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的危機與轉機:一條賽道多個玩家,小米生態鏈跑偏了?

小米的危機與轉機:一條賽道多個玩家,小米生態鏈跑偏了?

智能家居行業中,無論是平台型企業還說產品型企業,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都很有可能出現融合、互補的情況。內外壓力之下,開放的生態鏈模式或許能給小米生態鏈帶來新的契機。

文/張含 億歐專欄作者

8月16日,小米生態鏈企業綠米聯創宣布旗下Aqara全屋智能家居幾十款設備中最核心的14款設備全數支持蘋果 HomeKit,用戶可以通過「家庭」APP或Siri在蘋果設備上控制他們的智能家居產品。值得一提的是,Aqara是綠米自己的品牌,與小米生態鏈無關。

2017年底,小米宣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物聯網平台,連接超過1億台設備,超過90家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產品都能通過米家APP發生聯動,這也是小米生態鏈體系的護城河。而現在,小米生態鏈其中的一環向同樣做平台的蘋果伸出了橄欖枝。

做平台,還是做生態,小米浩浩蕩蕩的生態鏈企業名單似乎已經說明了一切,但「去小米化」、「單飛」也一直是小米生態鏈企業躲不開的話題,像綠米這樣另闢一條生產線的企業也不在少數。是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的管控越來越弱,還是生態鏈企業求新求變之心漸強?


一直以來,小米生態鏈企業都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小米官方也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以至於用戶常常會混淆小米出品和小米生態鏈企業出品的區別。這種模糊不清的態勢是小米故意為之,還是小米自己也沒想明白要如何做出區分,我們不得而知。

億歐家居整理了小米生態鏈企業中主攻智能家居方向的28家企業,發現半數以上的生態鏈企業產品並沒有冠以「小米」或「米家」的品牌,而是沿用了自己公司的品牌;沿用「小米」或「米家」品牌的企業中,也大多有以自身品牌命名的生產線,只有純米和愛其科技是個例外。

看起來,生態鏈企業「去小米化」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推動?

其實,一切變化早有端倪。

參照上圖,從時間維度上來看,2017年開始小米生態鏈企業開始大多使用自有品牌;從產品類型來看,只有家電、空氣凈化器等小米希望打造「爆品」的產品沿用了「小米」和「米家」的品牌,其它的一些如智能鎖、智能機器人等品類大多使用了自己的品牌。

無獨有偶,2017年4月,原本位於米家APP內的米家有品頻道獨立出來,成為獨立的電商APP,被命名為「米家有品」,在8月底進一步更名為「有米」,似乎是在刻意淡化「小米」帶來的光環效應。對此,小米生態鏈副總裁高自光的解釋是,小米和米家品牌更聚焦於科技電子產品,「去小米化」能幫助小米擴展邊界,吸引更多的供應商。

獨立、更名、去小米化,小米有品和小米生態鏈殊途同歸。

屬於同一個象限的事物,總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小米跟生態鏈企業的關係,從一開始的「占股不控股」,只在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定價上按照小米的模式來做,到現在的「去小米化」、「爆品」才能用小米品牌的邏輯來看,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的管控越來越弱,要求卻越來越嚴格。

競爭,可能是小米主動打破平衡的主要原因。

在小米生態鏈內部,同一條賽道上已經有好幾家企業同時在競爭,比如同時做智能鎖的雲丁、雲柚和綠米,同時做空氣凈化器的睿米、琭珞含章和星月電器。

在小米生態鏈之外,蘋果的HomeKit、谷歌的Google Home、華為的HiLink...一眾大廠都想做開放的智能家居平台,小米封閉的生態鏈體系走進了死胡同。

需要指出的是,今時不同往日,技術的進步帶來了產業的革新,智能家居市場日益成熟起來,小米當年封閉的生態鏈體系開始行不通了。小米在尋求切入智能家居行業的新方式,生態鏈企業也在尋求新的增長渠道,而蘋果HomeKit的出現剛好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融合、互補。

事實上,小米現在已經頗有些想做平台而不是做生態的意味了。

在小米有品的官方商城中,「小米自營」只佔一頁,化繁為簡,有品商城中大部分產品由生態鏈企業和第三方企業提供。自營佔一小部分、第三方渠道占多數,看起來似乎跟亞馬遜的智能家居布局有些相似?

做平台,而不是做生態,至少能讓小米騰出手來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危機。這一次,綠米Aqara接入蘋果HomeKit反倒是釋放了一個信號:接入第三方平台太容易操作了,下一個階段智能家居平台企業競爭的焦點或許是如何尋求更多的智能家居廠商入駐。

五年前,為了平衡規模與體驗之間的矛盾,小米在開放和封閉之間選了第三條路——用開放的投資打造一個封閉的生態鏈。五年後,為了擴展邊界,小米選擇「去小米化」,讓小米更聚焦,讓小米生態鏈可以觸及到更遠的邊界。

古語云,獨木不成林。智能家居行業中,無論是平台型企業還說產品型企業,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都很有可能出現融合、互補的情況。內外壓力之下,開放的生態鏈模式或許能給小米生態鏈帶來新的契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