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苗儉:讓航天重要部件合格率從一成提到十成

苗儉:讓航天重要部件合格率從一成提到十成

[mp3 width=290 height=24 autostart=false]//img0.xinmin.cn/2018/08/27/20180827074311912478.mp3[/mp3]

[flv width=480 height=380 type=mp4 autostart=false image=//img0.xinmin.cn/2018/08/27/20180827075144573964.jpg]https://play.xinmin.cn/uploads/videos/15/201808/MVTM175047.mp4[/flv]

人物小傳:

苗儉,出生於1977年5月,上海人。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首席技師,她先後參與運載火箭、戰術武器和飛船等型號關鍵零部件的研製與生產。

投身航天事業23年,苗儉的成長伴隨改革開放的進程。因為改革開放,她隨「支內」的父母回到上海;因為改革開放,她能夠從事高精尖的航天領域部件加工;因為改革開放,她能夠親眼見證、親身參與中國航天事業的一次又一次大步邁進。

圖說:1999年,苗儉在上海陸家嘴。

還記得2005年10月12日,當時針指向9點,「10、9、8……」整個車間隨著讀秒聲安靜下來,隨著神舟6號的成功發射,我和我的同事眼角泛起了激動的淚光。當時我們上海航天局承擔了神舟6號飛船部分圖像測控、通訊設備及著陸緩衝發動機的製造任務。

如今,我是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精密加工中心銑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雙工種高級技師,也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首席技師。我從事數控加工中心編程及操作工作已經23年,先後參與了運載火箭、戰術武器和飛船等型號關鍵零部件的研製與生產。

我的成長過程與改革開放進程相接近。因為改革開放,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轉折;因為改革開放,我能夠從事高精尖的航天領域部件加工;因為改革開放,我能夠親眼見證、親身參與中國航天事業的一次又一次大步邁進。

改革成就了我,也讓懂得抓住機會的我能夠投身於改革。

我出生於1977年,記憶中的童年都是在山裡度過的。我的父母曾是「支內」青年,為響應祖國需要,帶著剛出生的我前往安徽黃山支援內地建設。那段日子雖然清苦,但是在山裡很是開心。我原本以為自己的人生將會一直紮根在安徽,沒想到很快發生了改變。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讓「支內」青年有機會回到上海。1985年,父母帶我回到了上海,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那時,我剛讀小學三年級,父母期許我能夠成為一位知識青年,做一名對祖國建設有用的人才,因此我努力讀書,夢想成為一名大學生。或許因為回到上海後頻繁搬家轉學,初中畢業時,我沒能如願考上高中,而是被原上海市勞動局第二技工學校錄取。

圖說:2006年,苗儉在工作崗位上。

曾是老鉗工出身的父親鼓勵我,成為一名優秀的技工一樣能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我很快擺脫了消極情緒,為自己設定了目標。在技校銑工班3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組前茅,還被同學們推選為班長和學生會主席。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電腦等高科技產品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1994年,計算機應用程度較高的數控行業在技校的教學中應運而生,我通過層層考試,從全校200多名學生中勝出,成為12人數控精英班的一員,還當上了班長。可以說,當時改革開放讓整個社會發展更加註重計算機的運用,我正好踏著門檻進去了,成為改革的受益者。

1995年,從技校畢業後,我進入了上海航天局工作。雖然最初分配的崗位是銑工,之前專攻的數控專業無法學以致用,但是能夠進入航天局著實讓我有點小驕傲。在「神秘」的航天局內,我能感受到航天人正努力推動著我國向航天大國、甚至航天強國邁進。

為了這個偉大的夢想,我暗自想定決心要做一個有準備的人。我在銑工崗位上一干就是七年,其間邊工作邊學習,先後完成了《數控機床技術應用》大專學業和銑工高級工、技師和數控高級工的技能考核。

2002年,單位引進了第一台龍門數控加工中心,設備上遍布的英文標誌以及厚厚的軟體資料嚇退了不少操作能手,領導經再三考慮,最後決定讓24歲就成為技師的我獨立承擔操作數控機床的任務。

2003年,年輕的我有機會走出國門,在集團的安排下去往數控設備更先進的歐洲國家進行學習交流。這次走出去,讓我明白自己是井底之蛙,很多專業領域上的先進理念從未想過,但國外已經普遍運用。歐洲之行讓我感觸很大,也為我今後在航天數控領域的精密加工帶來很多啟發性思考。

改革帶來了機會,把握住機會的人也能夠成為改革參與者。

圖說:2012年,苗儉參加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

在我印象中,技術工人的形象猶如我父親那一輩,精湛技藝純靠手工,他們用心專業,幾十年如一日在崗位上勤勤懇懇。改革開放之後,更多的先進技術引進來,技術工人的思維方式也更為開放。

為此,我會在工作中思考該如何創新突破,來解決一些技術難題。後來,我開創性地自行設計工裝,使國家航天重點工程某型號重要部件的產品合格率從10%提高到100%;採用多軟體計算,解決了國家航天大型件的高精度加工問題。在幾乎沒有進行編程和專項操作培訓的情況下,我為所里加工的各類型號產品零件,產值達20多萬元,為研究所節約了大量費用,縮短了製造周期,使研究所的製造水平上了一個台階。

很多時候,作為一名一線的技術工人,我或許並不知道自己精密加工的零件最終用在哪個彈船星箭器上,但這並不影響我身為一名航天人的自豪感,因為我知道我的每一份努力最終都會映射在中國航天事業的改革發展上。

採訪整理: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京港澳衡東段車禍已造成18人死亡 14人受傷
靜安芷江西路街道實現轄區無證無照經營戶雙「零」目標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