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給年輕人的婚姻第一課:世界上沒有「靈魂伴侶」存在

給年輕人的婚姻第一課:世界上沒有「靈魂伴侶」存在

研究表明,婚姻質量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離婚則是人生中第二大壓力事件。

然而,將近一半的已婚夫婦有可能離婚,許多夫婦表示他們的婚姻不幸福。Northwestern University「婚姻101課程(Marriage 101 class)」的老師們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他們目標是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擁有更充實的戀愛關係。暢銷書《Mating in Captivity and For Better: The Science of a Good Marriage》中有大量的學術研究。學生們每周參加一次講座,然後分組討論每周的話題,從不忠到撫養孩子,再到性生活。

乍看之下,這門課對於一所研究型大學來說似乎有點無聊。但老師們表示事情可沒這麼簡單,它作為一門有意義、有啟發性的課程,聲譽在過去14年里穩步增長。事實上,老師每年都被迫拒絕學生們的熱情。今年報名人數的上限為100人。課堂規模保持在中等範圍,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在討論環節中,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去理解材料。

婚姻101課程的老師們認為大學是學生學習人際關係的最佳時間。「在大學期間,學生們應該思考自己是誰,如何去愛,去愛誰以及他們想要什麼樣的伴侶」, Alexandra Solomon說,她將於與其他四位來自於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Family Institute的老師一道,為學生們授課,「我們都非常熱衷於談論如何建立健康的關係。」老師們把這門課看作是潛在生活創傷的一種預防措施,這門課需要寫日記、採訪已婚夫婦以及寫幾篇學期論文。

歷史學家告訴我們,美國的婚姻教育最初是為了控制女性的性慾。「數百年來,婚姻教育一直是針對女性的」,Council on Contemporary Families聯合主席、《Marriage: A History》一書的作者Stephanie Coontz如是說道。Coontz在她的書中解釋說,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對性解放和婚姻未來的恐懼導致像這樣的Paul Popenoe優生學支持者熱衷於婚姻諮詢。

大學婚姻課程在二戰後更受歡迎,當時結婚率達到歷史新高,女性被鼓勵接受快樂家庭主婦的新角色。Coontz解釋說,在那段時間裡,婚姻教育充滿了一種對傳統的性別、種族和階層觀念的強調,這種觀念認為婚姻應該理想地保持下去。「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實現婚姻幸福的唯一途徑就是女人放棄任何可能威脅到男人優越感的願望,讓他的興趣變成自己的興趣。」 Rebecca Davis在自己《More Perfect Unions》一書中援引了一個案例稱,一個年輕的妻子在學習了 Ohio State University提供的一系列婚姻課程後確信,自己丈夫的迷失是由於自己沒有盡好妻子的義務。而New York University的College of Engineering為那些把配偶放在第一位的女性頒發了「賢妻獎」。

10年前,當George W. Bush政府在國會兩黨支持下發起了一項促進婚姻的倡議時,人們對婚姻教育的興趣又一次死灰復燃。「健康婚姻倡議」褒貶不一:有人批評說,沒有證據表明這種策略有效,低收入婦女可能會感到壓力,繼續在婚姻中處於弱勢的的一方。Binghamton University的Marriage and Family Studies Laboratory主任Matthew Johnson在接受《Forbes》採訪時說:「我們不知道現有的關於預測成功婚姻的科學文獻是否適用於貧困家庭,因為這些研究主要針對的是中產家庭。科學界的一些人試圖指出,我們不知道向貧困夫婦的婚姻教育投入大量資金是否會奏效,但我們的聲音被那些認為值得冒險的人淹沒了。」

如今,當高校開設關於婚姻話題的課程,而不是明確地提供實用的婚姻建議時,他們往往會從歷史的角度、或者從更大的社會學角度來看審視婚姻制度。

今天的婚姻教育課程通常針對高中學生,而且是作為家政或健康類課程的一部分,青少年們會獲悉家庭結構如何影響孩子的發展,學習基本的關係和溝通技巧,或隨身攜帶一袋麵粉,以此來學習怎樣照顧嬰兒。

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婚姻101課程」在文科大學中是獨一無二的,它提供了一門全面而直接地關注體驗和自我探索的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愛。

儘管流行文化通常把愛情描繪成一種運氣和遇到對的人的關係(然後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但Solomon解釋說,學會如何愛一個人絕不是憑直覺。在這門課上,學生們學到的主要課程有:


自我理解是建立良好關係的第一步

Solomon表示:「我們課程的基礎是糾正一個錯誤觀念:婚姻成功的前提是必須找到合適的人。事實是,你必須成為合適的人。我們傳達的理念是,你要關注的是你是否合適。鑒於我們在跟年輕人打交道,我們認為在這個階段不用急於尋找合適的伴侶,年輕人在此時更應該了解他們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學生們寫日記、就自己的弱點採訪朋友、討論是什麼引發了自己的反應和行為,以便了解他們的問題和價值觀。Solomon解釋說:「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會產生更大的問題。我們都有觸發機制、盲點和漏洞。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了解它們並勇於承擔責任。」


婚內衝突不可避免,但你可以學習如何更好地處理它

如果不知道自己來自何處,想要自我發現是不可能的。Solomon說:「了解你的過去和你成長的家庭可以幫助你了解你現在是誰以及你看重什麼。」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是什麼塑造了他們對愛情的看法,她和同事讓學生廣泛地採訪自己的父母,了解他們的感情。許多人認為這是本課程中要求最高、但回報最高的任務。Maddy Bloch兩年前和當時的男友一起上了這門課。她在自己的父母討論自身婚姻時學到了很多東西,儘管他們已經離婚了。她說:「我了解到,在一段親密的關係中,每個人都擁有巨大的力量,你可以輕易地向某人發起攻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那麼多的相互信任。」

一旦你對自己的行為方式有了一個合理的、客觀的認識,你就能更好地應對衝突——在任何長期關係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這樣一來,你就能避免讓伴侶產生防禦性的行為。課程上,老師告訴學生說,責備,過度簡化,把自己看作受害者,這些都是不幸福的夫婦和失敗的婚姻的共同特徵。他們的目標是讓學生明白,與其從零和的角度——即一方贏,另一方輸——來看待衝突,還不如從一種轉變中獲益,這種轉變使他們能夠把一對夫婦看作「兩個人並肩站在一起,共同應對問題」。


良好的婚姻需要技巧維持

毫無疑問,這門課最大的收穫就是讓學生們明白了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技巧。「我們的文化非常浪漫」,Solomon說,「所以一旦提及溝通技巧之類的東西彷彿就不那麼浪漫了,但溝通技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關於婚姻,我們更願意相信婚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在步入婚姻殿堂時都沒有足夠的溝通技巧。這就是為什麼婚姻101課程中的一位學生還會被要求採訪除了他們父母之外的另一對夫婦:一對模範夫婦(通常是結婚幾年到幾十年的當地夫婦)。老師們分發了一份包含80多個問題的清單,並告訴他們的學生把面試當成一種實驗,一個在現實生活中觀察他們學習的理論概念的機會。在90分鐘的採訪中,學生們可以詢問夫妻們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最初開始這段戀情時,對方的哪一點最吸引你?婚姻生涯中哪一刻最美好?你們是如何客服嚴重的壓力的?你們是否曾想過要離婚?他們觀察夫妻之間的互動,留意那些小的技巧:例如,給配偶送一杯水(作為一種無言的照顧姿態)。採訪本身也是一個觀察夫妻之間會有哪些對婚姻有益的事情的機會。


你和伴侶之間需要相同的世界觀

然而,儘管我們經常聽說良好溝通的重要性,但即使是最好的溝通技巧也不能幫助一對對世界有完全不同看法的夫婦。課程中有一篇名為《Will Our Love Last?》的課文,作者是Sam R. Hamburg,他認為人們可以成為熟練的溝通者,但永遠不會有一致的看法,因為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伴侶是如何在他們認為根本站不住腳的位置上站住腳的。Hamburg寫道:「要想婚姻幸福,人們不僅要理解伴侶在說什麼,還要理解言語背後的經歷。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他們就無法理解應該成為怎樣的伴侶——感同身受地理解自己的伴侶——世界上最好的交流也無濟於事。」

老師告訴學生們說,一旦他們學會辨別什麼是重要的,他們持有什麼價值觀,他們每天要做什麼以及他們的性取向——換句話說,也就是一旦他們知道自己是誰——時,將處於更有利的位置,在這一位置上,它們就能找到與自己世界觀兼容的伴侶。

Ben Eisenberg去年在Northwestern University主修學習和組織變革(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課程,在一段長期戀愛關係破裂後,他以大四學生的身份選修了這門課程。當他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時,他發現這門課程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啟發性。他若有所思地說:「找到匹配的伴侶是你一生中最大的決定之一,比你在大學裡學到的其他東西更重要。」除此之外,他還認識到,當你和伴侶在某些關鍵問題上的立場越一致——比如日常的認知,或者在更大問題上的看法越一致——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越好。他同時也了解到,如果你還沒有學會如何認識並邀請一個合適的伴侶,那麼世界上所有的溝通技巧都無濟於事。「你如何度過每一天,你的身家財富,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是這些東西而不是你是否有最初的吸引力極大地影響著你和伴侶的日常幸福。」

那麼,Eisenberg從婚姻101課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

「關於這門課程,我最大的收穫明白了所謂一見鍾情只不過是現代觀念和浪漫文化故意所塑造出來的神話罷了。要知道,愛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比我們想像的要困難的多,但如果你付出心血,最終會發現它一定是值得的。」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從天氣穿衣切入做生活服務營銷渠道,今日有雨你「穿咩」?
今日頭條上線金融產品「放心貸」,TMD們在抓緊將流量變現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