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孕婦無奈放棄已經7個月的胎兒,悔不該當初…
如今因為牙痛、口腔發炎不注意,導致面頸部被細菌感染、膿腫,需要搶救的病人越來越多。一位懷孕近7個月的孕婦,因此不得不引產。
智齒髮炎,
脖子腫得看不出下巴
徐昕是浙醫二院口腔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孕婦王女士(化名)來就診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從外部看,她右邊脖子上鼓出一個大包,腫得幾乎與下巴齊平;從口腔里看,她的喉嚨口已經腫得快閉合了,吃東西、吞咽都痛得要命,呼吸都快成問題。
王女士頭頸轉不了,嘴巴張不開,已經喝了三天的米湯,實在堅持不住,才去了口腔外科。
徐昕主任細問發病緣由,才知道這一切都是一顆智齒引起的:
「她右邊下牙床有顆智齒,懷孕前就經常發炎,但她一直拖著沒處理。每次牙痛就忍兩天過去了。懷孕後,她的智齒又一次發炎了,這次卻沒拖過去,臉頰越腫越大,從臉頰一直腫到脖子。」
王女士之前已經掛了一個禮拜的點滴,病情依然控制不住。
徐主任確診,王女士得的是冠周炎伴右面頸部多間隙蜂窩織炎,也就是說,她的智齒髮炎後,口腔里的細菌大量增加,趁機往口腔皮肉里侵入。在肌肉與肌肉之間,有一些組織相對疏鬆的間隙,細菌通過這些間隙可以往人體四面八方擴散,跑到哪兒哪兒就會被感染,產生膿腫,鼓出大包。
口腔周圍,往上走有顳(下)間隙,往喉嚨走有翼頜間隙、咽旁間隙,往臉頰走有咬肌間隙、頰間隙,往下走有頜下間隙,王女士的這些間隙統統被細菌佔領了。如果不採取措施,細菌還可以沿著這些間隙再往大腦、胸腔走。
住院20天後,
寶寶還是沒保住
針對王女士治療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她是一個孕婦,懷孕已經快六個月。
「她26歲,懷的是頭胎。要控制住她的病情,我們就必須用激素和高檔抗生素葯,這些葯對小孩肯定有影響;如果不用藥,她就可能面臨著喉嚨全部堵住的危險,那就要氣管切開,氣管切開也是手術,也有可能造成胎兒早產流產。」
不論怎樣選擇治療方案,對胎兒都可能造成影響;但如果堅持不治療,連媽媽的命都不知道保不保得住。王女士和丈夫、父母后悔莫及,幾經商量,也只能決定先保大人的命。
徐主任為王女士膿腫切排、在下巴後面切了個小口子,把膿液放出來,同時再加用激素和高檔抗生素治療。20天後,王女士的病情終於控制住了,這才出了院。
此時,王女士的胎兒已接近七個月了。「她來找我開引產證明,我知道他們是決定不要這個孩子了。當時她臉色非常差,幾乎可以說是慘白。我也替她難過,要知道,引產這麼大月份的胎兒,不僅對母親心理上是重擊,身體上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準備懷孕前,
一定先處理好口腔問題
徐昕主任感嘆,有多少人牙痛起來會真的上醫院?更多的人還是心存僥倖,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治療。
「再說一遍,育齡期婦女懷孕前一定要注意先處理好口腔里的問題,牙周炎、冠周炎都要先治治好,病灶的智齒么都拔掉,不然等到懷孕後再來處理口腔問題,會很頭痛的。」
口腔發炎、感染
的病人為何越來越多?
為什麼口腔發炎、嚴重間隙感染的病人還是越來越多?
徐昕說:「十年前一個禮拜碰到一個已經算多了,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一個。原來老年人偏多,現在各個年齡層的都有,病情程度也嚴重,需要氣管切開搶救的一年都能碰到七八十個,有些還出現了敗血症、膿毒血症。」
牙痛不治、糖尿病、
過勞、濫用抗生素是四大原因
徐昕主任認為,那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除了牙痛不治、不注意口腔衛生外,發病原因還有了新情況:
一是糖尿病人大幅增加。血糖偏高的情況下,一旦被細菌感染,其繁殖發酵的速度會很快,用上抗生素效果都不大好的。所以,糖尿病人要尤其注意口腔衛生,牙痛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三是現在的社會人生活節奏緊張,疲勞、熬夜,人的抵抗力一旦變弱,細菌就容易趁虛而入。所以現在年輕人得嚴重的間隙感染、蜂窩組織炎的也不少。
四就是濫用抗生素。抗生素吃多了人是會產生耐藥性的,有了耐藥性,真正需要用抗生素來壓制細菌的時候,就不容易壓下去。所以平時千萬不要擅自濫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從醫囑服用。
來源|都市快報(dskbdskb)
編輯|羅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