟在中國,已被列為一類動物疫病(即對人與動物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疫病),「是我國重點防範的外來動物疫病之一」。文件網址:http://www.moa.gov.cn/nybgb/2017/dsq/201802/t20180201_6136188.htm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里。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本文由公眾號「短史記」(
ID:
tengxun_lishi
)授
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非洲最大最古老的猴麵包樹正在經歷神秘死亡事件
※製圖學奇蹟:一幅430年前的巨型世界地圖|大象文摘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