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使命》導演張輝力講述真實軍人故事:衝鋒
拍攝電視劇《軍人使命》,我經常思考著一個問題:什麼是軍人使命?我曾經翻閱了許多文章,上面對軍人使命都有著宏篇大論的解釋,但我總不滿足,因為,我所理解的「軍人使命」不是籠統的理論解釋,而是有血有肉,有犧牲,有淚水,有狂放,有委屈……是一個充滿熱血和生命的辭彙。
沖 鋒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大兵最害怕的是中國軍隊的衝鋒號。美國參戰老兵洛克,在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說了這樣一件事:每當中國軍隊吹起衝鋒號,中國軍人便會迎著美國機槍奮勇向前,即使面前的同胞一個個倒下,後面的戰士依舊大喊著往前沖,似乎沒人懼怕死亡。這樣的場面令美軍戰士的心理防線與意志力瞬間崩塌,致使戰鬥失敗。
1986年1月28日,參加老山作戰的595團四連擔任主攻,四十名突擊隊員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向越軍的167高地主峰發起衝鋒,一個十分隱蔽的洞穴里,越軍火力點突然向突擊隊猛烈射擊,進攻受阻。突擊隊員張洪友手持爆破筒沖,冒著敵人的炮火,靈活地躲過敵人機槍的射擊,迅速靠近了越軍火力點,拉燃導火索,將爆破筒塞進越軍洞穴。他正要撤離,那根爆破筒又被洞穴里的越軍扔了出來。爆破筒冒著青煙,就要爆炸。張洪友毫不猶豫撿起冒煙的爆破筒再次塞進洞穴,並將自己的身體牢牢地抵住不大的洞口……隨著一聲巨響,越軍的火力點被摧毀了,張洪友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戰友們呼喊著烈士的名字,衝上了167高地主峰……
這是四連指導員大於給我講的一個故事。只要下達衝鋒的命令,我們的戰士就會一往直前,直到勝利。
還有一個衝鋒的故事更加驚心動魄,雖然這個故事不是發生在流血犧牲的戰場,但照樣體現出中國軍人的膽魄和勇敢!故事的主人公叫徐增平,是《軍人使命》中許衛平的原型之一。劇中的許衛平退伍後在香港成立了一家遠洋船隊,說一旦戰爭打響,他的船隊全部編入軍隊,為解放軍運送兵員和裝備;生活中的徐增平比劇中的許衛平更有氣魄,他為我們國家買了一首航母,「遼寧」艦。
徐增平,山東濰坊人,1969年入伍,廣州空軍籃球隊隊員,曾經和著名高主峰穆鐵柱同場較量,按徐增平的話說,他小勝莫鐵柱一籌。徐增平退伍後先是在內地經商,然後到香港發展,創辦香港創律集團,乾的也是風生水起。1997年,香港回歸後,原海軍副司令賀鵬飛專程找到他,請他出面為國家買一艘航母,就是烏克蘭的「瓦良格」號。這艘新造的航母已經完成70%,因為蘇聯解體,烏克蘭缺少資金無力在造下去,如果國家出面購買,一是許多西方大國從中作梗,二是烏克蘭要價太高,開口近百億美金,我們一年的軍費也沒這麼多!所以,海軍就想通過民間出面把航母買下來。賀鵬飛私下找了幾個香港身價數百億的富豪,他們也愛國,但買航母這樣的事他們不敢做 ,風聲太大,風險也太大,所以賀鵬飛就找到了徐增平。賀鵬飛握住徐增平的手動情地說:為了國家,為了軍隊,我拜託你,一定要把它(航母)買回來!徐增平當時非常感動,很快就答應下來。他說他以前是軍人,現在還是軍人,即便有千難萬險,即便會傾家蕩產,他也要接受這個「命令」,為國家去衝鋒陷陣!
1998年1月,徐增平辦好了一切購買航母的必備手續,包括銀行的存款證明,2月初他回山東老家和父母一起度過除夕,第二天就帶著二百萬美元現金(買航母的定金)離開中國,轉道俄羅斯,前往烏克蘭。
徐增平到達烏克蘭黑海造船廠的第二天,在老廠長馬卡洛夫的陪同下,對「瓦良格」號航母進行了實地考察。這艘304米長、24層樓高的大傢伙,讓徐增平更堅定了把它買回國的決心。談判很艱苦,徐增平公開買船的目的是把「瓦良格」改造成一艘「賭船」,經營博彩和旅遊,他按照買廢鋼鐵的標準報價1800萬美金。還有幾個買家也想購買「瓦良格」,也都是按購買廢鋼鐵的標準報的價,在這之中,徐增平出的價最高,但是烏克蘭一直沒點頭。
每天除了談判就是喝酒。烏克蘭人愛喝酒,也能喝。徐增平山東人,身上流的是梁山好漢的血液,更能喝酒,一個人對十多個人,幾十瓶伏特加一掃而空,每個人喝的都是滿頭大汗。打開黑海造船廠招待所的窗戶,窗外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風吹進來,徐增平還是感到渾身發熱。徐增平的豪爽和執著終於感動了黑海造船廠的老船長馬卡洛夫,他對徐增平說:「瓦良格」定了,就賣你了!此後,又是幾輪談判,然後競拍,最終徐增平以2000萬美金的價格買下了這艘航母,包括四十多噸的圖紙資料。
徐增平的這次衝鋒勝利了!儘管許多年後「瓦良格」歷盡艱辛來到中國更名「遼寧」號,成為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後,一些人出來說買「遼寧」艦他們也是功臣,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否認,徐增平是第一衝鋒陷陣,攻上「瓦良格」這個山頭的人!這要在軍隊,在戰爭中,第一個攻上山頭的軍人,是要立大功的!
(未完待續)
歡迎轉發評論參與互動~
鯨看已入駐平台
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百度百家|B站
騰訊新聞|新浪微博|豆瓣|UC大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