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其實與Metoo無關

其實與Metoo無關

昨日,一個巨大的被坐實的消息出來,在朋友圈被廣泛轉發,雖僅僅廖廖數百字,事實真相卻也足以使人感到訝異。

這次的事件沒有被捂著,沒有被消解。而是如實地呈現了真相。雖然僅僅只是歲月長河中的短暫的呈現。雖然不知是否僅是片斷的呈現。

個人以為,事情的源起並非源於Me too運動,雖然大家會不自覺地這樣聯想,因為它恰巧發生在這個時間點,恰巧似乎是同類性質的事件。

也許,提起申訴的年輕弱女子已經在她們所能做到的程度上,發揮了最大的善意,她們曾聲明:這是宗教內部事務,並不想把此事鬧到人盡皆知。

個人以為,僅以申訴者有限的人生經驗、修行經驗來講,她們已經表現出了人類的強大意志。不但在強大的洗腦攻勢下沒有被洗腦成功,精神意志也沒有被打垮,而且仍有自我主張。

在95頁漫漫材料的最後,有這樣一欄:拯救X師……告發者並非像一般Me too運動中的姑娘,把對方定義為是罪犯,要進行看管伏罪看押,而是認為對方需要得到拯救。

內心不得不欽佩這年輕的比丘尼,她們雖認為自己提出申告的事情不合人情、不合理法,但她們內心仍認定曾經引領她們走向佛法之路的人是值得拯救的。

也許,這裡面有她們對法的深深護佑和敬仰,她們不希望引起大家對佛法本身的質疑,這已是事件中最大的善。

雖如此,吾作為不知曉事件內情的外觀者,依然不敢憑藉眼中所見,就百分百來斷定事情的是非黑白,因之,此文中的所有言語皆是猜想性的言語,請大家客觀看待、冷靜理性對待。

持戒不是壓抑

三十年修行啊。

只讓人嘆惜修行之路難上加難:人最難面對的是自我的習氣和慾望吧。

誰能料想呢?一位從17歲開始修行,歷經三十年的漫漫修行路,不但宗教地位日益高漲,著述也頗豐,本應是一位禪定、理法功夫深厚的師者、長者,這麼多年的修行功夫,竟也未能化去深厚的頑固習氣,也未能化去內心中的慾望,乃至今日,竟在諸人以為繁忙至極的佛教佛法生涯中撥出大量時間用以電話信息騷擾女弟子,且以為每次還讓弟子將信息刪去,是否以為此事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呢?

或許修行真的很難,人性也真的很難化解,讓人不得不想起從前的一部佛法電影《色 戒》——如果有未曾經歷過的慾望,人是否化解它、度過它的可能?

壓抑不是持戒,持戒不是壓抑。否定慾望的同時,也會增強慾望,也許正是天常日久地壓制和否定,反而導致了慾望在某天再也壓制不住。

關於人之慾望的探討足可以洋洋萬言,但一切仍都在人性範疇之內。一切人所犯的錯,皆是人性之錯,一切人所做的能夠經得起時間和時代驗證的偉業,卻皆是超越人性的功勛。

因此,僅僅立意於人性來做人做事,自然會有缺失和錯漏,甚至可至大廈坍塌,鴻業瓦解。

事雖若此,我依然認為,萬事萬物不能輕易以好壞定論,人、事、物皆是時代洪流中的變數——無常是事物的實相,不輕易對人對事下定論,也許也是保留我們自己心裡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一份期冀。

在這個時候,一句「阿彌陀佛」也許是最好的回答。

正信 正知 正見

時至今日,我想,對佛法具有正信的人們,理應知曉,每個人內心都有與佛相應的菩提種子,也許這一場大事件,倒是對當事人是非常好的催化劑,從此後真正激發起苦修、誓願成佛的願力也未可知。

我們需要從這樣的大事件看到的是人間的正理:任何想要自我修持的人,走上漫漫修行長路的人,理應悉知:佛陀當年的依法不依人的正解仍需要時時提起;持戒時應以怎樣的心態面對戒律,如何對治自己的習氣慾望值得更深入探討。

而任何具德上師也會允許弟子保留質疑精神,不會以弟子盲從、盲目依師為自己的成就。

因此無論我們在人間做的是什麼樣的事,面對的是單位的領導還是引領自己精神之路的導師,都要清晰保持自己的正知見,讓自我可以平衡地處理迎面而來的人與事物。

這世界每一件事的發生也都在考驗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若我們只是簡單粗暴地以對錯是非來判斷事件,那麼證明事件本身的意義我們並沒有捕捉到。

若我們能從中吸取智慧和教訓,並對事件保持開放性結局的想法,也許我們就無意中拓展了自己的心量,以後便能以更寬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問題,也能讓事件在整體社會中的發生,具有它應具的意義。

在小我還沒有消失的時候,

首先應讓自己的內心能夠保持平衡:

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捐錢不要超出自己內心可以承受的範圍;

聽從任何人教導的時候,允許自己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自我的立場;

當自己做不到某事、達不到某種境界的時候,如實看待自己的現狀,如實呈現自己,不為了讓別人讚歎而自我偽裝;

並不為了達到某種成就而刻意包裝自己,讓自己承受過分的負擔;

……

保持心理平衡極為極為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娑婆梵境 的精彩文章:

《懸崖上的金魚姬》:真愛是否僅存於童心中?

TAG:娑婆梵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