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不辭而別千里走單騎,其摯友張遼在曹營該如何自處?

關羽不辭而別千里走單騎,其摯友張遼在曹營該如何自處?

原標題:關羽不辭而別千里走單騎,其摯友張遼在曹營該如何自處?


話說袁紹南下進攻曹操,要和曹操決一雌雄。兩軍在延津和白馬地區展開對壘,首戰曹操採納了荀攸的聲東擊西的計策,進攻白馬的袁紹大將顏良。結果顏良因為準備不足,加上心理上輕敵,被曹操的先鋒官關羽走馬斬將,丟了腦袋。於是曹操順勢指揮大軍進攻,擊潰了袁軍,解了白馬之圍。關羽走馬斬顏良可以說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都是堪稱典範的壯舉。


曹操陣營中同為先鋒官的張遼,可以說是被關羽的這個壯舉深深震撼到了。讓張遼深深的認識到了,兩軍作戰,兵力差距懸殊,並不是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因素所在。諸葛亮曾經有句名言:「兵不在多,在將兵之道也」。而張遼在關羽身上學到的則是「兵不在多,在將領對時機和勇氣、氣勢的把握。」這一課可以說讓張遼收益終身。

此戰過後,有消息傳來,關羽知道了劉備的所在。關羽在曹操陣營怎麼會突然知道失蹤人口劉備的所在?原來劉備在徐州戰敗後,隻身一人前往河北投靠了袁紹。由於劉備曾經舉薦袁紹的大兒子袁譚為茂才(比孝廉的地位更高),因而袁譚感念他的恩德,接納了劉備,並把他推薦給袁紹。袁紹對劉備很重視,出城兩百里隆重迎接劉備。



然而袁紹是個表面上看重人才,其實內心並不重視的人。因此劉備在袁紹陣營也沒被委以什麼重任,只是逐漸收集了自己在下邳戰後的一下老部下和散兵游勇。在那期間唯一的收穫就是,趙雲前來投奔了劉備,加入了劉備陣營,並且被劉備派出去打著劉備左將軍的旗號招募了一隻小隊伍。


在建安五年(200年)七月,汝南黃巾軍首領劉辟等人歸降了袁紹。劉備提出要去汝南和劉辟聯合侵擾曹操的南部地區,袁紹雖然認為不會有什麼收效,但是還是答應了劉備的要求。

劉備率領自己的本部人馬帶領趙雲招募的軍隊在汝南與劉辟匯合後,開始侵擾許都以南地區。這麼一來,這個情況自然被通報給了正在官渡地區和袁紹對陣的曹操那裡,關羽也就知道了劉備的所在。因此在斬了顏良之後,雖然曹操加倍賜予關羽賞賜,但是關羽的做法是掛印封金,帶著劉備的夫人,千里走單騎去往劉備那裡了。


關羽由於擔心曹操不放自己離開,因此跟誰都沒打招呼(包括好友張遼在內),就掛印封金,走上了千里走單騎之路,臨走只給曹操留下一封告別信,也就是辭呈。對於關羽的這個做法,曹軍陣營中除了張遼和曹操本人,曹操麾下的其他部下全都炸了鍋了。畢竟這是在和袁紹艱難對陣時期,關羽雖然走馬斬了顏良,解了白馬之圍,立有大功,但是這種不辭而別的做法激怒了幾乎所有人。唯有曹操和張遼知道,關羽曾經說過,他立功之日就是離開曹公之時。因此曹操便以「各為其主」寬慰眾將,並下令不要追趕關羽。


雖然如此,這並不表明誰都可以以「各為其主」為由背叛曹操的。在這之後,曹操在袁紹叛臣許攸的建議下燒了袁紹烏巢的糧草大營,並斬殺了守護糧草的袁紹大將淳于瓊。袁紹則不聽張郃救援烏巢的建議,反而聽從郭圖的建議,錯誤的指揮張郃和高覽前去進攻曹操的營地。結果張郃和高覽率軍攻曹營不下,聽到烏巢失守的消息後,兩人雙雙投降了曹操。



於是袁軍瞬間崩盤潰敗,曹操順勢率軍進攻袁軍,袁紹只帶了八百騎兵護衛是落荒而逃。倉促之間,袁紹的監軍沮授被曹軍所擒,曹操也很愛惜沮授是個人才,很高興的招降了沮授。哪知道沮授投降沒幾天就偷了戰馬要逃回袁紹那裡,結果被曹軍發現擒回。這回曹操可沒說什麼「可為其主」,而是惋惜並忍痛處決了沮授。從放關羽和殺沮授這兩件事不難看出,曹操所謂的各為其主,其實是相當主觀的,只不過是曹操放過關羽的一個借口而已。

之所以說了這麼多關羽的事兒,是因為在曹營里張遼和關羽是摯友,關羽這麼一走,而且還是不辭而別,曹營的一些將領便有些遷怒張遼,對張遼頗有微詞,使得張遼在曹營的日子可是有點不太好過。


所幸曹操了解這件事前前後後的所有來龍去脈,不會為難張遼,加上張遼在官渡之的大大小小戰役中屢立戰功,曹操因此將張遼由中郎將升為了裨將軍,正式列入了將軍行列。並且還在擊敗了袁紹主力部隊之後,派張遼另率兵馬前往魯國,全權負責平定魯國各縣。有曹操這樣通情達理的主公,個別同僚的遷怒和排擠又算得了什麼呢?


官渡之戰後,袁紹敗退,曹操收降了袁紹留下的降卒七萬多人,以一萬多人的部隊收降七萬多投降的降卒,曹操擔心消化不掉,為了避免發生兵變,曹操一狠心將這七萬多人的降卒坑殺。之後,曹操也無力再向袁紹發起進攻,於是雙方暫時休戰。


然而就在這時,曹操的東海郡太守昌豨反叛,要說這並不是昌豨第一次反叛曹操了。昌豨本來是泰山的賊寇,呂布佔據徐州時,依附了呂布,呂布被曹操擊敗斬首之後,昌豨投降了曹操,曹操愛惜他的才能,將他封為東海郡太守。


後來劉備因為衣帶詔的事回到徐州殺徐州刺史車胄反叛曹操,因為劉備在徐州當地的聲威很高,徐州很多郡縣都起來響應,其中就包括這個東海郡守昌豨。

曹操率軍再次攻克徐州後,昌豨又投降,仍然被曹操留在東海郡。哪知道這個昌豨並不感激曹操的不殺之恩,在官渡之戰後,昌豨見曹操雖然獲勝,但是主力部隊損失也很慘重,就乘機再次反叛。



於是在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派張遼與夏侯淵一起前往東海郡,包圍了昌豨,結果事實證明,曹軍在官渡損失確實不小,此次前來,竟然圍城了數月,糧草幾乎要消耗殆盡了,也沒攻下東海郡城,於是曹軍眾將開會商議,覺得此次恐怕要無功而返了。


但是張遼卻向夏侯淵說:「這些天以來,每次我們巡視圍城軍情時,我發現昌豨就只是兩眼盯著我看。而且他的士兵向我們所發射的箭也日益稀 少。他既然造反,一定準備充分,並不是他的箭快消耗光了。這必定是昌豨心懷猶豫,所以才沒有力戰。我希望能試探一下他,並和他談判,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嗎?」夏侯淵等人覺得這個方法對曹軍沒有任何風險,倒也不妨一試。

於是張遼命人向昌豨傳話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來單獨對你傳達。」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勢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談判中昌豨答應了投降。但是回去之後,還是有些猶豫遲遲不肯率軍完成投降。


張遼猜測是昌豨懷疑曹軍的誠意,於是想出一個大膽的計劃,要只身前往三公山再次勸降!


官渡之戰剛開始,關羽就給張遼上了生動鮮活的一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興替 的精彩文章:

在被曹操收為五子良將之前,張遼在經歷著怎樣的人生?
跟隨呂布時期的張遼,其實是在耐心的規劃著自己的人生

TAG:知興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