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雷達誘導技術,了解一下?
雷達誘導技術
▼▼▼
什麼是雷達誘導技術
雷達誘導技術就是模擬被保護目標的雷達信號特徵,引誘敵方雷達受騙的假目標裝置。通常在飛機、艦船、導彈等受到敵方雷達探測和跟蹤時才發射或投放,以提高其生存能力。
按干擾產生的方法,分為無源誘餌和有源誘餌;按使用方式,分為飛航式、拖曳式和投擲式雷達誘餌。飛航式雷達誘餌是一種小型無人駕駛飛行器,機上裝有干擾裝置,飛行距離為數十至數百千米,能模擬各種攻擊飛機的雷達回波、飛行航跡和戰術編隊。拖曳式雷達誘餌有機載和艦載兩種。投擲式雷達誘餌是一種一次性使用的雷達誘餌,如箔條幹擾彈、干擾火箭或小型干擾機,當飛機、艦艇受到敵雷達跟蹤時,投放(發射)出去,形成誘餌。
雷達誘導工作原理
▼▼▼
雷達誘餌基本組成一般由主站和3 ~ 4 個分散式通用誘餌子站組成,也可以用雷達直接控制3 個誘餌子站而不用誘餌主站。在地形條件限制的情況下,誘餌系統可能只帶2 個誘餌子站。誘餌子站在結構功能上完全相同,在雷達陣地上雷達與誘餌的分布如圖所示。
▲
雷達與誘餌分布
通常誘餌主站布置在防護對象附近,子站布置於防護目標發射信號的前向或側向公里範圍內,站間相距數百米。3 個誘餌站成三角形布置在主雷達附近,誘餌和雷達之間用光纖連接。通常誘餌信號在設計上要求與雷達信號調製方式、載頻、重頻、脈寬等特徵參數一致,並且脈衝同步,誘餌發射功率與雷達旁瓣功率相當或略強,在時間和功率上對雷達副瓣輻射信號進行全覆蓋。
分析誘餌對反輻射導引頭的誘騙原理,將誘餌模簡化為兩點源模型,導引頭為幅相單脈衝體制。當導引頭同時接收兩點源信號,並做差波束零位跟蹤時,可以推導出實際跟蹤角θ = Δθ /(1 +β2),其中Δθ 為兩點源與導引頭張角,β 為兩點源功率比。當兩點源功率相等β = 1 時,導引頭將跟蹤兩點源中心。
為了降低誘餌對雷達工作的影響,通常誘餌在發現來襲導彈之後才開始工作。雷達開機時,誘餌主站通過無線接收雷達副瓣的輻射信號,或是通過有線方式接收防護對象的基帶信號;然後主站通過光纖介面將信號傳送到子站,子站輻射出與雷達旁瓣功率相當、特徵參數一致的誘餌信號。
如何分辨雷達誘餌
▼▼▼
一個完整的雷達系統通常配有指揮控制中心、電源車、天線車等關鍵設備,裝備在相應的拖車上,長度在十幾米左右,反射面積可達幾百平米以上。而雷達誘餌裝置為了方便架設,通常功率較小,尺寸只有兩三米,甚至更小,反射面積為幾平米左右。
▼以下分幾個維度分析如何分辨雷達誘餌
時域
從時域上看,一般誘餌信號的前沿超前於雷達信號前沿,通過前沿跟蹤,可以引導反輻射武器接近雷達誘餌陣地,並識別出其中前沿超前的誘餌。
空域
從空域上看,雷達位置和誘餌位置不同,一般相距300 ~ 1000 米,也就是說反輻射武器偵察到的雷達和誘餌角度不同。相近,理論上無法從頻域上區分雷達和誘餌。
能量域
從能量域上,誘餌信號功率與雷達副瓣信號相當,但是遠低於雷達主瓣輻射信號,通過大信號檢測可以識別雷達。
碼域
從碼域上,由於誘餌信號形式與雷達相同,理論上無法從碼域上區分雷達和誘餌。
極化域
從極化域上看,由於雷達在探測時候會進行機械掃描或者電掃,反輻射武器偵收到的信號極化參數是變化的,而誘餌輻射信號的極化參數一般是不變的,通過分析雷達信號和誘餌信號的極化參數的動態變化可以識別雷達和誘餌。
文章來源:《反輻射武器抗誘導技術》
作者:梁永生 劉俊 朱全江
編輯:葉明鑫 胡宗琦


TAG:預警空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