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星座 > 土星回歸 | 你需要的指引不是頭腦想出來的大道理

土星回歸 | 你需要的指引不是頭腦想出來的大道理


在後台回複數字1-20,獲得一句美好有力的話語





作者/小山 編輯/玫瑰 圖片/花瓣網




作者的話




2018年1月,我第一次完成了葛印卡先生(S. N. Goenka,1924-2013)教授的十日內觀課程(Vipassana Meditation),出關那天,行進土星第一次精準合相出生星圖中的土星。2018年7月,我作為法工完成了第二次十日課程,這次除了每天要求的三小時打坐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廚房勞動,時值行進土星緩緩逆行向出生星圖中土星的位置。




三十而立,也是第一次土星回歸。面對土星最要命的「具體化」和「落實」的任務,如果我們只停留在頭腦層面的討論,而沒有讓每個個體發掘出自己內在的土星資源,並有體系地把土星式的智慧應用在生活中,都是一種莫大的浪費。




我有幸在經歷土星回歸的時候,結識並修習到內觀這個實用方便法門,從中關於「如何落實」的很多疑惑迎刃而解,所以想結合個人生活和心理諮詢的實踐經驗,好好談論一下土星給予我們的任務和禮物。



解放頭腦,真實生活




一個奇妙的悖論在於,當我接納自己真實存在的時候,變化隨即產生。


——卡爾·羅傑斯 《個人形成論》




    


想講解放頭腦,就要先認清什麼是頭腦的遊戲。




有的老師說,要把頭腦學習到的東西落實在身體層面,因為真實的生活不是靠頭腦指揮再付諸行動的;恰恰相反,真正的了解要從下至上,身體到頭腦的懂得才是真正的智慧。另外一些老師說,有了想法不用躲避,不用嫌棄,看到了就去觀察它們,標註它們。還有一些老師說,找好一個屬於自己的錨,不論是身體感受,還是聲音,或是呼吸都好,最終目標是要把自己帶回當下。不管雲遊去了哪裡,不管出走了多久,知道回來就好。



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可實際實踐的時候,問題卻很多。比如,身體覺察很粗鈍的時候,不消兩次呼吸,意識就已經承著思緒飛到了九霄雲外了。諸如此類,令人困惑不已。


  


抱著「這次我一定要認真學習要領」的決心,我進了十日內觀課程,一下就被老師觀息法(anapana meditation)極簡的指導語驚呆了:

「觀哪裡,怎麼觀。」

兩句話解決,錨直接交到你手上,其他的不用多想,關於各式各樣的念想,自然會不斷湧現出來。但不用太重視它們,甚至連鼻子之外的地方的身體感受,也一併當作念想處理,意識到了就再度到回到鼻息上,繼續觀息就好,如此一坐就是整三天。






前兩天,一個小時裡面,能回來一、兩次就已經不錯了。到了第三天,越來越多次可以回來,甚至少有的一些時候,可以在呼吸間待下來一陣,意識也確實在不斷聚攏,念想也從開始的濃霾變成了薄霧。




老師不斷強調,

觀息不同於調息,不是把呼吸調整成某種特別的樣子,而是它是什麼樣,不去干預地覺察就好了。假如只有一隻鼻孔進出氣,就不要試圖調整成兩隻鼻孔同時進出氣,如其所是就好




在不斷練習覺察呼吸的時候,如果呼吸很短很淺,只要留意到,承認和接納這個事實就好,甚至連「短」和「淺」這樣的名字都不需要標註。只要明白:

「哦,是這樣的,原來如此。」

呼吸反而越來越穩,越來越深——這是一個奇妙的悖論。另一方面,

如果抱持著「我想讓呼吸越來越穩,越來越深」的念想,而擅自用力呼吸,也就又變成了試圖用頭腦指揮身體,脫離了當下的經驗本身,結果也會適得其反。




透過前三天的觀息練習,我意識到,如果把實際覺察到呼吸的時間和雲遊四海的時間做一張圖表,恐怕是這樣的:








每次一小時的練習中,大概能有兩、三秒是在實際覺察呼吸就已經很不錯了。這非常驚人的數據顯示,

我們的生命中,實際「在」的時間,可能微不足道

:吃午飯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想像著晚上新番的主題曲;聽人說話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找機會怎樣反駁他……而觀呼吸,就像一個雷打不動的錨,因為呼吸只要活人就人人都有,加一層覺察「哦,現在是這樣的」,牢牢在當下拴住,隨即覺察到下一個呼吸與前一個不同。



「你不是你想的那樣」




此前,儘管在書上讀到不少關於土星禮物的闡述,但坊間那種如臨大敵的態度,還是會激發起自己很深的恐懼。真輪到自己土星回歸,看著土星(?)一度一度貼近本位的時候,還是會有種莫名的沉重感和緊張感,怕自己無法完成任務而大禍臨頭。




透過練習內觀,我明白,

所謂的「壓迫」和「限制」的感覺,都是一種深度的校準,告訴我們,現在沒有真實地生活,繼而幫我們指向真實的生命體驗本身

一旦從頭腦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我試圖成為我不是的樣子」),而臣服於每一刻當下真實模樣(「此時此刻就是如此」),壓迫感也會消融在辛勤培養出的覺察里

。現在就連看土星的符號

?

,都有種錨的感覺,隨時告訴自己,回來,現在就好。 


 

 

清靜無為法,成為真實的自己




人若想真正持久地快樂,首先要深入自己的內在,清理掉意識深層的那些不幸和苦難。


——葛印卡


    


真實的表達源於對真實自我的覺察,內觀幫助我們培養一種切實觀真相的能力。

然而在不斷深入覺察的過程里,每每嘗試觸碰真實的時候,就不免會觸及到內在深重的匱乏感、焦慮和恐懼

。所以首先遇到的,也許不是那些原初的感受本身,而是避免讓這些感受裸露在外的層層防禦——躲貓貓、壓制、狡辯、評判、指責、假裝什麼都沒發生等等,都是頭腦的慣用伎倆。




在練習內觀的時候,最先體會到的往往不是最直接的經驗本身,而是為了壓制感受而產生的緊縮感,包括肌肉的酸痛感、氣息的阻塞,甚至更多時候是「什麼都感受不到」的麻木感

——但好消息是,我們不必透過學習這樣心理學機制來學習內觀,因為早在很多很多年前,智者就明白,身心是一體的。心智或情緒層面有波動的同時,身體細胞必定在進行著高速的化學反應。這樣的化學反應體現出來,就是身體的覺受了。






我們不必給這些覺受貼上「這是防禦」、「這是憤怒」之類的種種標籤,而是著眼在實際的感受上,「腿疼」、「腰酸」、「皮膚麻麻的」,甚至「沒什麼感覺」也是一種感覺。




此時此地,現在進行時,而不去追究或分析這些感受出於什麼原因

:坐久了也好,舊傷也好,或是激烈的情緒也好——只要正在發生的,都一體看待,一旦加以覺察,這些覺受就成了一系列的物理運動。上下、里外、深淺、強弱,疏密、這些運動並沒有什麼「好的運動」或「不好的運動」之分,只有每時每刻的運動和變化本身。




我接觸到的靜坐引導語不算少,很多引導的第一句,通常都是「放鬆身體」,而內觀十天課程,除了最後一天之外,老師的指導語里從來沒有出現一個「放鬆」的字眼。相反,被一遍又一遍反覆強調的是「耐心」、「精進」、「覺察」和「平等心(Equanimity)」。




私以為這是良苦用心的設計,因為一個人在沒有以上這些品質的時候,「放鬆」這種引導詞更接近一種概念性的設定,一旦有預設的概念(「放鬆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樣」),接踵而來的就是

評判心

了:「這次好,我現在很放鬆。」或者「我怎麼還是放鬆不下來?」諸如此類。反而是跟著引導,像訓練肌肉一樣,每一天、每一坐、每一刻都耐心努力地練習覺察,放鬆效果卻是最好的。




道德(sila)在內觀課程裡面是非常嚴格的,諸多戒律包括不能用手機電腦、全程止語、不能讀寫、男女分開、不盜不淫、每天三小時打坐必須全勤(如果所有課程都參加,每天打坐時間有十小時左右)、按時起床、按時吃飯、過午不食(新學員下午只有水果,老學員就只能喝茶水)。




這些規定都是儘可能地為我們創造一個非常有限,但極其純凈的空間,在這個範圍里,透過個人一點一滴的努力,成果也會最大化地呈現出來。




土星式的內觀,是讓每個人全身心投入個體化的進程里,一旦這個程式開啟,就像一條大河一樣勢不可擋

。但凡開始飽有覺察的人都會非常清楚,由於每個人經歷的過往,和所有制約條件都不同,在當下的經驗必定是不同的。




每個個體都是自己經驗的主人,100%忠於自己的經驗,不盲目地給設立不切實際的目標,更不盲目地與別人比較,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畢竟,

所有煩惱都來源於只認出了對象(生氣、失望、討厭的人和事),沒有認出自己(生氣、失望、討厭的感受本身),進而離開了自己的真實

。一旦覺知幫我們重新確定了河流的流向,每個當下都誠然面對自身的真相,焦慮和恐懼自然會被攔腰斬斷。





不跳步的承諾與愛




土星是太陽系裡肉眼可以看到最遠的行星,所以在占星學上,土星也象徵著物質次元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我們立志要配合土星所給予的任務,它也將承諾我們更廣闊天空的禮物,而唯一的條件就是:

不能跳步,因為道途沒有捷徑

。練習內觀之後,我越來越感覺到,一個人如果是三王星的領域出了問題,回到土星層面來解決都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回到身體,回到當下,回到日常生活的點滴。




天王星




天王星的承諾:自由


陰影:不著調的突變




人人渴望自由,渴望與眾不同。在人生的某些階段,離經叛道的行為都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這種驅力放出去野太久,完全跟落腳的地方脫離,也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長久漂泊、孤立無援。




內觀課程上到第四天,開啟了全身的覺察,我體會到的是非常具體的(土星)自由和開放(天王星),說「每一刻都是嶄新的」一點都不假。對症天王星的陰影,那種不著調的變化,透過土星式的覺察,不需要很久,就可以練就對越來越細微變化的知覺。

這層知覺就像給身體系緊了安全帶,沉穩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也更能夠適應周遭的環境。




海王星




海王星的承諾:萬物一體、 慈悲


陰影面:耽溺、上癮、靈性逃避


    


海王星的把戲是最有吸引力的。例如靈性逃避就真的是一種很不錯的安慰劑,反正有上不完的課程、工作坊、電影節、音樂會。問題是好多人都沒有好好完成土星的任務,就老想往外行星跑,結果離家越來越遠。

切實地懂得肉身的界定,才能真正懂得超越肉身的愛。

內觀最後的慈愛觀就是最好的證明,透過整整九天的覺察,最後一天,老師教授了慈愛觀,把自己在不懈覺察中經驗到的良好品質分享給眾生,願一切蒼生平安幸福。




最令人動容的是,覺察鼓勵我們,時刻檢視自己是否適合練習慈愛觀,

如果身體處在很不舒服的狀態,最好不要強迫自己發願

——懂得自己珍貴的時候,才會懂得每個生命都是珍貴的,那種時候才是祈願的好時機。一旦摻雜著一點不情願的成分,「宇宙大愛」也只是一種說辭罷了。




冥王星




冥王星的承諾:徹底的轉化、死亡的藝術、重生


陰影:徹骨的恐懼、絕望、虛無




冥王星的緊迫感會讓人想抓住很多東西,反而是土星式的覺察訓練,我們學著不去貪戀愉悅的感受,也不去憎恨不舒服的感受——在這一系列看見、放下、繼續看見本身,就已經是死亡重生的過程了。

老師也在某一晚的講座里闡述過死亡的藝術,練好內觀的人,死亡來臨的時候,也很習慣地保有覺察,身體的風雲變幻,也可以泰然處之。直到意識離開肉身,旅途愉快,根本沒有任何痛苦可言。




在土星回歸的同一時期,外行星也在進行著非常重要的行進:天王星的三分相讓我們的獨特人格在現實中更和諧地運作;海王星的六分相提醒我們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更廣闊的詩和遠方;冥王星的周期雖然沒有那麼規律,但就我們這一代人來講,土星回歸的時候冥王也正在經歷六分相。這似乎提醒我們,不要在條條框框里禁錮自己,而是放眼於更深刻和更廣遠的生命意義——這些宇宙的安排都絕非偶然。




版權聲明

:原創文章由作者授權發佈於若道平台,歡迎轉發,反對抄襲。友號轉載請申請白名單。








黃韻宜(小山)


加州整合學院表達性藝術治療畢業、原型占星研習者


個人微信號

:aleilei8060


長按打賞








點擊圖片查看若道君推薦







報名直達入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若道 的精彩文章:

占星扒拉扒拉丨憤怒,可能源於你的火星未被滿足
學生們必須找到一位「活出了」自己的占星學的占星師

TAG: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