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犯我大隋 雖遠必誅!雄兵百萬 本可完勝 隋煬帝2句話導致全軍慘敗

犯我大隋 雖遠必誅!雄兵百萬 本可完勝 隋煬帝2句話導致全軍慘敗

(說歷史的女人——第341期)在大隋王朝時期,最讓隋朝兩代皇帝頭疼的邊患之國,當屬高句麗,這個小國就像一屎殼郎,又臭又硬又不聽話,而且桀驁不馴,沒事還想在大隋朝這老虎嘴邊拔一根毛。在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時期,這高句麗就很不聽話,尤其在公元596年後,有一個叫嬰陽王的傢伙繼位,做了高句麗的老大。這傢伙可能比較年輕,野心也比較大,可能覺得自己的國家太小了,需要發展那麼一下,於是就瞧上了隋朝的這塊肥肉。

可是,根據實力來看,那高句麗就是個彈丸之國,就是個螞蚱的能量,而大隋朝對於高句麗而言,那就是超級大國,那是獅子和老虎這種能量。但高句麗這個新王卻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偏要找厲害的進行挑戰,於是他經常派兵侵擾大隋朝的邊境。

一開始隋文帝覺得這小子可能有點傻,不懂事,不與他一般見識,於是就派遣使臣去跟高句麗的嬰陽王談判,實際上是去用言語先警告他一下:「你小子這次侵擾我大隋朝的邊境,我不與你一般見識,若是再這樣干,我可要收拾你了。」同時,還給高句麗提出了另外一個要求,那就是不準再和突厥結盟,要向大隋朝臣服,年年納貢稱臣。

高句麗一看人家大隋朝的臉色不好看了,也不敢硬來,表面上和和氣氣地答應了大隋朝的條件。可是誰想這小子表面上一套,背地裡又有一套,剛沒過一年,高句麗嬰陽王就又開始不安分了,史載「元率靺鞨之眾萬餘騎寇遼西」。但被隋軍打敗。但這一次大隋朝的皇帝不能容忍了,一方面是高句麗雖然表面上稱臣,但實際上並不按時納貢;另一方面高句麗如此作為,已經對大隋朝的邊境造成了嚴重侵害,影響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當然也影響了大隋朝對邊境的統治和管理,同時,也嚴重侮辱了大隋朝的顏面。

在國家疆域不容侵犯一寸的這種傳統理念之下,隋文帝勃然大怒,這次再也不跟高句麗警告了,而是直接武力解決,派遣水陸30萬大軍進攻高句麗。全軍總司令為第五子楊諒、上柱國王世積。水軍總指揮則是周羅睺,周羅睺這個人在史載中還是很有本事的,善騎射,通兵法。

但這次出征非常令人遺憾,因為三十萬之眾的大隋軍隊還沒開赴戰場一線進行決戰,已經自敗。原因令人很意外,也可以說是天意。楊涼所統領的陸上主力部隊在開赴戰場的路上,遇見了罕見的暴雨,搞得糧草運輸出現了嚴重問題。我們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糧草都出現問題了,士兵吃什麼,馬匹吃什麼呢?但食物短缺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時候軍中士兵開始大量生病,這可是最要命的。

除了陸上部隊出師不利之外,水軍的出師也極其不利。周羅睺統領的水軍部隊是從東萊集結出發,但到海上後,卻遇見了難以料想的颶風,把船隻都刮翻了。水軍基本葬送大海。

到這年秋天,大約是9、10月份,水陸兩支部隊返回的時候,三十萬大軍折損十之八九,甚至可以說,這次出征幾乎是全軍覆沒。但不是被敵軍打敗而全軍覆沒,而是被天災搞死的。

這事很快傳到了高句麗,高句麗上下肯定一開始是樂壞了。但是仔細想想,就不敢樂了,因為隋朝損失如此慘重,大隋朝的皇帝如果一怒之下,再來個率領傾國之兵殺過來,那恐怕可就是滅頂之災了。於是一想:「算了,這回趕緊去當孫子吧。既然大隋朝發兵攻打我,是因為我不老實,不納貢,不稱臣,那麼我就照著大隋朝的要求做一回吧。」高句麗派遣使臣帶著虔誠卑微的書信,來到隋朝的都城,隋文帝一看,火氣就消了一半,於是也就順著這個台階,讓此事就這樣了。

但到了隋煬帝的時候,高句麗又開始不老實了,違背信條,背著大隋朝又開始和突厥搞在了一起。這時候,隋煬帝楊廣跟他老爸的做法一樣,也是先言語警告,如果表現很好,就既往不咎。當時楊廣來到了內蒙古准格爾旗東北十二連城,此地就是突厥的地盤,突厥可汗恭恭敬敬來拜見楊廣。但是小小高句麗的嬰陽王卻沒來見楊廣。

於是大隋朝的皇帝楊廣就派牛弘給高句麗的使者傳達旨意,內容是這樣的:「朕以啟民誠心奉國,故親至其所,當往涿郡,爾還日,語高麗王知,宜早來朝,勿自疑懼,存育之禮,當同於啟民。如或不朝,必將啟民巡行彼土。」意思很簡單,你來了,我以禮相待,你不來朝拜,我就帶著部隊到你的國家去巡行狩獵去。

但高句麗這個嬰陽王膽子也真不小,他不但不來,還不按時朝拜進貢。到了公元612年,隋煬帝騰出手來,準備收拾高句麗。當時隋煬帝說:「眷彼華壤,翦為夷類。」大有犯我大隋,雖遠必誅的氣概,但是結果卻出現了意外,隋朝雄兵百萬,本可完勝,但卻因隋煬帝2句話導致全軍慘敗。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備註:此處主要說的第一次征高句麗情況)。

首先我們得說說隋煬帝這個人的性格,根據史載的情況來看,隋煬帝這個人性格有點自大,另外是比較好面子。但我們都知道,冠冕堂皇的東西是用來忽悠人的,那東西靠不住,可隋煬帝卻有時候表現得十分天真。在攻打高句麗的時候,這時候雙方已經是戰爭狀態,既然是戰爭那就是白刀進紅刀子出,那是生死之戰,那是流血之戰。

可是隋煬帝當時下了一道聖旨,其中有2句話,被史學家指指點點了好多年,其中第一句的大意是我們是大國,要有大國氣度,不能亂殺;第二句是如果對方一旦投降,我們就要立即收起兵器,以禮相待。

隋煬帝這兩句要求,哪裡是鼓舞士氣,讓士兵來打仗的呢?分明是教育士兵怎麼在戰場做個用道德能力去感化對方的傻子。這樣以來,全體將士士氣一下降低了很多。因為戰爭都是你死我活的,很殘酷的,所有的戰前演說和聖旨,都是鼓勵士兵勇敢殺敵,爭取取得勝利的。因此,第一次征伐高句麗因為隋煬帝這2句話,後果非常嚴重,因為高句麗很狡猾,如果憑實力打,他肯定是打不過隋軍的,但是他們發現一投降,隋軍就停止進攻。

於是,高句麗開始玩陰的了,那就是,我打不過你的時候,就玩假投降。然後,在你不攻打我的時候,我就趕緊積極籌備,等準備差不多了,就不跟你玩了。如此反覆,搞得隋軍士氣低落不說,士兵也很疲憊厭戰。

除此之外,隋煬帝第一次征伐高句麗在部隊的部署上也有問題,可以說,完全是前秦苻堅南下時候的一個翻版。隋煬帝在公元610年下達了征伐高句麗的聖旨,然後徵調的部隊總數高達一百三十萬,有專家說其中三十萬屬於後勤人員,單作戰部隊可能是一百萬,(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是,作戰部隊的人數是130萬,而後勤、運輸、補給等雜七雜八的人員加起來共有三百多萬,也就是說第一次征高句麗,總共動員的總人數約有五百萬,這個數據有爭議,史學家並不認可)。

可是這一百萬部隊不是一下子到達攻打高句麗的前線的,而是絡繹不絕前往。最開始出發的部隊已經達到前線的時候,最後的部隊還沒有集結完畢,其中路上還有不斷前進的部隊。總之看似百萬之眾,但是實際上部隊的部署給人的感覺那是稀稀拉拉,像在組團去前線旅遊,一撥又一撥的,如此分散,作戰力根本就沒法得到體現。

本次戰爭的結果是,大隋朝出動的兵力之大,堪稱歷史之最(如果按爭議數據的話),但百萬之眾,本可完勝,卻因隋煬帝的2句話搞得士氣渙散,將領和士兵作戰的方式都被打亂,再加上高句麗的頑抗和狡詐,以及海戰失利——水軍將領宇文述等九支軍隊渡過遼河時,軍隊的人數高達三十萬,但戰敗返回僅剩兩千七百人,對比之差,簡直史無前例的慘敗。第一次攻打高句麗以這樣的慘敗結果結束。

結語:因為一個邊患小國高句麗,大隋朝兩代皇帝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隋煬帝除了這第一次,他還發動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不過都因各種原因以失敗告終。

對於大隋朝和高句麗,有一個比喻能夠非常恰當說明大隋朝和高句麗之間的關係,就是獅子和蚊子。這大隋朝看似幅員遼闊,兵強馬壯,宛如一頭雄獅,而這個高句麗彈丸之國,又窮又小,就像一隻小蚊子,但問題就在這麼懸殊的對比之下,獅子般的大隋朝卻始終沒有吃掉這個蚊子般的高句麗,反而被這隻其貌不揚的小蚊子折磨得痛苦不堪,甚至促成了大隋朝的衰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蒙恬臨終悲喊一句遺言,數百年後曹操讀一次哭一次,原因令人落淚
司馬懿問楊儀2個問題後,心中大喜:諸葛亮命不久矣,我坐等勝利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