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時期,外國偷走我國一株植物,幾年後我國損失了幾十億兩白銀

清朝時期,外國偷走我國一株植物,幾年後我國損失了幾十億兩白銀

原標題:清朝時期,外國偷走我國一株植物,幾年後我國損失了幾十億兩白銀


清朝乾隆當皇帝的時候英國派使團來訪中國。一向好面子且看不起外國人的大清朝為了向英國人展示天朝的大國景象。乾隆特別下令允許使團人員可以在京杭運河兩岸的城市附近隨意遊覽。英國人偷偷的到了江浙一帶偷走了我們的這種植物,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改良,打破了我國在此物上的壟斷地位,斷了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項貿易財源。


這種植物是咱們常喝的茶葉。大約唐代的時候起,我國人的飲茶習慣跟文化便開始興盛,當時日本人派遣使團來大唐學習中國的先進技術跟文明,將喝茶的習慣也帶回了日本,日本使者也曾偷偷的帶回我國的茶樹苗,但是由於日本那疙瘩氣候的關係,帶回去了卻沒有種活,所以並沒有將茶葉的種植推廣開來,



可是英國不同,乾隆年間英國使者來訪清朝的時候,印度已經淪陷為英國的奴隸國,而印度的氣候也相當適合茶葉的種植。當時英國的貴族們也非常喜歡喝茶葉,因為歐洲人以肉食類為主,茶葉有促進腸胃消化的作用。所以他們每年都會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茶葉,給我國帶來大量的外貿收入,英國人一直想改變這種局面,便暗地裡的打起了我國茶葉的主意。


乾隆年間使團在江浙偷倒茶苗後,將其帶到了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可是只有種子沒有技術,根本種不出好茶葉,更不要提茶葉,收穫後還要經過炒制晾曬等複雜程序,後來東印度公司再次派遣商業間諜符瓊來中國偷師,符瓊求此人非常優秀。



來到中國之後,處處模仿中國人的打扮,跟中國人套近乎,表現得非常友好,降低了中國人的戒心,由此得以進入黃山的綠茶和武夷山的紅茶產地,研究茶葉生長所需要的土壤和氣候,在回國的時候甚至招募了一批優秀的茶農,帶回了印度。


經過30多年的綜合改良印度種植炮製的茶葉,品質居然超越了中國,此後我國茶葉的出口量直線下降,英國就是通過這樣卑鄙的手段,先是派遣使團,偷茶樹苗然後派遣自己的殖民地間諜,來中國偷師學藝的方式,打破了我們的茶葉在世界上的獨家地位,使得清朝的一項重要外貿財政收入打了水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王歷史解說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發明一種東西, 沿用至今, 當時卻被眾人罵慘了
圓明園被搶時發現一口箱子,打開一看洋人愣了,事後又怕又喜

TAG:小王歷史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