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四個角度解讀張愛玲

從四個角度解讀張愛玲

張愛玲

從四個角度解讀一代大家

01

一生的孤獨

「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差,總有個人在愛你。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好,也總有個人不愛你。」

「你死了,我的故事就是結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還長得很。」

「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

「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風雨同船,晴天便各自散了。」

她總是一語中的。

她的驚艷,便是以一介妙齡就通透了世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涼薄至今還掛在現代男女的愛情上,不多言語透徹背脊。

直達真相的冷調,在今天風行的「極簡」風尚里也不過時,有刪繁就簡、觸人心弦的力道。

她便是張愛玲。如你所料。

1920年秋天降生,1937年父女失和,1943年邂逅胡蘭成,1947年訣別,1952年離滬赴港,1955年抵達美利堅,1972年定居洛杉磯。

1995年病逝於加州公寓,適逢中秋,屋裡沒有傢具,沒有床,她就躺在地板上,身上蓋著一條薄薄的毯子。

觸摸張愛玲的人生坐標,耀眼的起點似乎是悲劇意識發軔的源頭,祖父是清末重臣、祖母是李鴻章長女,少年成名,才華過頂。

無限風光的開頭,任誰都未曾料到後來的結局,亂世人生,等待她的,是剎那的心比天高,是低到塵埃的萬劫不復,歷經之後,只剩20多年的幽居和沉寂

02

她的天才夢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驚訝於宿命。小張愛玲23歲的三毛,常常被拿來比較,有人概括說他們「一個是孤燈落碎花,一個辛苦向天涯"

張愛玲寫她的《天才夢》:「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多像一個鋒利的預言,直白地穿透一生。

那些筆下的女子,或長袖善舞、或委曲求全,天真也好、作戲也罷,皆是她對人世的戲虐。與他人不同的是,她從不在自己的小說里扮演任何角色,她,一直只是舞台背後、一身清冷的角色入殮師。

白先勇說張愛玲,說她「當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金瓶梅》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

24歲的張愛玲說,「我要比林語堂還出風頭,我要穿最別緻的衣服,週遊世界……」

20歲的「天才夢」,24歲的豪言壯語,最終未能成真,胡蘭成事件後避居香港,之後赴美定居,她終究應付不來現實的愕然,如她坦言,「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一路坎坷,越走越凄涼,唯留喟嘆。

03

她的電影夢

鮮有人知,電影曾是張愛玲最大的夢,她說「我想學畫卡通影片,盡量把中國畫的作風介紹美國去」。她的兩段電影生涯,一段懵懂,一段無奈。

最初便是以「影評人」身份開啟職業生涯,23歲便以6篇影評在《The 20th Century》上斬落頭角。

第二段便是文化影業和後來電懋公司的職業編劇生涯,《不了情》、《太太萬歲》、《情場如戰場》等,中產、摩登的風格,加上她對商業文明的妥協,反響不凡,這一段倒似她人生里最為入世的橋段。

然天意弄人,電影在她的人生里最貼切的角色,最終淪為無以為繼時施以援手的生計。以致後人常說,電影,終究不是張愛玲的歸宿。

直到2007年,《色戒》搬上大熒幕,李安才把張愛玲帶到了好萊塢。

04

一段情殤

在《公寓生活記趣》里,她說:「我喜歡聽市聲。」

寒天早晨,有人在人行道上生小火爐,嗆人得很,她說,「我喜歡在那個煙里走過」。

一個綠衣郵差騎車而過,載著一位遲暮的婦人,原來正是她的母親,她便瞬間淚目。

她的電影劇本里,那些俗氣的、平凡瑣屑的、小奸小壞的女人的命運,出人意料有個大團圓結局。

不幸的是,這份出身名門的「身世之感」,童年不幸之後的及時行樂,矜驕寡淡的才情,骨子裡的優雅,海海人生,懂得的竟只是個胡蘭成。

連她的好閨蜜蘇青聽到她談及身世之感,聞之色變令其三緘其口。足見胡蘭成的難能可貴,之後的桑弧、賴雅再敵不過這莫逆於心的「靈魂伴侶」。

張愛玲對胡蘭成的表白回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足見懂得對於張愛玲的彌足珍貴,而胡蘭成在才情和悟性上確實匹配張愛玲,兩人同緣同相,同見同知,生死契闊,一紙婚書「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精神依持,差一點就誤以為是愛情的神話。

張愛玲的散文《愛》,文章的開頭就寫,這是真的。的確,這是胡蘭成髮妻庶母的故事。如此亮眼的詩意,入木三分的遐思和領悟: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這說不上來的別樣風采,便是愛情的領悟了。要說張愛玲一生與羅曼蒂克的關係,也唯有那個時刻了。

然胡蘭成風流成性,曾經擁有8個女人,而張愛玲只不過是他的生命過客。幾番輾轉,幾番掙扎,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

張愛玲在《金鎖記》的開頭說:「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後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凄涼。」

GIF

正如張愛玲的一生

順著一個凄涼的結局

再好看的月亮也不免帶點凄涼

編輯|馮荷

審核|陳怡寧 李鑫

這些文章也不容錯過哦

湖北大學文學院團委

wenxueyuanT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北大學文學院團委 的精彩文章:

走進美學大師朱光潛

TAG:湖北大學文學院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