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蘇爭霸與中國革命的走向

美蘇爭霸與中國革命的走向

原標題:美蘇爭霸與中國革命的走向


來稿/素白


二戰之後中國走上了一條革命到底的道路,有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但是人們的著眼點大多在分析中國內部存在的種種問題和推動革命的動力,但是卻多少忽略了對於外部條件和作用的探討。即便是涉及到這方面的一些觀點也是僅限於描述中共成功抵制外國干預或者進行了正確的戰略選擇的過程。

然而在二戰結束之後,由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關係急劇變動而出現的兩國外交戰略的大調整,為整個世界的政治關係的迅速分化與改組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中國當然不例外被帶入兩極格局的漩渦,影響著中國革命的進程。



美蘇的分歧早在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時候就已經顯現了出來,莫斯科方面懷疑英美故意坐山觀虎鬥,部分美國將領也不掩飾他們就是希望看到法西斯德國與專制的蘇聯兩敗俱傷。蘇聯為了其戰後的利益,開始著手推動一部分歐洲國家的共產黨上台執政,南斯拉夫、波蘭、阿爾巴尼亞、希臘等國出現了由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權組織。斯大林在戰爭中逐漸找到了一種新的模式:「軍隊到哪裡,制度就建立到哪裡」。而英美政府的態度也是非常的明確,絕對不能讓蘇聯的勢力擴散出去,「共產黨人和革命分子只會毒化一個國家的政治空氣,他們絕對不可能體現出立憲精神,建立民主政治」。


此時無論是英美還是蘇聯,他們在考慮戰後的世界安排時,都是把意識形態的選擇與實現其國家利益的最大可能聯繫在一起。而他們各自的國家利益,包括自身制度的鞏固和勢力範圍的設定,說到底都是建立在嚴格排斥對方意識形態的基礎之上的。主要依據意識形態,而不是依據國家強弱和歷史傳統來劃分勢力範圍,正是這場戰爭區別於以往歷次歐洲戰爭最為明顯的後果。 正是在這樣一種複雜的背景之下,任何勢力弱小的國家都不可能完全徹底的由自己國內的政黨力量來把握這個國家的政治方向。關於這一點二戰後希臘和南斯拉夫的不同命運具有非常強的可比性。兩個國家都位於巴爾幹半島,且國內的共產黨力量都佔有絕對的優勢。然而希臘卻在英國的干涉下慘遭失敗,南斯拉夫在蘇聯的支持下輕而易舉的就取得了整個國家的政權。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1944年10月斯大林和丘吉爾雙方關於在巴爾幹半島的勢力達成了一個「百分比協定」。根據該協定,希臘被劃在英美一邊,這樣的結果使得英美尤其是英國可以直接大膽的干涉希臘的內政,當希臘共產黨人起來反抗的時候,蘇聯對此完全充耳不聞,袖手旁觀,在英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下最終被鎮壓。蘇聯雖然損失了希臘,但是卻獲得了對於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還有匈牙利等國家的控制。由此可見,一個國家革命的成敗,並不完全取決於這個國家的革命者是否有堅強的決心和能否獨立自主,甚至也不完全取決於這個國家革命的一方是否居於優勢地位,外部條件有時會發生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中事實上把中國劃入了美國的勢力範圍,蘇聯也承諾在戰後支持蔣介石政府,因此二戰後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國際環境與條件與希臘非常相似。這可能意味著中國的革命重蹈希臘的覆轍,遭遇美國的武裝干涉……而且斯大林也要求毛澤東前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美軍部分在華北的一些港口登錄,多種跡象都表明中國的共產黨人陷入了希臘共產黨遭遇的艱難境地。



但是戰爭打起來了。美國並沒有直接干涉,共產黨也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由弱變強,打敗了國民黨軍隊,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表面看似平靜,只是國內兩個政黨自己的較量,然而背後卻是大國在博弈造成的一種勢力的均衡,使得美蘇兩國都無法直接插手。新中國的誕生,並非與美蘇冷戰毫無關係。

1945年8月9日,蘇聯按照雅爾塔協定以及與國民政府的談判在中蘇邊境集結的150萬大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東北的日軍發動進攻,很快就進入到中國東北的內部和朝鮮的北部,看著蘇聯的大舉進攻,很有可能佔據中國的東北甚至華北,之前對於日本要求保留天皇的投降條件一直不同意的杜魯門也鬆了口,希望以日本儘快投降來阻止蘇聯的腳步。同時美國要求美軍迅速佔領中國各重要港口和交通中心之外,還要積極幫助國民黨運送軍隊到關鍵的地區,為了阻止蘇聯的前進和中共的行動,杜魯門還特備批准了「利用日本人阻擋共產黨的行動」,據此,美國與日本聯手阻止中共的軍隊進佔各戰略要地,麥克阿瑟甚至威脅日本說,任何向中共繳械的日本士兵將來得不到遣返。



同時在倫敦召開的五大國外長會議上,美英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發生尖銳的衝突,雙方爭吵不斷。尤其是美國堅決要求獨佔日本使得蘇聯方面非常的不滿。美國獨佔日本使得蘇聯的遠東直接受到威脅,蘇聯為了減輕這一方面的壓力,開始調整其在中國東北的政策,鼓勵中共的武裝大規模進入東北。私下將蘇聯軍隊佔領的地方交由中共,並且將日本投降之後的大批裝備武器轉交中共,其中包括坦克飛機這樣的重型武器


蘇聯支持中共奪取東北,為的是阻止美國人進入東北。如果中共能夠完全佔領東北,則整個山海關以北就可能實現與中國其他地區的分治,成為既可以依託蘇聯,又可以有效保護保護蘇聯的受中共控制的一道理想的防護堤。即使中共不能完全控制東北,有大量的中共軍隊也可以牽制美國的行動。


就以上情況而言,冷戰在中國東北已經開始。但是美國與蘇聯雖然背後明爭暗鬥,但是並沒有直接出手,因為現在戰爭剛剛結束,名義上兩國仍然是盟友,並且雙方此時爭奪的重點主要是在歐洲地區,因此雙發在中國爆發直接的衝突可能性不大。並且美國戰後的反戰聲音非常強烈,要求政府大規模裁兵,政治家們不得不考慮民意。因此暫時美蘇兩國對於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較量採取了不干涉的姿態。


在中國內戰全面打響之際,美蘇還在中東,歐洲,北非進行著激烈的較量。歐洲的戰略地位,中東的石油,所有的這些都牽動著兩國政府的注意力。此時美國開始接受凱南的「遏制」理論。由於蘇聯在中東的兵力優勢,使得美國只能不惜代價保住日本,扶助日本來對抗來自蘇聯的壓力,這些情況進一步決定了美國介入到中國內戰的可能性是極其有限的。隨著中共的一步步勝利,國民政府的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美國感受到蘇聯的威脅越來越強烈,從而引發全面對抗與遏制政策的出台。


美蘇冷戰實際上已經開始,只是缺少正式的宣言罷了。而冷戰格局一旦形成,中國革命極其新政權的選擇空間就很難有迴旋的餘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品生活 的精彩文章:

乾隆連小說都禁毀,百姓還讀什麼書?
消除私慾才能快樂:泰州學派創始人的人生哲學!

TAG:讀史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