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跨省就醫直接結算 如何讓更多人受益?

跨省就醫直接結算 如何讓更多人受益?

推進基本醫保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解除更多群眾異地住院報銷煩惱,8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

一是將外出農民工和外來就業創業人員全部納入直接結算,採用「就醫地目錄、參保地確定報銷比例」模式,促進人力資源自由流動;

二是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重點放在基層,年底前確保每個縣級行政區至少有1家;

三是加快將所有定點醫療機構接入國家統一結算平台,推動網上直接結算。

新舉措如何深入推進?促進人力資源自由流動釋放哪些新活力?23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到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以及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跨省就醫直接結算 為何要擴圍?

王震:調查測算人均節約2000元左右往返報銷間接成本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震: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推進速度加快,我們去年在北京做了問卷調查,根據測算,大概人均節約往返報銷的間接成本在2000元左右。按照國家平台累計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近60萬人,這樣估算下來節省的間接成本很可觀。

王冠:消除後顧之憂 提振勞動主力軍流動性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從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舉措來看,強調了將外出務工人員以及異地就業創業人員全部納入直接結算。從經濟視角來看,主要是消除後顧之憂,提振勞動力主力軍的流動性。目前為止,外地務工農民工以及其他創業人員保守估計在兩億人左右,這是勞動力人口的主力軍,這個人力資源能夠解除後顧之憂、進一步盤活,對整個經濟的效率提升會有很好的助推。

定點機構 為何重點放在基層?

國家醫療保障局表示,在全國所有省級平台、所有統籌地區均已實現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對接的基礎上,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繼續增加,2018年6月底達到10015家,比上月底增加528家。基層醫療機構覆蓋範圍繼續擴大,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7575家,比上月底增加503家。

王震:定點醫療機構重基層 更好服務百姓需求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震:去年我到沿海一些省份調查,外來的農民工,包括那些到城裡去給自己孩子看小孩的老人,他們提出最大的需求就是:什麼時候身邊的醫療機構能夠直接結算?不一定非要跑到大醫院去結算。定點醫療機構要考慮進一步下沉到基層,在城裡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一些農村地區叫鄉鎮衛生院,通過未來的努力實現醫療信息系統全國一盤棋,這是我們未來要推進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

針對有觀點認為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需求不斷釋放,是否會加劇部分城市醫療資源負擔?

王震: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不等於醫保全國「漫遊」 強基層 鼓勵百姓就近就醫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震: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第一,這只是結算方式的改變,對於就醫選擇沒有明顯的影響,病人還是會根據自己的病情需求來選擇就醫的地方,而不是這個地方可以直接結算了,就跑到這裡來;第二,醫保管理是有一定控制的,確實在本地看不了,需要轉外就醫的人員,要按照轉診規定提出轉診申請,由參保醫療機構按照當地轉診的規定出具意見書等。這些舉措都是為了保證在異地就醫結算過程中促進有序就醫。因此,深化醫改提出要強基層,鼓勵百姓就近就醫。

跨省就醫直接結算 如何深入推進?

王震:回應農民工群體的迫切需求 將門診服務儘快納入直接結算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震:隨著農民工流動性越來越頻繁,對跨省異地就醫的需求量不斷增大。他們除了住院之外,對門診的需求也特別的迫切。我建議,下一步應該儘快將門診服務納入直接結算當中。

核心觀點:

王震: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適應人口流動常態化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震:對於這項工作,第一是百姓的期待,要適應百姓的需求;第二是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非常好的一個渠道,非常好的途徑。適應人口流動的常態化,我們的公共服務也要及時跟進,更好服務百姓生活。

王冠:多措並舉 讓人口紅利升級為人口活力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從2012年開始,16歲到59歲的廣義勞動人口,每年是呈現遞減的趨勢。此次政策的出台,能夠多措並舉讓人口紅利升級為人口活力。解決後顧之憂,多措並舉讓人員充分流動起來,這非常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