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兒童精神科醫生不足500人-中青在線

全國兒童精神科醫生不足500人-中青在線

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8月14日零點,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劉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門診工作。從13日中午12點半開始,劉靖一直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看病,從不到5歲的幼兒,到快成年的青少年都有。一位患者剛剛從椅子上離開,另一位患者又馬上坐到了劉靖的對面,無縫銜接。為了保護患者的隱私,她常常不得不親自維持就診秩序。

其實,當天的正號只有8個,下午3點半左右劉靖差不多已經完成了這些正號患者的門診工作。之所以一直工作到深夜,是因為有加號的患者。

8月13日中午12點,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來到劉靖診室門外,一位患者的家屬從8月12日晚上11點就已經開始排隊加號,加號的隊伍自覺地在一張紙上寫了一個排隊順序,最終共有24位加號患者。加號患者的相關費用和正號患者一致。

來自山東的葛靜靜正在跟隨劉靖進行研修學習,她告訴記者,在她跟隨劉靖出門診的這兩個多月中,劉靖在門診為患者看病最晚曾經到凌晨2點多。加號是劉靖及劉靖醫師所在的兒童心理衛生中心醫生門診工作的常態,而加號的患者絕大部分來自外地,對於這些長途跋涉過來的患者,劉靖及她的同事們在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提供幫助。

國外兒童精神障礙的患病率約為15%,我國可做參考

劉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目前,國家還沒有開展兒童精神科醫生的相關認證工作。根據她多年和同行交流的經驗,全國各地專門從事兒童精神科工作的醫生不足500人。

然而,全國對兒童精神科醫生的需求量卻十分龐大。據劉靖介紹,我國關於兒童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的數據還在統計之中,但是國外很多國家已有調查報道,兒童精神障礙的患病率一般為15%左右,我國也可以此做相關參考數據。

目前美國對兒童精神科醫生有相應的資格認定,據了解,美國目前大約有8000名左右兒童精神科醫生,美國兒童大約有7000萬。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0~14歲人口約有2.2億多人。我國與美國兒童精神科醫生與患兒比例的差距一目了然。

「精神科醫生少,兒科醫生少,兒童精神科醫生就更少了。」在採訪過程中,劉靖表達了兒童精神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與此同時,兒童精神衛生服務和其他醫學專業服務一樣,也存在著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兒童精神科工作開展日益廣泛,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兒童精神科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並不落後於發達國家,然而這主要局限於部分一線城市和少數非一線城市。

針對各大綜合三甲醫院開設的精神心理科,劉靖表示,雖然當初這些科室的醫生多數來自其他科室,但是經過培訓、進修學習等,這些科室的醫療服務質量逐年提高。而且有部分綜合醫院的精神科歷史悠久,發展很好,位居國內先進水平,比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等。根據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最新發布的精神醫學科排行榜顯示,非一線城市的綜合醫院,除了上述兩所醫院以外,上榜前10名的醫院還有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劉靖表示,部分綜合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在兒童精神衛生服務方面也開展了大量工作,特別是那些非一線城市的醫院,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周邊地區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在推動我國兒童精神衛生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心理諮詢室等社會機構的規範管理有待加強

除了綜合醫院的精神心理科以外,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私人心理諮詢室、提供心理治療的私人診所等也是對精神衛生服務資源不足的一種補充。但是,這些提供相關服務的社會機構的質量參差不齊,令人擔憂。

劉靖曾經在門診遇到在一些在上述機構進行過心理諮詢,然後又來北大六院就診的患兒。劉靖表示:「根據家長的描述,有些心理諮詢機構的服務質量令人非常擔憂。」這在無形之中,耽誤了孩子病情的治療。

劉靖說,要讓這些心理諮詢機構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還需要採取統一的機構認證等更加完善的規範措施。

馬澤中是一家心理諮詢機構的負責人,作為行業從業者,他和劉靖持有相同的觀點。在馬澤中看來,在商業利益驅動下,確實有很多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機構規範性不夠。

馬澤中表示,很多人覺得心理諮詢機構是一個暴利行業,而且覺得工作輕鬆、自由。近些年,各類心理諮詢機構呈現泡沫化的發展趨勢,但是大浪淘沙之後,真正能堅持做下來,且做得比較好的卻不多。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將近100萬名持證心理諮詢師,而僅有3萬~4萬人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專兼職工作,90%以上的心理諮詢師持證而未從業。

馬澤中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如果心理諮詢機構的從業人員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加強自己的規範化管理,在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各心理諮詢室其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孩子總是不聽話?可能是生病了

劉靖在門診中遇到較多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的孩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兒童精神科醫生比較少,家長求醫比較難;另一方面,也和家長相關知識的缺乏有很大關係。

提高兒童精神科醫生的數量很難立竿見影。對於廣大家長來說,最快的方式或許就是增加自己相關方面的知識儲備。

劉靖說:「對待孩子要特別細心地觀察。如果孩子在言語、智力、情緒、行為等方面存在問題,且不同於其他普通孩子,或者與過去相比,孩子在言語、情緒、行為等方面發生了比較持續的令人擔心的變化,那麼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就診,確定是否存在心理問題或精神障礙。」

劉靖表示,對於兒童少年來說,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所易罹患的精神心理疾病有所不同;不同的疾病,臨床表現也各有特點。比如:孤獨症常常起病於嬰幼兒時期,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的刻板重複,具體表現為缺少交往興趣,對他人呼喚缺少反應,迴避他人目光,言語發展落後,交流困難,痴迷於某些活動或事物等。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障礙常常在學齡前期出現癥狀,這兩個常見的疾病有哪些表現呢?劉靖解釋說,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動症,主要表現為注意障礙、活動過度和好衝動,具體癥狀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頻繁地做小動作、或跟周圍同學說話,寫作業心不在焉、磨磨蹭蹭、需要家裡人督促,做事情衝動、不考慮後果,還經常丟三落四,等等。抽動障礙則表現為運動抽動和發聲抽動,如:擠眼睛、聳鼻子、咧嘴、聳肩膀、梗脖子、清嗓子等,當孩子出現上述問題時,要考慮到這兩種疾病的可能。

自青春期左右,抑鬱症、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患病率則會明顯增高。當孩子出現持續的情緒低落,甚至有輕生的觀念或自傷自殺行為,一定要及時就診,確定是否存在罹患抑鬱症的可能。當孩子間斷出現情緒低落和情感高漲,要注意雙相障礙的可能。而當孩子出現幻覺、毫無事實依據地堅信被人議論或被害,或自己莫名其妙地笑,或有一些很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和想法,要考慮到精神分裂症的可能。這些疾病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會功能,及時診治非常重要。

兒童精神障礙的種類非常多。除了上述疾病外,孩子還會罹患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選擇性緘默、軀體化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對立違抗障礙、品行障礙、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睡眠障礙等疾病。了解這些疾病也非常重要。

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整體精神活動都應該予以關注,如果孩子發展落後,或出現一些「怪異言語」 「情緒問題」「異常行為」,持續2周或者更長時間,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或人際關係等,或給孩子造成明顯痛苦,就應該引起家長警惕,需要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父母生育年齡大易導致孩子罹患精神障礙

劉靖指出,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高和很多因素有關係,包括生物學和非生物學因素。遺傳因素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學因素,如果父母罹患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多動症、抽動症等疾病,那麼孩子就有比較高的風險罹患這些疾病。

此外,隨著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的實施,高齡產婦增多,尤其是二孩政策剛出台時尤為突出,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需特別關注。除了關注同胞競爭等問題之外,高齡孕婦所生子女罹患21-三體綜合征即唐氏綜合征的風險會增高,孤獨症風險也會增高。劉靖引用了美國一項涵蓋了253347名父母資料的調查,結果顯示,女性生育年齡超過35歲,男性生育年齡超過40歲的父母,第一胎子女罹患孤獨症的風險,是年齡低於這兩個歲數的父母所生子女的3.1倍。

另外,媽媽在懷孕時有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藥物,或罹患糖尿病、妊高症等疾病,或有明顯的情緒問題,或孩子出生時出現窒息、腦出血等狀況,也有可能影響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增加孩子出現神經發育障礙或精神心理疾病的風險。

與此同時,環境因素與兒童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關係也很密切。家庭環境不良、父母不和、教育方式不當、學習壓力過大、老師的不良教育方法、以瘦為美的社會文化,以及自然災害、性侵害等創傷,也會增加孩子罹患精神心理障礙的風險,或成為孩子罹患精神障礙的誘因。

因此,對於兒童少年的精神心理健康,應從預防角度積極開展工作,從而減少兒童少年出現心理問題或罹患精神障礙的風險。

(實習生趙丹陽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黃易清】

(劉昶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