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黎平古茶樹資源

黎平古茶樹資源

1

黎平古茶樹之源廣布

黎平古茶樹原生廣布,70/%的鄉鎮都有野生古茶樹存在,全縣有野生古茶樹3萬餘畝,較集中的有(雷洞、水口、地坪、德化老山界、德順太平山、地坪弄相山等地)。

在中潮、德鳳、永從、洪州、順化、水口、龍額、岩洞等鄉鎮都有,但較為分散,有的胸徑過6寸,有的叢徑過2尺,有的已在早年前已被砍伐留下的蔸徑就過尺,又長出了新的樹桿與葉芽,多為灌木中小葉種單叢生長,也有少部分喬木,其葉長過5寸,樹高過2丈。

有的生於峽谷之下,陽光少樹矮葉秀長,有的長在密集的闊葉林中其主梢直上,葉大而長,也有的生在竹木混交的叢林里得不到陽光的照射,撐不起腰而爬地生長,其葉特長過五寸。

多為生在山腰的長勢良好,均多為雙球或三球種,少為單球,經多處實地考證與鮮葉加工的綠茶與紅茶品鑒,其品質都十分優良。

在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茶人的努力下,部分野生古茶樹已得到當地林業部門的掛牌認可得到保護,為了古茶樹的開發與利用,有的企業還成立了古茶樹開發公司,利用古茶樹鮮葉原料研製的「黎平高山野生茶」、(捲曲型或扁型)茶產品暢銷國內市場,其賣價均在1000至3000元之間,也有少量做工講究的賣到4000多元一斤,均迎得消費者的親睞和好評。

2017年黎平侗鄉觀音的「古樹紅茶」在「貴州首屆古樹茶鬥茶賽」中榮獲「金獎」。黎平古樹茶的知名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其知名度與效益的顯現進一步引起了人們對古茶樹的保護與珍惜,古茶樹的原生價值、歷史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等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有力地推動茶產業的有機健康發展。現全縣可產古樹茶10000餘斤,產值在500萬元以上,年可助農增收,可達380萬元以上,做到看守與管護、采養結合,其產量一定會陡增,將為大數據精準扶貧鞏固生態做出大的貢獻。

2

黎平古茶樹歷史淵源的傳承與追溯

侗鄉油茶歷史悠久源於唐代,這是野生古茶樹遠久的資源所在,野生古茶樹品質優良的基礎與茶的淵源,證實黎平是出好茶的原產地,侗鄉的「油茶餅」和「蒸青茶」最早來至於古茶樹。

最早的歷史記載可追溯到漢代,楊雄(公元前53年至公元18年)在《方言》中說:「蜀西南人,謂茶白蔎」[shè]。而茶在侗語中有稱之為「蔎」[shè]。弘治(1488-1505年)《貴州圖經新志》載:黎平府產洞葉,大而味美。道光25(1845年)《黎平府志》記:「茶之佳品極多,皆由地土所出,亦視平採取之得時。茶之雨前也……又有一種名藤茶,價甚賤,夏月飲之宜」。就歷史記載的考證黎平早在漢代就發現了茶,且人們對茶鮮葉的採摘、加工與飲用頗有講究。

侗家人的確十分喜好茶,茶是侗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品,尋親、待客、敬神、迎賓、訪友乃茶禮為先,由於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生活習俗,各家各戶都能生產茶葉,但工藝簡單粗糙,侗族也有把茶葉稱叫 「壩協(侗語)」。

龍紹納作《杉君子傳並序》中提到:「黎平山多木,而唯茶與杉最良,茶實可作油,貨之可供食。」(《黎平府志》卷3下)。清乾隆17年(1752年)《開泰縣誌》記載有:「穀雨採茶」。 侗族有遠近聞名的油茶及《茶葉是這樣來的》故事流傳。《黎平縣誌》記載:「茶葉生產在黎平有悠久的歷史。茶樹種植較為分散極少成片,制茶以蒸青為主,或(油茶餅)自家飲用,很少上市出售。」野生古茶樹主要生長在縣內的古邦、雷洞、水口、地坪、龍額、順化、地青、黃堡、潭溪、中黃、德鳳、尚重、德化、岩洞、高屯等地,為農家自飲提供了可靠的茶飲資源。

3

古茶樹的所在是茶葉原生態的可靠資源

德化老山界:山高峽谷、清泉流淌,山嵐雨霧瀰漫、翠竹與闊葉林混交。

地坪弄相山:巒重疊、青山碧水,松杉蒼翠、竹木成蔭。

德順太平山:古樹參天、竹木相連,幽谷鳴泉,茶木融匯。

天然的生態環境,鑄就了高山野生古茶生態的獨特風格,研發的野生茶產品,其香氣、滋味都顯現出鮮香馥郁、滋味醇厚、柔和略苦、持久回甘、耐沖泡等特性,喝一杯就能感受到大山深處的氣息之風味,品一口就可聞到闊葉、竹根與岩韻的清香。

2005年來「黎平野生古樹茶」上市是促進人們對古生野茶樹價值的進一步認識,因此;對野生古茶樹的保護利用是鞏固生態、促進旅遊、美化環境、提高古樹價值的唯一途徑,是侗家人,茶緣與茶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4

黎平古茶樹資源豐富、茶品質優良,值得倍加愛惜

古生野茶樹產品隨同黎平優質的茶產品一直暢銷國內、省內多個市場,為黎平品質優良古茶樹的存在與宣傳提高了知名度,為黎平「高山古樹野生茶」攀居了市場。讓世人知曉,在黎平這塊神秘的侗鄉熱土之上,幾萬畝的古茶樹存在,其品質優良、風格獨特,均迎得消費者的喜愛與茶人的戀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茉莉花茶里居然也有茶多酚?
爆笑校園:獃頭的夜壺放錯了地方,被A仔當成了茶壺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