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玉鑒定技巧,必看!

古玉鑒定技巧,必看!

若以新石器時代為始,中華之玉文化已歷經八千餘年,其間,雖經世事紛攘,風雨蒼桑,朝代更迭,而國人崇玉好玉之風尚卻至今猶存。

從遠古時期各具地域文化特色之玉作,至歷代之繼承與創新,可謂洋洋大觀。雖玉器不如青銅、陶瓷有「標準器」之說,然一具體至某個特定時期之玉作,從其「形」、「紋」、「工」、「沁」、「質」入手,也是有律可查的。

一、觀其形

時期不同,玉作在形制、風格上也有很大差異,即便在同時期、同形制之玉作,由於其功用不同,在尺寸與器型上也存差別。

如「玉琮」,始見於良渚時期,商周戰漢也有類似之物,但形制之差別也很大。如「玉帶板」,始見於南北朝,後歷朝都有製作,而此前則未見。唐、明時期的「玉帶板」則是縫綴在帶子上的,背有蟻鼻穿;而宋元時期卻是穿在帶子上的。

二、察其紋

除新石器晚期諸文化中光素無紋之實用器具,以及壁、璜、圭、璋等禮器用玉和珠管串飾外,有器型而無紋飾之玉器是難以想像的。紋飾對於玉器而言,是除器型之外,賴以斷代的一個重要依據。

儘管紋飾很容易被仿造,單憑紋飾判斷,是不能辨其真偽的,但還需將歷代紋飾特徵熟記於心,這就叫:不懂紋飾不行,唯紋是從也不行。

在商代至戰國晚期,龍的形象基本只作為個體玉器或主體紋飾出現的。而在戰國晚期以後,單體玉龍飾雖然也有,但跟商代、西周時期相比,已經是越來越少了,而作為玉器紋樣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出現的機會則越來越多。至漢代,作為單體出現的玉龍是比較少見的,大多是與鳳紋成組出現。

三、識其工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琢制玉器的工具也不同,這些都會在玉器上留下不一樣的加工痕迹。

比如,新石器文化晚期的玉作上,仍然沿用石器製作工藝,主要是靠刮磨。到了夏商周時期,青銅砣機無疑已經成為主要的琢玉工具,雙勾碾法、一面坡法漸成主流,然而在鑽孔技術方面,由於青銅鑽頭不及鐵制鑽頭堅硬耐磨,便無法像春秋戰國以後那樣打出規整、細直的圓孔。

戰國時期由於鐵制砣具的普及應用,制玉工藝突飛猛進,造型紋飾愈加精準,基本擺脫了前代那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窘境,透雕、鏤孔得心應手,線條遒勁有力,鑽孔勻稱光滑,在剔地打磨和表面拋光技藝達到了很高水平,用光潔如鏡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四、看其沁

玉是一種非均質的礦物集合體,本身就存在著密度、硬度上的差異,又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受到內應力的作用,若被周圍其它物質的滲透侵蝕,發生外觀上的色變甚至質變。這種非原生玉質本身所有的次生變化,就是「沁」。而其表現出來的色變和風化侵蝕痕迹,我們稱為「沁相」。

儘管對於玉器而言,沁相本身是一種瑕疵,缺陷,但同時又是一種經歷滄海桑田的外觀標誌,是鑒別古玉真偽的重要依據之一

仿古與偽古玉器幾乎件件有沁,有人說:「無沁不成偽古」。

古人造沁的方法繁多歸納起來,大概有下列幾種:宋舊、老提沒、新提沒、貓狗葬、羊藏玉、烏梅水玉、冰裂玉、為煨玉、阿叩醋悄法、油炸玉、琥珀燙、銹工法等。

當代人工造沁更是加入了先進的物理、化學等手段,如:酸化造沁、鹼化造沁、高溫高壓造沁等。

對於沁色,行話講:來得明白,去得明白。來得明白,即是古玉受沁,必從砣痕、綹裂及玉質本身疏鬆處開始沁入。去得明白,是指沁色與原玉質色之間要有交待,不會在砣槽處戛然而止。

而紅沁的真正成因主要是玉器在地下埋藏時間久了,玉質中原本疏鬆和綹裂部分,與周圍的紅色礦物質長時間接觸,受到沁染而成。真正受紅沁的古玉,除了玉質有老熟的特徵外,要麼綹裂嚴重,要麼沁蝕厲害,而且這種紅色沁也往往是由表及裡,濃淡深淺變化層次感極強。

於是,水沁、紅沁是古玉辨偽的關鍵所在。

五、辨其質

玉材的選用是因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朝代而存在著一些差異。比如商代以前,由於當時客觀條件所限,大都採用地主玉種,極少用到和田玉。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灘文化玉器中是不會出現和田玉的,如果我們眼前有一件類似或紅山、或良渚、或凌家灘風格的玉件,而材質卻是和田玉,那就可以肯定它是不對。

在玉料方面,由目前出土以及傳世的玉器可知,漢代以白玉、青白玉或黃白玉為上乘玉料,多作為佩飾用玉;而以碧玉或墨玉為下等玉料,主要作為喪葬用器。這雖然不是絕對的規律,但作工精細的作品確實多選用色淺質潤的玉料,反之作工粗陋的玉器則多為色暗質差的玉材。

目前一般人有一種觀念,認為玉料優劣和程度可以用來判斷使用者身分的高低,但在實際上的研究卻困難。由出土資料可知,玉料的好壞和身分的高低並無直接關聯,卻與使用目的或功能緊密結合。上好的白黃玉料多作為墓主人身上的佩飾,至於青碧色玉料則做為其它葬具的原料來源。同一墓中同時出土質地差異極大的玉器,說明有關玉料等級的研究,應該首重於功能的判斷,而非使用者身份的高低。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飾迦」致力於原創古董首飾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我是贗品,我有話說……
梁代村遺址:奢侈又神秘的帝王生活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