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勸我,我就是要為兄弟報仇」

「別勸我,我就是要為兄弟報仇」

原標題:「別勸我,我就是要為兄弟報仇」


我知在每期的【你行你上】板塊中,會選擇一個歷史上的人物或者事件,並提供一些史料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以及當事人做出的選擇和最後的結果。然後邀請你來作答,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每期我們會從所有回答中選出3個留言最走心的朋友,每人會獲得視知TV送出的神秘禮物一份,獲獎名單在下一期「你行你上」中公布快來留言參與吧。


第二十七期:假如你是劉備


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是鐵哥們,這不假。

當年他們從涿郡開始創業,一塊打了二十多年的仗,最終圍繞著益州、荊州兩大商業圈建立起蜀漢帝國,其中的出生入死的故事就不必多說了,畢竟是真·兄弟情


?



?


漢昭烈帝—劉備


公元219年,劉備拿下漢中,並且稱王,眼看著隆中對初見成效,他按耐不住自己調皮的內心,開始了作死計劃。


比如發動那場宣誓著蜀漢與東吳友盡的夷陵之戰。


?



?

三國蜀吳的夷陵之戰


按照三國演義的意思,劉備舉兵伐吳的根本原因是為了給關羽報仇。


關二爺在荊州兵敗身亡,並且給劉備託夢,哭著對他說:「願兄起兵,以弟雪恨。」後來張飛又被害,劉備受不了接二連三的打擊,不顧勸阻,率大軍起兵伐吳,號稱「復仇者聯盟」。小說這一段寫的很神話,很有浪漫主義色彩。


其實,劉備當時伐吳,報仇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在赤壁之戰之後,孫劉聯軍的感情,已經出現了破裂。雙方圍繞著荊州展開了多次非暴力爭奪運動,結果是和解「以湘水為界,隨分荊州。」但這個五五開的局面大家並不滿意,吳國覺得委屈,蜀漢也並不甘心。


結果,219年關羽自荊州出兵北伐,圍攻北魏的樊城,東吳呂蒙趁機拿下荊州,並且除掉了關羽。


比起關羽,失去荊州這麼一個戰略重心更讓蜀漢帝國頭疼,「荊楚之地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劉備不可能輕易放手。


?



?


荊州—天下之腹

所以,在關羽遇害一年後,劉備先是在成都稱帝,隨後很快投身到出兵吳國的準備中。


趙雲、秦宓、諸葛瑾都對他百般勸阻,覺得這個時候時機不對,但劉備選擇不聽不聽,我不聽,可以說固執的一批了。


?



?


自公元221年7月始,劉備親率十萬大軍出川作戰,穿過湖北,且戰且勝,「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也正是在這裡,深入吳境200多公里的蜀軍遭遇了吳軍的頑強抵抗,六七個月打不下來。眼看入夏了,這年頭又沒有空調,蜀軍為了涼快,只好把部隊和營寨安排在山裡,連營百里,緣山截嶺,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吳國大將陸遜一直對劉備的出兵持觀望態度,他認為蜀軍銳氣始盛,肉搏戰沒什麼好處。後來,看到蜀軍在密林深處駐紮,他果斷出擊,抓住了江南地區夏季酷熱這一天時,用火攻大敗劉備大軍,連破蜀軍40餘營。蜀國大敗,損失慘重。


清代學者王夫之對此評價「國之精銳,盡於夷陵。」


夷陵之戰後,劉備一病不起,於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223年)病逝。蜀國元氣大傷,哪怕後來諸葛亮鞠躬盡瘁,也無法挽回蜀漢悲哀的敗局。


?


?


如果劉備當初聽從蜀國各位精英階層的意見,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整理內政,還是選擇把曹魏帝國作為自己的首要大敵,歷史會不會就此改寫?



如果你是劉備,會選擇伐吳么?


1、會,無論從兄弟義氣,還是荊州的戰略地位,都必須伐吳。


2、不會,稱帝後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的經濟建設上,以圖遠謀。


3、不會,等待合適的時機再給兄弟報仇,奪回荊州。


參考資料:


1.朱紹候:《論吳蜀夷陵之戰》,軍事歷史研究,2016年第2期;

2.王前程:《夷陵之戰的規模及蜀漢失利的根本原因》,軍事歷史研究,2010年;


3.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


4.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


THE END


● 頒獎 ●


【崇禎皇帝,你別再猶豫了!大明就要亡了!】獲獎的朋友是:


兩貓、你是人間四月天、歐萌節度使


恭喜以上3讀者,每人獲得視知TV送出的神秘禮物一份。


請獲獎的讀者文末留言回復「領獎+姓名+電話+地址」,領獎截止時間是下周五(8月31日),過時不候哦~


你可能還想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知TV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好萊塢總是跟自由女神像過不去?
吳三桂:別瞎說,我不是為了女人打仗的人

TAG:視知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