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體型超大 壽命較長 癌症率卻極低 大象咋做到的?

體型超大 壽命較長 癌症率卻極低 大象咋做到的?

體型超大 壽命較長 癌症率卻極低 大象咋做到的?

圖註:大象的特點就是體型超大,而且壽命較長,此外,大象的癌症發病率也低得驚人。研究人員希望找出其中的原因,並利用這些線索來開發治療人類疾病的新方法。(圖/邁克爾·尼克爾斯)

一個人大概由30萬億個細胞構成。這些細胞和人體內的微生物相互作用,人體就會運行,比如說,心臟的跳動、腸道的蠕動以及肌肉的收縮。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細胞就會分裂,新的細胞就取代了舊的細胞。但是隨著細胞的代謝迴轉,基因錯誤也就幾乎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而這些故障又常常會轉化為癌症。

從統計學上來說,體型更大的動物因為有更多的細胞,因此患上癌症的可能也會更大。照這樣推理,大象的細胞數量要比小型哺乳動物多數百倍,因此大象的發病率要高得多。但事實並非如此!

最近,《細胞》(Cell)旗下期刊《細胞通訊》(Cell Reports)刊發了一篇新研究,這項研究對大象的癌症低發病率提供了新線索,其中的關鍵可能就是「殭屍基因」(zombie gene)。

「從進化生物學角度來看,這是非常吸引人的,」美國猶他大學兒科腫瘤學家約書亞·謝夫曼(Joshua Schiffman)說道。謝夫曼並未參與此項研究。「這是個很好的開始,」他說道。謝夫曼還表示需要進行更多測試以確認這項發現。「我認為我們才剛剛開始。」

體型大小與患癌率之謎

2015年,謝夫曼和他的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描述了在生物體體型大小和癌症發病率不匹配(這種現象被稱作皮托悖論)背後的一個關鍵發現。他們發現大型動物具有一種名為P53的腫瘤抑制基因的額外副本。人類只有1個副本,而大象有20個。

當動物體內的細胞分裂時,這個基因的作用就像負責基因分診的醫生。「P53能識別DNA損傷然後就去嘗試修復,」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生物學家艾米·博迪(Amy Boddy)解釋道。博迪並未參與這項新研究。有小問題的細胞可以修復,但是如果損傷太大,細胞就成為癌症風險,因此P53就會下令殺死這些損傷過大的細胞。

「大多數動物會選擇修復,但大象更常採用後一種方式,」研究報告的作者、芝加哥大學進化生物學家文森特·林奇(Vincent Lynch)解釋道。「大象很奇特,如果它們的細胞DNA受到損傷,那麼這些細胞就會死掉,」這項新研究的主管林奇獨立查證了大象額外的P53基因,他想搞清是怎麼回事。

無聲殺手

林奇和他的同事開始尋找大象和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的其他基因差異,他們特別關注了有額外副本的基因。其中有一個特別突出就是白血病抑制因子(LIF),這種因子也因其在提高生育能力方面的作用而聞名。

「我有點驚訝,竟然是LIF基因,」博迪說道。生育能力似乎和癌症預防不怎麼沾邊,但是林奇認為LIF6基因還能起到另一個作用,也就是殺死受損的細胞。

大多數哺乳動物,從體型很小的鼠兔到體型巨大的小鬚鯨,只有一個LIF副本。但大象和它們的近親,如海牛和岩狸,都有很多副本。大象有7到11個,之所以是個範圍,林奇表示,「這取決於你怎麼計數」。

其中有一個看起來應該是起作用的,這就是LIF6。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只在大象身上發現了這種基因。

該研究的作者認為,在大約5900萬年前,LIF6就出現在了大象的基因中。一開始,它很可能是個無用的、破碎的基因。但是隨著大象祖先的進化,這種基因也就有了變化。這個基因最終被重新喚醒,這也就是其被稱為「殭屍基因」的原因。可能正是這種變化,使得體型巨大的大象很少受到癌症的困擾。

如果P53是負責基因分診的醫生,那麼LIF6就是負責執行命令以排除受損細胞。

林奇和他的團隊通過在實驗室中對非洲象細胞造成DNA損傷來演示了LIF6基因的活動。這種損傷似乎會觸發P53基因來開啟LIF6基因,而後者隨後就會殺死受損的細胞。林奇表示,如果他們阻止LIF6正常運行,那麼大象對細胞損傷的特殊敏感性看上去就會消失。

制止癌症的生物網路

林奇表示,並非只有「殭屍基因」能抑制癌症。「LIF6基因在這個廣泛的過程中只扮演了一個小角色,」他說道。謝夫曼同意這種說法,並補充道,「幾乎肯定的是,還將會有其他發現」。今年早些時候,謝夫曼團隊發表了一項發現,他們重點研究了另一組基因,這些基因有助於修復大象受損的DNA,而非殺死這些受損的細胞。

最終的希望就是,通過研究動物防禦癌症的機制,來幫助人類治療並預防癌症。「LIF6基因花了5900萬年才進化成這樣,」謝夫曼說道。「在我看來,這是大自然通過5900萬年才試圖找到的避免癌症的最佳方案。」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員的確有可能在同癌症的戰鬥中佔據優勢。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來了!熬夜看球容易惹病上身!教你熬夜竅門
新發現有助治療鱗狀細胞癌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