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者 真實的林徽因

學者 真實的林徽因

2004年6月10日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與文學家林徽因先生誕辰百年紀念日,林先生生前所在單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在這一天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會,舉辦了林先生的生平圖片展,並編寫了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建築師林徽因》一書作為紀念。

林徽因的文學創作已有多部專集,她在建築方面的著作集中在《林徽因文集·建築篇》中。林徽因年輕時與梁思成共同赴美國留學,但她上的是賓夕法尼亞的美術系,選修的是建築系的課程,畢業後又專門花了一段時間學習舞台美術,所以在她長期從事的古建築研究中,始終是以藝術家與詩人的眼光去觀察與認識這些建築的。她總是比別人更敏銳地去感受美,並且用詩一般的語言去描繪出這種異常的感受。也許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林徽因對包括建築在內的一切造型藝術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她對古代雕刻、繪畫、工藝品、紡織品都十分喜愛,尤其對在這些藝術品和器物上的裝飾藝術情有獨鍾。對它們仔細觀察琢磨,研究它們的構圖規律,探討它們的地域或者民族風格,追尋它們的傳統淵源,在這方面,林徽因有極深的造詣。她拿著一塊民間的印花布,可以滔滔不絕地講解許久。現在,這本《建築師林徽因》正是把介紹林先生的這方面成就作為主要的內容。現在,書中第一次發表了最近才得到的林徽因文稿《敦煌邊飾初步研究稿》,儘管這不是一篇全文的手稿,而且題目似乎也不大,只是對敦煌壁畫中邊飾的研究,但其內容卻包涵了有關中國佛教藝術,敦煌壁畫總的內容與風格,中國與外國裝飾紋樣的比較及其融合等一系列論述,學術含量極為豐富,是林徽因晚期很重要的一篇學術論文。書中發表了林先生傾力參與的共和國國徽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裝飾紋樣設計、她指導並參與的北京景泰藍工藝品的新設計(也是第一次集中發表),同時還發表了林先生為新景泰藍設計工作一年的總結。文中詳細論述了新舊設計的不同思想,與新設計的創作原則與方法,她明確地提出:「這個新的人民工藝必須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書中還刊登了當年在林徽因指導下做景泰藍設計的常沙娜教授和錢美華女工藝大師的回憶文章,以及秦佑國教授寫的關於林徽因對國徽設計所做的特殊貢獻的文章。共和國國徽和北京景泰藍的新設計是林徽因指導並親自參與的兩項極重要的設計,它們的成功正是表現了林徽因在造型藝術上的高度造詣與才華,她為此傾注了全部的智慧與精力。當時她身上的肺結核病菌已經浸入了腎臟,身體已經極度衰弱,當她與梁思成一起被特邀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看到在毛主席主持下,全體代表一致通過自己參與設計的國徽方案,並且起立熱烈鼓掌時,林徽因自己卻已經無力站起來了。現在,這兩項設計的形象都在書中得到展示,並且又有林徽因自己和其他參與者寫的文章,這樣,就使我們能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認識了林徽因在這方面的高度成就,並且理解了所以能取得成就的內在原因。

《建築師林徽因》書中第二項重要內容是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和兒子梁從誡寫的回憶紀念文章,從誡先生的《倏忽人間四月天—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在以前發表過;再冰先生的《我的媽媽林徽因》是新作,再冰先生說過,每當想起她媽媽過早地失去健康,過早地去世,想起媽媽無法充分展示她的才華,因疾病而遭受的痛苦時都會深深地感到心痛,所以不願去回憶。但是這次為了紀念媽媽的百年誕辰還是寫了,坐下來靜靜地去回憶,靜靜去寫,而且是從她媽媽的童年寫起一直寫到媽媽的離開。

在文中再冰先生第一次引用了她珍藏的她外公在上世紀20年代帶她母親赴歐洲考察時的日記,從而記述了林徽因在少女時代所受到的中西文化的良好教育。她說:「我的媽媽是一個不大尋常的母親。她給我的愛可能比一個普通的媽媽更多、更深;她是我的第一個教師,領著我從少不更事走到長大成人,??她也是我的朋友,是我最早和最特殊的朋友。」

文中特別引用了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林徽因寫給當時在北戴河度假的梁再冰的信,信中講了她與梁思成在山西五台山考察古建築的情況,並且還附了一張他們進五台山的路線圖;在談到戰爭時,信中說「我們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佔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你知道你媽媽和爹爹都挺平安的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而當時,再冰先生才8 歲。抗戰後期,梁思成和梁從誡都在重慶工作和上學,在四川的李莊家里只有病中的林徽因與她的母親及女兒,這時再冰先生和母親又成了摯友,母女之間同讀杜甫的詩和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共同閱讀報紙與英文的戰時新聞稿,她們一起談文學,詩歌,一起分析時局,那時再冰先生也不過是個15歲的高中學生,這就是作為母親、老師與朋友的林徽因。再冰、從誡兩位先生滿懷深情的傾訴是任何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使我們認識了一位真實的林徽因,她是位極富才華的建築學家和文學家,但同時也是一位對父母兄弟姐妹,對丈夫、對兒女有深情摯愛的女兒、妻子和母親;一位對民族、對國家有強烈情感的偉大女性。為了這本文集,再冰與從誡先生拿出了他們珍藏的全部家庭照片,使本書收藏了迄今為止最為齊全的有關林徽因各個時期的生活與工作照片,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本書還首次發表了林徽因的一幅水彩畫和若干頁論文、詩篇、文件的手稿,這張水彩畫是林徽因留存下來的唯一的一幅,由此也可以看到她的藝術功底。

書的另一部分是林徽因生前的同事、學生寫的紀念文章,有吳良鏞教授的《林徽因的最後十年追憶》,吳先生寫道:「這十年是她生命的最後十年,也是頗為輝煌的十年。嚴格地說,這十年,她躺在床上,把一個系從無到有地辦起來,以充滿熱情與抖擻的精神,參加新中國的一些重要工作,為她的學術思想和見解,奮力工作,直到最後離去。可是,這些並不十分為人所知」;有羅哲文先生的《難忘的記憶,深刻的懷念》等;有其他老同事、老學生從不同方面回憶與林徽因相處和受教誨的情況,很多是過去鮮為人知的關於林徽因創辦建築系和教書育人的情景,所有這些既包含至深的感情,又有翔實的情景,因而具有很寶貴的史料價值。這本書能使大家認識一位真實的林徽因,一位建築學家與文學家的林徽因。吳先生還建議在清華建築學院廳里梁思成先生的塑像旁補上一座林徽因先生的像,那麼,這本文集可算做是林徽因塑像的前奏吧。

文章來源:樓慶西. 喜讀真實的林徽因——評介《建築師林徽因》[J]. 建築學報,2004,(11):78.

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Simo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 的精彩文章:

淺析蘇州宅園與粵中庭園之差異特徵

TAG: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