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解讀《道德經》,如同買櫝還珠不為過

傳統解讀《道德經》,如同買櫝還珠不為過

《道德經》第26章是最容易讀懂,卻沒有人真正讀懂的一章。如陳鼓應解釋:「本章說『靜重』,評『輕躁』輕躁的作風,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般,立身行事,草率盲動,一無效准。」饒尚寬認為:「本章論述穩重和沉靜,重在修身。」但這些解釋都和關鍵詞「輜重」沒有關係。其實老子寫《道德經》是提出治理國家深層次的大智慧,而歷來都解讀為修身養性,把老子文章中的零星思想當作至寶,可謂買櫝還珠的典型例子。

為什麼沒有人真正讀懂《道德經》,是因為不知道每一章的「言之宗」;不知道言之宗,自然就不知道「事之君」。主題思想不知道,又怎麼能理解老子思想呢?

文 | 楊吉德

按照順序,第26章和《周易》賁卦相對應,是根據賁卦引申出來的思想。卦名「賁」,周王朝的虎賁軍,描寫夾王車而趨的勇士(可參閱拙著《周易說解》)。從卦象看,賁卦九三爻居下臨上,可以理解為希望躋身於上層階級的平民政客,他們遊走於初九、上九代表的不同國家之間。此為「道」之源。卦辭:「賁亨,小利有攸往。」老子認為卦辭講的是小者因利而前往,因此決不能把國家利益作為小人獲利的資本。此為「名」之宗。

戰國時期一些政客駕車轅遊說於各國,車上的輜重即為其家當。老子從「賁」字寫起,認為政客們燕處超然,走到哪裡都是他們的家,追求的無非是當時的「榮觀」,不會為某一個國家做長久貢獻,而一旦國家有危難,他們會溜之大吉,所以不能把國家政權交給他們。

話說《道德經》第26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尹喜問:「重和輕是從分量的角度來講嗎?」

老子搖搖頭:「不是的。你要想知道重和輕的含義,首先要知道《周易》賁卦的道和名。」說著划了個山火卦符:

「你看,上下兩個陽爻把四個爻包在中間,代表人的有限主觀世界。九三爻居下卦,臨上卦,表示下層人士希望通過學習知識進入上層。卦名為『賁』,是周王的車騎衛兵,我們可以理解為乘車而行。以上是本章的言之宗。和現實社會相聯繫,許多知識階層人士駕著一輛輕車,裝載著行李輜重,遊走於列國,希望受到某一國君的重用,以光宗耀祖。此為本章的『事之君』也。」

尹喜恍然明白:「輕指他們遊走列國的輕車,輜重是他們所有的家當,是他的根。實際上他們是沒有根的,這裡不留到別處去,這裡干砸了甩攤子走人,不會真心實意為國君工作的。那『靜為躁君』的靜和躁指心性嗎?」

「不,靜是住下來;躁是走動。他們奔走於道路上的目的,就是希望有隨便哪個國君對他委以重任,實現自己出人頭地的目的。」

尹喜:「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他們學習知識便投身社會,並沒有原則性,只要能實現當官的目的,給誰做事都可以,沒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這種主觀意識是當下的時代思潮,我們對那些熱衷名利的人應當有個清醒的認識。」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尹喜:「君子指有知識、有抱負的人。『終日行,不離輜重』是說只要沒有接納他的,他就繼續奔向另一個國家,絕不苟且度日。同時說明他飢不擇食,是不講原則的。」

老子說:「是啊,表面上看,人才自由流動,增加了社會活力;實質上由於人們趨於功利,人心浮躁,加重了社會動蕩。」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尹喜:「榮觀是終於飛黃騰達了。『燕處』怎講?」

老子:「燕子為候鳥,築巢在人家的屋檐之下。國君不重用,能得到一國權臣的賞識,做個有權勢的門客,便也是超然得意了。只要有利益,處處都是自己的家。這個地方呆夠了,再找個更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這種人是靠不住的。」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於天下。

尹喜:「萬乘之主指大國國君。『以身輕於天下』怎麼理解?」

老子:「就是把天下交給一身之人、一輕車之根的人去治理。一些貴族雖然養尊處優,不思進取,但他們的身家性命和財產與國家共存亡,會有責任感和危機感。而那些燕處之人手握大權,卻連個抵押物都沒有,國家的存亡與他沒關係,榮則留,辱則走,所以切不可把國家權力交給這種人。」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尹喜問:「『失根』是沒有根嗎?」

老子答:「對,這些政客駕著輕車走四方,哪裡都不是他的根,對他們不可委以重任。稍不如意則離開重用自己的國君,有可能投奔敵方之國。現在整個社會處於大動蕩時期,人人都失去了主心骨,國君遇到突發事件便束手無策,有病亂投醫,重用那些搖唇鼓舌的遊走政客,有可能致國家毀於一旦。所以國君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犯此致命之誤。」

【今譯解讀】

輜重是政客的家當,是他們駕輕車四處奔波的的根本。

企望受到某個國君委任,安頓下來才是奔走於道的目的。

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君子才整日奔走於道路。

不被君主收留,則駕著輕車輜重奔向下一個目的地。

有了崇高的地位,固然顯示出豪華的行裝和氣宇軒昂的身姿。

但他依然像燕子一樣,因趨利而飛來飛去,縱然身居高位,也不是他永久的國度。

作為大國國君,怎能相信一個政客之言,而把偌大的國家託付給駕輕車來去的人治理呢?

這種駕輕車四處奔波的人沒有根本,哪裡都不會當作自己的家。

一旦不合心意就會奔向新的目標,離開曾經信任自己的國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氏易學 的精彩文章:

周易教給我們怎樣化解重大危機
老子寫「惟恍惟惚」,是在承認自己不完全精通周易

TAG:楊氏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