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00億打造自主晶元,董明珠這次能贏嗎?

500億打造自主晶元,董明珠這次能贏嗎?

來源|價值線

作者|價值線 小精

「晶元必須要做。(只要)我在,就要干,要干就要干成功,掌握自己的命運。」董明珠曾在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堅定表示了格力進軍晶元行業的決心。

8月21日,董明珠的晶元團隊正式曝光,格力電器10億元註冊集成電路全資子公司。

做晶元,到底要花多少錢?

董明珠能成功嗎?

「桃花過處寸草不生」的董明珠,又要放一個衛星!

「晶元必須要做。(只要)我在,就要干,要干就要干成功,掌握自己的命運。」董明珠曾在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堅定表示了格力進軍晶元行業的決心。

近期,格力電器備受關注的晶元業務終於有了進展。8月21日,董明珠的晶元團隊正式曝光,格力電器10億元註冊集成電路全資子公司。

01

並非心血來潮

格力對造晶元的渴望,並非前陣子因「中興事件」臨時起意。

有消息稱,格力電器涉足晶元已有三年,去年格力更是成立了微電子部門,開始對晶元的研發。據悉,格力微電子部門隸屬於格力通信技術研究院,直屬董明珠領導。團隊成員全部來自於業內知名企業的資深工程師,與海外著名大學、 世界知名 IP 設計公司等有著長期的研發合作關係。

然而對格力電器做晶元的真正猜測始自今年4月,當時格力電器發布了2017年報,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卻罕見地不分紅,當時格力電器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根據2018年經營計劃和遠期產業規劃,公司預計未來在產能擴充及多元化拓展方面資本性支出較大,為謀求公司長期發展及股東長期利益,公司需做好相應的資金儲備。公司留存資金將用於生產基地建設、智慧工廠升級以及智能設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新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

在這段文字中,「集成電路」四個字立刻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當時中興通訊事件甚囂塵上,國內輿論都對中國企業過度依賴國外晶元擔憂。格力電器年報中提及的集成電路以及比較大的資本支出,引起了大家對於格力電器做晶元的猜測。

這種猜測不無道理,與中興通訊一樣,做空調的格力,也有同樣的命門在外國企業手裡。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空調的核心晶元大部分依靠進口,主要供應商為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日本瑞薩、台灣漢芝等。

董明珠曾對外披露,格力一年在晶元採購上就要花大約40億元,這些晶元大部分依靠進口。因此,格力想研發晶元進行進口替代的想法不足為奇。

6月25日,格力電器召開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董明珠發布了最新的產業規劃圖,分為空調、高端裝備、生活品類和通信設備四個方面,而物聯網、手機、晶元和大數據業務則隸屬於通信設備部分。

董明珠當時表示:「現在還不能告訴你晶元要怎麼做,以什麼方式做。但有一條,做晶元堅定不移,必須做。」格力電器在股東大會上還發布了產業規劃圖,分為空調、高端裝備、生活品類和通信設備公司四大塊,而晶元就屬於通信設備公司下,同屬其下的還有手機、物聯網設備與大數據。

董明珠稱,「我們爭取,明年我們的空調用上自己的晶元。」

7月,董明珠在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上稱,做晶元錢不是主要問題,關鍵是看有沒有信心和決心。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8月14日,註冊資本為10億元,法定代表人是董明珠,唯一的股東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屬於軟體和技術服務業,經營範圍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晶元、電子元器件、電子產品的設計與銷售;通訊技術、物聯網技術、嵌入式軟體、計算機軟體、移動設備軟體開發與銷售;技術服務以及技術諮詢;上述產品的批發與進出口業務。

系統顯示,該公司的5名管理層人員包括:董事長董明珠、董事兼經理李紹斌、董事譚建明、經理梁博、監事廖建雄。公開資料顯示,這5名高管均來自格力電器。其中,李紹斌早在2007年就曾經以「中層幹部」身份出現在格力電器的股權激勵名單中,目前在格力電器任職總裁助理、總工程師助理;譚建明則是格力電器現任副總裁、總工程師;廖建雄是格力電器的會計機構負責人;而梁博也曾以「業務骨幹」的身份出現在格力電器2007年的股權激勵名單中。

2

格力做晶元,要花多少錢?

中興通訊的例子擺在眼前:要想成為一流企業,必須將晶元技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這也是小米、華為等企業近年來不斷投入巨資支持晶元研發的原因所在。

董明珠在5月接受採訪時表示,格力電器哪怕花500億元也要把晶元研究成功。

她豪氣聲稱,「我今年投入一百億,明年投入一百億,三年投入三百億,甚至三年以後我投入五百億,我沒理由做不成。我們階段性的空調已經逐步開始起來,也許到明年這時候,你再看,我所有的空調晶元都會成為自己的。」她還表示,不拿國家的錢,自己投入,晶元研究成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格力有說這話的底氣,它去年凈利潤200多億,賬上資金上千億。

外界最關心的問題是:如果董明珠如果要做晶元,將投入多少錢?儘管董明珠願意拿出500億布局,但TCL董事長李東生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也表示,「如果真的要做晶圓,500億元是遠遠不夠的。」

據了解,目前晶元領域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類是晶元設計,一類是晶圓晶元製造,前者代表性的公司有高通、聯發科等,後者代表性的公司為台積電、中芯國際等。珠海零邊界究竟要主攻哪個領域?

格力電器副總裁兼董秘望靖東接受澎湃採訪時確認,主業是晶元設計。此前也有媒體報道,格力空調內機主晶元已可自主設計,目前以研製高端的變頻驅動晶元和主機晶元為主。

晶元設計方面的投入,可以參考華為的例子,華為過去的這10年一共投入了4000億左右,其中40%左右的投入在晶元及集成電路方面,即大約佔了1600億,這樣算到每年實際的晶元方面的研發投入約為160億。

但對於格力來說,一年投入花不了這麼多錢,相對於空調晶元。海思研究的晶元有很多,不僅僅是麒麟手機處理器,包括基帶晶元,交換機、路由器、通信設備等等的晶元,甚至手機中的電源管理晶元等均屬於晶元的範疇,這麼多類型的晶元一年平均投入160億,可見如果單一的做一款晶元,一年投入100億理論上是肯定夠的。

3

她能成功嗎?

2018年,似乎與董明珠命格相剋。今年以來,我們實際上聽到的更多是董明珠的壞消息。

隨著小米2017年營收破千億,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市值力壓京東,關於那個著名的10億賭局,董明珠翻盤的機會已經渺茫;重金投入的珠海銀隆新能源客車,2017年銷量暴跌36.5%,並且在今年出現供應商討債、斷供導致工廠停產、產業園遭到查封;以董明珠本人作為開機畫面的格力手機更像一個笑話,只能賣給公司員工,或者向經銷商抵債。

雷軍曾說過,做晶元九死一生。「屢戰屢敗」卻打不倒的董明珠,這次能成功嗎?

針對此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格力電器做晶元設計毫無問題,「但晶元設計公司在中國卻有很多,因為設計往往可以面嚮應用,小公司也可以做。」

但倪光南也指出:董明珠他們的規模做晶元設計毫無問題,但要覆蓋整個產業鏈不太現實。

「做模擬信號處理、光信號處理的晶元,一般比較難,但做數字電路這類的晶元,如果規模不是很大,要求又不是很高,兩年左右做一個項目是可行的,現在開始也來得及。不過不是把製造業就直接歸結為加工了,那樣投入太大,一條生產線投下去至少幾百個億,周期很長,而且可能不如其他大規模生產的工藝更先進,沒什麼競爭優勢。」倪光南表示。

在接受央視的一個採訪時,董明珠曾回憶小時候曾去河邊游泳差點被淹死的經歷,「大家可能會說我再也不游泳了,但是後來我就琢磨了一下,我一定要學會游泳,如果我不會游泳,有一天同樣還會被淹死。」

這件事里,董明珠的不服輸與冒險精神顯露無疑。與玩票做手機不同,這次格力看來是下決心要擺脫對境外晶元的依賴。

祝願董明珠心想事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價值線財經 的精彩文章:

剛剛管理層喊話,去槓桿,不兜底!閃崩潮愈演愈烈!
2018下半年,這十大牛股最值得投資

TAG:價值線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