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透視在美術中的應用

透視在美術中的應用

透視在美術中的應用

「透視」一詞原於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繪物體的空間關係的方法或技術。最初研究透視的方法是通過一塊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將所見景物準確描畫在這塊平面上,即成該景物的透視圖。後將在平面上根據一定原理,用線條來顯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投影的科學稱為透視學。

古希臘人在公元前6世紀就已經知道了透視的兩大基本特徵及規律,同時還出現了最早進行透視研究的著作。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在其著作《建築十書》中講到了透視的原理。並提出建築的三大要素。

透視在美術中的應用

義大利畫家菲利普曾探索過透視法的數學原則,運用幾何和光學知識來增加繪畫藝術的立體感。另一位集畫家、建築家、劇作家於一身的全才藝術家阿爾伯蒂於1435年寫了一本《繪畫論》,該書完全是用數學與光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來論述繪畫技巧的。其理論部分專門敘述繪畫的數學基礎——透視學,實踐部分討論構圖、光和色等問題。這本書後來成了透視法數學體系的基礎,也是17世紀以後發展起來的射影幾何學的出發點。

在繪畫理論方面,藝術大師達·芬奇在《繪畫論》一書中,對陰影透視、反影透視做了一定的論述。達·芬奇十分推崇數學,他認為數學的嚴密性是科學的特點之一,並堅信數學的透視法是航標和準繩。

15世紀中葉,線形透視作為繪畫藝術空間表現的工具已發展得相當成熟。15世紀後半葉,透視與繪畫藝術結合得更加緊密,並形成前所未有的繁榮期。透視學的建立、完善與興盛為17、18世紀歐洲古典藝術及現實主義美術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在早期的中西藝術作品中,人們由於不懂透視的概念,畫作往往不夠生動自然,比如古代埃及人畫一個方形池塘,卻不作梯形而畫成正方形,池旁的樹木也畫成一樣大小又橫卧地上;我國戰國時期青銅器圖象中,駕車的四匹馬被處理成彷彿四馬平卧於地的景象。這說明,人類對於透視法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自然的過程。

另外我們需要明確,嚴格意義上的「透視法」這一概念或者說真正的透視和明暗光影造型,是歐洲從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19世紀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歷史產物,在中國的民族繪畫中並不存在。中國的山水畫中雖然也表現了景物的「近大遠小」,但這只是透視這一概念中很小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前透視」或「准透視」的含義。

總之,透視原理是客觀透視現象的理論總結,它以其嚴密的系統性、科學性,成為人類認識、表現客觀物象的有效手段。透視學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將被廣泛地應用於繪畫、建築設計、商業美術等領域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小劉和他的迷妹Men
三星可摺疊手機有望明年初發布 採用雙屏配置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