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內在邏輯與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時代意義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內在邏輯與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時代意義

一、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根本動力

政治經濟學是關於商品生產、交換和分配的原理,馬克思將商品的價值來源分為三個部分,即:生產資料的價值、工資以及剩餘價值,其中勞動力的發揮所產生的價值等於工資以及剩餘價值之和。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目標是進行資本的積累,而資本積累的源泉來自於剩餘價值,當商品生產出來並完成流通過程後,一個大於資本家所投原始資本價值的價值會由貨幣得到實現,當資本家把大於原始資本的價值量(以貨幣體現)用於擴大再生產時就會在下一輪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價值量,如此循環往複,資本家獲得資本的持續積累。

因此,利潤或者說資本的持續積累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根本動力,利潤率是資本家關注的要點。

利潤率用公式表達為p=s(剩餘價值)/c(不變資本)+v(可變資本),這表示剩餘價值與原始資本之間的比例關係,表示原始資本的增值率;

剩餘價值率s』=s/v,這表示剩餘價值與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關係,表示可變資本的增值率;

資本的有機構成q=c/c+v,這表示不變資本在原始資本中所佔的比例,表示生產過程中技術、機器的應用程度;

因此,利潤率p=s』(1-q)=s/v*(v/c+v)。

在以上公式推理的基礎上,資本家為了不斷提高利潤率,一定會想方設法提高剩餘價值率,而影響剩餘價值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勞動時間的長度,二是勞動生產率即勞動力在一定的時間內生產出商品的量。

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由於工人的抗爭運動、勞動法和工資法的完善,資本家越來越不能單靠犧牲工人時間來提高剩餘價值率;另外,由於自由競爭的放開,成本控制和產品質量越來越受到資本家的關注,因此大量的機器和現代化技術逐漸應用到生產過程中,資本家能夠憑藉比以往少得多的勞動力來推動更大量的生產資料發揮作用,資本的有機構成(q=c/c+v)隨之升高,資本的利潤率(p=s』(1-q))受到兩個相反變數(s』)和(1-q)的影響,一個逐漸變大,一個逐漸變小,利潤率提高與否全看哪一個變數的變動比例更大。

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固有內在矛盾

以上反映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固有的內在矛盾:利潤率的提升需要技術和機器的應用,而技術和機器的應用必將減少勞動力的使用,而勞動力使用的減少必將降低單個商品的價值量(因為勞動是商品價值的源泉),因此單個商品的利潤率有下降的趨勢;但是另一方面由於資本的不斷擴大再生產,商品的數量迅速擴大,市場也得到拓展,剩餘價值總量其實是提升了。另外,因生產資料成本的降低、貿易的擴大等因素,單個商品中有機構成中的不變資本有下降的趨勢,單個商品的利潤率有可能不變也有可能提高。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分配方式的不合理,他認為單方面改變分配方式是不可行的,必須通過改變生產方式來改變分配方式。在資本積累的驅動下,資本家通過剩餘價值的積累以及信用體系的發揮不斷擴大再生產,但是勞動群體得到的回報總是有限的,無限的供給和有限的需求之間是有矛盾的,生產過剩、信用危機、多數人的貧窮等現象是資本主義危機的具體表現。

在馬克思看來,受到利潤率下降趨勢、市場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各行業資本投入比例失調、消費者有限消費能力等多重約束條件影響,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不可持續,一旦投入的資本不能順利迴流或者增值,原有的生產體系就面臨崩潰的風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具有周期性的危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不可調和,它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生產方式。

三、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時代意義

馬克思主義學說具有極強的預見性,完美地發揮了其助推歷史發展的作用: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其無限擴張本能的驅使下,為了擴大市場、降低原料成本、轉移國內經濟社會矛盾,資本主義世界相繼發生了殖民主義、壟斷資本、帝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等,發生了一戰、二戰,發生了多次世界經濟危機,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馬克思主義學說作為全世界社會運動者的思想武器,指導和激勵了全世界社會底層人民為自己的命運、為民族和國家獨立而不懈奮鬥,在全世界掀起了改革革命的高潮,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實踐性和革命性是歷史上任何理論無法媲美的;

雖然由於國際貿易的和平發展、福利國家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民主國家的發展、國家宏觀調控機制的建立、信用體系的完善、創新和技術的蓬勃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的局限得到一步步地突破,但是馬克思揭示出的資本主義生產的潘多拉之盒永遠無法值得我們警惕和反覆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將隨著實踐的豐富而得到不斷豐富;

另外,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起點——剩餘價值學說在時代發展過程中的適用性不斷被削弱,馬克思認為商品價值的源泉來自於勞動,但是實質上因為企業家才能的發揮、新的技術的應用、新的生產要素的組合方式,商品的價值被不斷放大,因此,商品價值的源泉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但是沒有勞動,沒有人的創造性的思考和操作,生產要素不會自動組合,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機械化、智能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會進行複雜思考和創造性勞動的勞動力。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時代潮流不可逆轉,如今,我們向馬克思學習什麼?

一是要關注社會重大問題、把握時代發展趨勢。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建馬克思主義學說時,以德國古典哲學、法國空想主義和英國政治經濟學為基礎,深刻認識到這幾大思想的局限性,做出了批判性的繼承和吸收。馬克思、恩格斯強烈關注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社會矛盾,積极參与和觀察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學說融合了人類偉大思想精華和偉大的實踐經驗,以時代和人民大眾需求為導向,因此馬克思主義學說在創建時就註定其偉大。

二是做學問要頂天立地,好的理論要與充分的實踐相結合。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理論,但是多數理論只是「鏡花水月」,看起來很美,但是一旦運用到實際中去就顯得不可理喻。馬克思主義學說天生具有改革的基因,馬克思主義學說認為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我們永遠無法運用既有的理論、方法、概念框架去套正在或者將要發生的事實,而是要承認社會事實曇花一現的本質,努力投入到實踐和經驗中去,正確把握認識和實踐的規律,真正改造社會事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滕飛 的精彩文章:

讀塗爾干:理解與超越

TAG:滕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