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星堆為何出土大量銅人像和面具?成博·錦觀講座為您解密!

三星堆為何出土大量銅人像和面具?成博·錦觀講座為您解密!

原標題:三星堆為何出土大量銅人像和面具?成博·錦觀講座為您解密!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社會禮制對於社會正常化以及禮儀形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活動在商周王朝的社會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作為商王朝晚期都城的殷墟與作為古蜀國早期都城的三星堆兩處遺址中,均發現了大量與祭祀有關的遺存。


那麼這兩地的祭祀遺存都有哪些呢?

它們所反映的商王朝古蜀國的祭祀模式


又各自有什麼特點呢?


昨日,成博·錦觀講座第三期開講。


??


陝西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曹瑋教授做客講座,以「殷墟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祭祀模式」為題,帶觀眾一起回到3000年前,重返商王朝和古蜀國的祭祀場面,感受它們的神秘與震撼。


中國使用青銅器祭祀


從夏代晚期開始


昨日成博·錦觀講座座無虛席,現場不少觀眾還帶著孩子前來感受青銅器的魅力。


「大家都知道青銅器是一種祭祀物,它是古代不管是國家也好、家族也好,所必須的一種日常器物,但這種祭祀的東西或者這種生活在今天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很多人對這種文化的使用都不是太了解,我希望通過這次講座給大家勾出一個輪廓來。」講座一開場,曹瑋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他說,石器時代結束以後,人們把原來的石器變成了青銅工具,這是人們改變自然開始。「祭祀器物也隨之發生改變。過去祭祀都是陶器。夏代晚期,人們已經開始用青銅來鑄造器皿用於祭祀。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了秦漢時期。」



成博正在舉行的「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展」中,人們可以看到中原地區祭祀時使用的東西。各種酒器、炊食器、水器等為形式的青銅器器皿與樂器的組合構成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特徵。它們反映出從夏代開始就已經奠定的中國青銅時代祭祀形式的基礎。隨著時代發展逐漸增加,不斷有陶器向銅器變化,這反映出中國古代祭祀形式日益繁榮。


「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展」 本報資料圖



「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展」 本報資料圖


「外行看熱鬧,更要聽門道。太感謝成博·錦觀講座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平台。」剛帶孩子看了成博 「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展」的肖先生一邊聽講座,一邊向小錦讚歎道。為了帶孩子聽這場講座,他早早地通過錦觀VIP報名通道,獲得了講座門票。(我們的粉絲福利還有很多哦!請繼續鎖定小錦~)

未解之謎


三星堆為何會出土眾多銅人像和面具


「殷墟和三星堆,都是商時期的重要考古遺址,這兩處文化體現了不同的祭祀模式。現在考古學者發現的祭祀器皿,最多的來源於墓葬,其次是窖藏。在殷墟基本上來源於墓葬,而三星堆這個正好是兩窖藏。」曹瑋頗為神秘地透露,三星堆的出土物來自一號祭祀坑和二號祭祀坑。一號祭祀坑的器物從質料上可以分為銅器、玉器、象牙等。銅器出了178件,占整個器物72%,將近一半。與殷墟祭祀物不同的是,三星堆出土物中,中原祭祀物中常見的尊、盤一共才五件,出土的比例占很小,可以看見它是受了商文化影響。但是具有本地特點的東西,像人像面具、方孔壁等青銅器佔94%。在三星堆為何會出來這麼多的銅人像、面具?這個是不是跟神像有關係?這些人像鼻子這麼尖,它們會不會來自西方呢?曹瑋拋出了這一連串考古未解之謎,讓觀眾們對神秘的三星堆文化更感好奇。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青銅人頭像 本報資料圖


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評價說,殷墟是商代晚期國家祭祀中心,它的一種祭祀體系是以血緣為紐帶承祭為主要內容,器皿為組合形式。三星堆文化的祭祀方式就不太一樣,有古蜀王國自己的特點。自古以來天府之國或者巴蜀之地有自己文化傳統,到商代三星堆時期也是有這樣一種表達,以各種各樣的禮面具為主要壇場的方式作為祭祀場面。


因為國之大事,在古代的中國尤其早期中國,兩件大事就是祀和戎,祭祀和戰爭,那個時候國家戰爭非常頻繁,所以考古出土才會有如此多的兵器。殷墟和三星堆是中國非常有代表性的商代時期考古文化。


這期的知識點都get了嗎?


如果還意猶未盡,請繼續鎖定小錦~


也許下期你也能去現場聽講座了!


記者/王嘉


攝影/馬丁


編輯/鄭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日報 的精彩文章:

愛狗狗的注意!遺棄犬只最高罰1000元、犬吠擾人情節嚴重可強制收容!

TAG:成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