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史:日耳曼人從原始的混沌中首次登上歷史舞台時

世界史:日耳曼人從原始的混沌中首次登上歷史舞台時

今天許多國家稱德意志人為日耳曼人,但從上述的日耳曼人變遷史看,德意志人毋寧說是生活在萊茵河以東古稱大日耳曼尼亞土地上的一部分日耳曼部落和部族融合而成的,而且這些部落和部族在大遷徙的滄桑中也都不復是原先的「純」日耳曼人了。至於說,為什麼這部分融合起來的日耳曼部族民把自己稱作「德意志人」,把自己居住的土地稱作「德意志蘭」,以及什麼時候開始作這樣的稱呼,實在是不易說清。我只能介紹一兩種比較合理的學者解釋。

「德意志」(deutsch)一詞大概同「日耳曼」(Germann)一詞一樣,都是外人所給予的。據說「德意志」一詞源自古日耳曼詞語diutisc(由theoda即部族民一詞而來),最初它只是指生活在法蘭克王國東部的古老部落和部族講的方言,時間大約在八世紀。diutisc一詞也出現在拉丁語中,首次出現在公元800年左右的法蘭克人教會文獻中,指的也是萊茵河彼岸那些部落和部族所講的方言。公元860年第一位姓名可考的日耳曼詩人奧特弗里德(Otried)在其拉丁文寫的一部方言著作中,提到了theodiscus,說這是法蘭克方言。只是到12世紀時,theodiscus詞的含義才擴展到包括部族民的意思。但從九世紀以來,還出現了另一個稱呼這些部族民的詞「Teutonicus「,這個詞由條頓人一詞派生而來,並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theodiscus「這也許是由於這些部族民中不少是以前條頓人的後裔,或者是這些部族民仰慕條頓人的英勇,總之後來這些擁有共同語言的部族民,就把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稱作teutsch-deutsch即德意志了。

構成早期德意志人的主要部落或部族,從西北向東南分別為弗里斯人、薩克森人、法蘭克人、阿勒曼尼人、圖林根人、士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弗里斯人據北海之濱和沿海島嶼;薩克森人據從北海直到韋斯特瓦爾德、卡塞爾和哈爾茨山區;東法蘭克人居住在荷蘭、比利時、萊茵蘭、普法爾茨和美因河流域;阿勒曼尼人據有瑞士、阿爾薩斯和符騰姆貝格巴登;在薩克森和阿勒曼尼人以東地區,則是巴伐利亞人的土地。後來還融入了東南部邊區馬克的奧地利人和東北部邊區馬克的勃蘭登堡普魯士人。非常具有特點的是,這塊德意志人的土地,基本上沒有被羅馬人佔領過,也基本上沒有受到羅馬化的影響。這些德意志人的部落或部族,團結在他們的軍事首領即公爵的周圍,努力擴大和鞏固自己的勢力,獨立地頑強地抵禦羅馬化的企圖,特別在抵禦來自境外的阿拉伯人、諾曼人、斯拉夫人和馬札爾人的入侵中,不僅加強了德意志人的共命運感,而且也大大加強了地方勢力。這大概就是東法蘭克王國最終不得不「改朝」為德意志王國的原因。

但是從德意志人國家的形成方面,情況卻要複雜一些。870年墨爾森分割後形成的東法蘭克王國,領土大約包括今天的荷蘭、西德、瑞士和奧地利地區,面積大約是50萬平方公里,居民人數約在400萬上下,正是同上述的德意志人部落和部族的領土和人口基本相當,但這時候還根本談不上什麼德意志民族的形成或共同民族意識的形成,更談不上民族國家的統一。因為這時在王國內興起的德意志諸公國,不復是同質的種族或領土的單位,他們的習慣和法律制度,不是起源於以往的部落或部族,而是反映了新的等級和政治結構。九世紀末在德意志蘭形成的五大公國(法蘭克尼亞、薩克森、圖林根、士瓦本和巴伐利亞)的掌權領袖們,通常都不是部落或部族的代表,他們是卡羅林王朝政府的官員一伯爵和侯爵擅自改用公爵的稱號,這種公爵的權威基礎是軍事上的,而不是部落或部族的,但在軍事組織中還保存著部落或部族的區別,例如公元869年日耳曼人路德維希國王把他的軍隊分成若干地方分隊,派薩克森人和圖林根人(地方分隊)去同斯拉夫人的索布族人作戰,巴伐利亞人(地方分隊)去同摩爾多瓦人作戰,而把法蘭克人和士瓦本人(地方分隊)留自己指揮。

公爵們是最大的封建主,但作為邊界的保衛者,一直處于軍事領導地位,並在反對外族入侵中將其權威擴展到所有管轄之地。隨著卡羅林王朝的式微和終結,爭奪東部王國的最高權力的鬥爭就開始了。這裡我們看到法蘭西與德意志蘭之間存在的醒目差別。法蘭西的卡佩王朝順利地接管了西法蘭克王國的統治權,它在明確的地理範圍內活動,建立了穩定的行政管理秩序,可以逐步地擴展,形成一種同質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的民族國家。而在廣闊而又動蕩不安的德意志蘭,隨之而來的則是不同的公爵和公爵家族之間的鬥爭,難解難分;他們反對一個強有力的王權,反對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他們中沒有誰能建立起持久而公認的權威,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任務也就難以完成。

統治東法蘭克王國的卡羅林家族的最後一位國王是孩兒路德維希(900-911年在位),在他任內國家遭到匈牙利人的侵襲。軟弱的中央政權未能對敵人進行有效的抵抗。德意志各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048613790308487106%22%7d族人不得不自己起來保衛自己的家鄉。各族的封建貴族在這一過程中又一次擴大了自己的權力。在世俗的封建貴族世家中,德意志的康拉丁家族在國王宮廷中有強大影響,青年康拉德先被晉封為法蘭克公爵,911年在孩兒路德維希國王去世後被舉為國王。隨著康拉德一世(KonradI,911-918在位)登上王位,卡羅林王朝也就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卻引發了德意志大封建主之間激烈的爭權,引起國家瓦解的危機。919年王權落到最強大的薩克森公爵捕鳥者亨利手中,瓦解的危機始得避免。亨利一世(Heinrich I,875-936,919-936在位)在即位第二年就將東法蘭克王國改名為德意志王國(原拉丁語,後用德語「DeutschesReich「)。所以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的誕生,一些學者取公元911年,另一些學者則取公元919古往今來,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純」種族血統的民族,也找不到人類學上的所謂血統「純粹「,「不變」的種族。

種族是在人類自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多種因素融合而成的,而民族則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諸多「種族」融合而成的,無論是「種族」還是「民族」,都是一種社會概念,而不是科學概念,即使最現代的人類基因圖譜也證明,人類實無種族之分。我們漢民族和中華民族的形成是這樣的,我同樣認為,明曼人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也是這樣的。德意志人同其他任何歐洲民族一樣,是不同的「種族」群體的混合物,他們有「北歐人」即日耳曼人的血統,但卻吸納了凱爾特人、斯拉夫人、馬札爾人、地中海人和所謂阿爾卑斯人的成分。成書於12一13世紀的德文偉大史詩《尼伯龍根之歌》,就是描述民族大遷徙時代各部族民之間的爭鬥和融合之故事。種族無有優劣,民族何來良莠,適者生存,先進者勝,是為至理。德國的極端民族主義者炮製所謂「優秀種族論」和「日耳曼血統論」,納粹德國甚至把「種族原則」提高為國策,這在科學上是荒謬的,在實踐中則是反人類的世界霸權主義。德國民族主義學者對德國的獨特和異常情況進行「種族」的解釋,也是站不住腳的。德國國內和國外所發生的事情,只有從頭開始一步一步地追溯歷史,才能理解。

這是因為德意志歷史的全部進程,很大程度上是日耳曼人從原始的混沌中首次登上歷史舞台時所處的環境所決定的。我這裡就取公元919年作為德意志歷史的開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郎祺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爺帶四枚錢幣來鑒寶,千年罕見,專家稱:原來價格30倍都買不到

TAG:郎祺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