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榴槤這麼好吃嗎?美國女子走遍東南亞只為品嘗百種榴槤

榴槤這麼好吃嗎?美國女子走遍東南亞只為品嘗百種榴槤

在東南亞行走,你不可能不遇上散發著奇怪氣味的榴槤。

大多數西方人面對榴槤都眉頭緊皺糾結吃不吃的時候,美國人林賽·加斯科( Lindsay Gasik)卻無可救藥地愛上它了。

據美國CNN報道,加斯科整天都在馬來西亞檳榔城尋找好吃的榴槤,並在自己的博客「榴槤之年」上寫下了詳細的遊客攻略。

圖:榴槤是熱帶常見水果,氣味特別

加斯科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個小鎮。2009年在一個婚禮上嘗到榴槤干後,這味道讓她從此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不過吃凍干榴槤總意猶未盡,於是加斯科在當地一家亞洲雜貨店花13美金(約88元人民幣)買到一枚新鮮榴槤。

由於YouTube(視頻網站)上也找不到吃榴槤教程,加斯科試著用切麵包刀強行撬開外殼挖出了果肉,「我覺得吃著就像法國的香草冰激凌。」

圖:美國人加斯科是榴槤的狂熱愛好者

但加斯科和榴槤的下一段緣分還在大學畢業以後。在東南亞旅行的時候,加斯科聽說了「榴槤路線」(durian trail)。因為季風的因素,各國的榴槤季時間各不相同,因此想要一年365天永遠有榴槤吃,可以在這些國家之間不斷切換。

因為還沒有可參考的完善「榴槤路線」,加斯科決定自己親自走一趟,她計劃在12個月的時間內走過12個國家,設計一條榴槤成熟時間銜接完整的線路。

但這個旅程並不容易,加斯科說:「很難找到下一站往哪裡走,這就像打獵一樣,你也不知道接下來哪裡到了成熟季。互聯網上沒有足夠的信息,而且最開始的時候我連智能手機都沒有。」

第一年加斯科雖然沒有一個清晰的旅行計劃,但她還是去到了9個國家,分別是印尼、菲律賓、泰國、柬埔寨、越南、斯里蘭卡、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圖:東南亞地區盛產榴槤

旅行結束後,加斯科返回美國工作。此時她寫榴槤的博客有了不少關注,每個月有大概一萬名訪客。

不過馬斯克說自己「才剛剛對榴槤有些皮毛的了解,因為真的很沉迷這種水果,我對它的好奇心遠遠沒有得到滿足。」於是加斯科在2013年重返東南亞,再次開啟了探索榴槤的旅程。

她發現遊客們最愛去的地方往往並不是榴槤生長之處,所以對西方人來說可以挖掘到的信息太少了,到底應該去哪些農場,什麼時候去,怎麼避免碰上長勢不好的榴槤,這些都無從知曉。

不過這也讓加斯科意識到:「互聯網上關於榴槤的信息還存在很大的空白,我覺得我可以進行補充。」她在博客上不僅介紹榴槤種植的故事,還詳細地記載了各個品種的信息。

圖:馬來西亞有品種和口味各異的榴槤

加斯科的經驗是「味道最好的榴槤產自馬來西亞雙溪檳榔地區,吃起來很綿軟,有股牛奶咖啡的複雜香氣。」

不過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個榴槤品種,在馬來西亞有記錄的130個品種中,加斯科估計自己在過去10年間至少吃過65種,在泰國則嘗過至少65種榴槤。

加斯科發現可以從顏色、質地、香氣、莖長、口味和穗形來判斷榴槤品種,「它們吃起來可能像咖啡、牛奶巧克力、椰子奶油、威士忌等等,還有的可能像香蕉朗姆酒。不要吃過一種榴槤就覺得自己不喜歡這個水果,可能你正好不喜歡的就是那一個品種的味道。」

除了品種口味差異,她還發現各國採摘榴槤的習慣和文化各異。比如泰國人喜歡提前一點採摘榴槤,甜甜的味道里會有淡淡的香氣。馬來西亞人則喜歡偏成熟的榴槤,嘗起來更加肥膩,氣味也更強烈。

圖:產自馬來西亞的「白馬」(white horse)榴槤

說到榴槤之旅,加斯科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了詳細行程,她和當地導遊合作,由後者帶著遊客穿行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或者泰國,在合適的時間參觀最好的榴槤農場。這已經成為她工作的一部分。

因此對於加斯科來說,榴槤不僅讓她開拓了完全不一樣的職業,甚至改變了人生軌跡,「四處尋找榴槤讓我去到許多不一樣的地方,認識了很多不同的人,想要深刻了解各地文化,這是種很好的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醋國際 的精彩文章:

法國富翁高價拍得斷頭台複製品 因原型曾執行死刑引爭議
湧入商場、穿冰背心: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對抗熱浪?

TAG:糖醋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