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術矯正近視效果取決於多因素

手術矯正近視效果取決於多因素

高考結束後的6、7、8三個月,是同仁醫院眼科醫生一年中最忙的時間節點之一。在各類就診眼科病人中,希望通過手術矯正近視的不在少數。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醫師張豐菊教授介紹,近幾年,同仁醫院每年的矯正近視手術量約為8000例。暑期里,每位醫生每個月的手術量約為100餘例。經過20多年的實踐,手術矯正近視的安全性逐漸被公眾認可。目前臨床患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如何保證近視手術的遠期效果。

近視手術有嚴格適應症

相同的術式,由同一位醫生操刀,為什麼有人做完近視矯正術後遠期效果好,有人會發生視力回退現象,還有人出現併發症呢?張豐菊教授解釋,手術效果不僅與醫生的手術技術相關,也與術前檢查、術中配合、術後護理三個環節密切相關。

近視矯正術有著嚴格的適應證,首先,要求患者的年齡在18歲至55歲之間,眼軸發育穩定,且兩年內屈光度數變化不超過100度。其次,角膜健康。角膜營養不良、圓錐角膜、青光眼、黃斑等眼部疾病及免疫系統性疾病患者不適合激光近視矯正術。

眼軸未發育完全或屈光度不穩定者,術後一段時間極易出現視力回退。因此,是否適合用手術的方式矯正視力,參考標準是術前檢查數據。張豐菊教授建議,年齡較小者,如果有需求決定做近視手術的前一年,可以先到醫院做一次近視矯正視力的術前檢查,記錄下相關生物學參數,一年後再次複查,如果兩次檢查結果變化不大,再決定手術也不遲。另外,處於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由於體內激素的變化和波動,影響到角膜膠原纖維力度的穩定性,不適合做近視矯正手術。

術中需患者密切配合

目前近視矯治手術分為兩大類:眼表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和眼內有晶狀體眼的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飛秒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的前身是準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術,1983年由美國的一位眼科專家發明,90年代初進入我國。隨著設備和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目前主流的激光近視矯正術主要有三種,準分子激光輔助下的角膜表層手術、飛秒激光輔助下的角膜基質切削手術及飛秒激光輔助下的角膜基質透鏡摘除手術。

準分子激光輔助的表層手術適合中低度近視患者,由於手術去除了角膜上皮,術後早期會有明顯的疼痛感,視力恢復較慢,但價格相對最低。飛秒激光輔助的角膜基質切削手術(簡稱半飛秒手術)及飛秒激光輔助的角膜基質透鏡摘除手術(簡稱全飛秒SMILE手術)適合近視度數平均在1200度以下、角膜厚度足夠切削的患者,術後痛苦小,早期即可有較好的視力。其中,全飛秒SMILE手術切口小無角膜瓣,角膜表面神經叢損傷小,更適合愛好對抗性運動的近視患者。

晶狀體植入術主要針對不適合激光近視手術的薄角膜,高度、超高度近視散光患者。張豐菊教授指出,做完近視矯正手術效果如何,不僅取決於患者的自身條件,醫生的技術、設備的精良度,還與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配合度相關。比如飛秒激光輔助的角膜基質透鏡摘除術手術整個過程僅需5分鐘左右,其中有一個環節是要求患者眼睛盯住注視燈保持不動,以確保飛秒激光精確的掃描效果。如果患者不予配合,勢必也會影響手術效果。

術後護理不當效果打折

一例成功的手術,離不開嚴謹的術後護理。術後護理不當,易導致眼部感染及創口對位不良等問題。

對於高度近視患者而言,手術成功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矯治並非根治,手術改變的是患者的屈光狀態,但是並不能逆轉患者眼底的變化。隨著眼軸的拉長,眼球血管逐漸變細,血液循環變差,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視網膜變性、青光眼、白內障等相關致盲性眼病。因此,患者術後要遵照醫囑定期檢查眼壓、晶狀體、視網膜等。激光角膜屈光術後一般會採用激素性眼藥水抗炎,而高度近視患者往往對激素非常敏感,可能發生激素相關的高眼壓或青光眼,因此要尤為注意術後眼壓監測,及時調整用藥。

張豐菊教授強調,近視一旦發生不可逆轉,並會由此引發各種眼部疾病。我國近視發病的低齡化趨勢已經顯現,科學預防近視迫在眉睫。

本報記者 田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