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孔子是華夏漢教的聖人?

為何孔子是華夏漢教的聖人?

偉大的古籍搜集整理者

孔子對文獻的收集和整理用力最多。他自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實際上卻「筆則筆,削則削」,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對「機祥不法」的文字和圖籍,均按「記異而說不書」的原則處理理,並「因興以立功,就敗以成罰」,「貶損大人當世君臣」,在繼承的旗幟下進行了不少改造和創新。所以他是偉大的繼承者和創新者

偉大的民族教育家

孔子開始用經他整理過的典籍作為教材,招收門徒,興辦私學。孔子認為,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除最上等的智者和最下等的愚人難於改變外,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教育使之向善,有的甚至可以成為「君子」。所以,他便提出了「有教無類」的辦學原則,公開表示:凡「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類,在古代專指族類。區分類的標準就是族姓,即血統的貴賤。西周時,貴族在政治上佔據主導地位位,血統是否高貴自然就成了能否入學接受貴族養成教育的界限。到春秋未,貴族政治日趨崩壞,貴族教育一片頹勢,孔子適時地高張起施教不問族類的旗幟。無論來自哪個諸侯國、哪個階層,都可以認他作老師,他都樂於教誨,這就把在社會下層面前一向閉鎖著的學校大門徹底掀翻了。

我們完全可以說,孔子的聚徒講學對傳統的貴族式教育起到了覆性作用。他改革了教學科目,設立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他在教學方法上因材施教。他是自由講學的發起者。他是古代推進教育改革的第一人

民族信仰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最重要的他一直在倡導對昊天上帝的信仰,矢志不渝!並且從始而終堅持華夷之辨。

我們的民族歷經命運多舛的千年後,我們能在典籍中找回民族信仰——昊天上帝,儒家典籍居首功!特別是我們對於典籍的記載進行研讀、歸類、分析後,越來越明白了孔聖人的偉大。用各種具體的點來穩住基本盤,同時將核心分散體現,不致於因為表現太明顯太集中而在勢弱時被仇族毀滅,在將來遇到有心人時可以超越種種零碎後重新進行優化組合,終建大功!

世人知孔子之為聖人,卻不知孔子之所以之為聖人。聖也者,人之至者也。其能以一心觀萬心,一身觀萬身,一物觀萬物,一世觀萬世者焉。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者焉。

截止到目前,漢教只承認孔子這一個聖人。如孟子、墨子、荀子、董子等則屬於聖徒之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昊天上帝 的精彩文章:

TAG:昊天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