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晉朝古人也愛考古?挖出夏代失傳古籍後,儒家學者:趕緊焚書

晉朝古人也愛考古?挖出夏代失傳古籍後,儒家學者:趕緊焚書

晉朝,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有一個大一統王朝。但你知道嗎?晉朝古人也愛考古,只不過這考古都是意外,是被盜墓者盜掘後才考古挖掘,就如同今天的「搶救性考古挖掘」。晉朝人考古挖出出土了12卷失傳幾千年的古籍,其中包括夏代的失傳古籍,這古籍便是記載了先秦時代89位帝王、1847年歷史的《竹書紀年》。但在古籍出土後的600年的宋朝,就突然再次失傳,史學家推測這是當時儒家學者焚的書。

考古,似乎只是現代才有的一門科學。事實上,的確如此,因為這是近代從西方傳過來的;不過,中國古代也有考古的「前身」,那就是「金石學」。眾所周知,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朝代,正所謂「盛世古董」,宋人就非常喜歡研究上古三代的青銅器。而這青銅器在當時就被譽為「金石」,該詞最早出現於北宋時曾鞏的《金石錄》;而所謂的「金石學」,便是以傳世或者無意間發現的上古三代的青銅器、石刻中的文字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古代考古學。偏重於著錄和文字考證,以達到證經補史之目的的學問。

一般人認為古人是不會考古的,他們只會「盜墓」。而這盜墓既有民間盜墓集團,也有官盜;歷史上的官盜集團非常多,但最著名的還屬於三國時期曹操的「摸金校尉」,曹操的這盜墓集團著名到後世都將盜墓者視為「摸金校尉」。但其實,古人也有考古的,就如同開篇提到的「金石學」。晉朝古人也有過考古記錄,而考古出土的則是《竹書紀年》。

晉朝人是怎麼考古出土這本上古竹簡古籍的呢?根據史書的記載,古籍是於西晉咸寧五年被汲郡一盜墓者盜掘一古墓後發現的,當時的官員意識到這竹簡都是古籍,在官方「考古」下,順利出土了12冊《竹書紀年》。可以說,這本失傳古籍是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古籍記載的都是上古的歷史,每一個歷史大事件都有著準確的年代。其第一、第二卷記載的是公元前2394年以及之後100多年的三帝之事。而第3、4卷記夏代時期的事情,也就是說這第三、第四卷《竹書紀年》是夏代的失傳古籍,這古籍記載的內容與《史記·夏本紀》略有不同。

但最令人意外的是考古出土的第5、6卷,也就是記載商代事情的事情;而晉朝考古出土的《竹書紀年》與近代考古出土年代商代甲骨文中記載的商代世系基本一致,而且《竹書紀年》上的文字與現代考古出土的先秦文字非常相似,這就完全可以證明《竹書紀年》就是一部上古史書。

這部失傳古籍在被晉朝人考古出土後的600年,也就是在宋代時期,《竹書紀年》突然的消失。現代史學家推測,這是宋代的儒家學者焚的書。要知道,宋朝時期儒學成為國學,宋朝二程、朱熹一派的理學居於正統。而《竹書紀年》衝破了儒家古代歷史體系,自然而然的就被當時的儒家學者視為異端邪說。其實,在始皇帝焚書之後,很多上古的歷史我們都無從知曉,而《竹書紀年》之所以在宋朝被儒家學者焚書最大的原因便是「古籍中記載不存在禪讓的說法,是舜囚禁堯登上帝位」。幸運的是,宋朝儒家「焚書」不徹底,民間還有很多版本流傳至今,而如今的很多上古歷史也來源於晉朝人考古挖掘出土的《竹書紀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記歷史就意味背叛 的精彩文章:

聖人孔子的8種畫像,一版本說孔子身高2.1米,圖5極為醜陋
埃及最逆天的2件文物,一件是「黃金人字拖」,一件非地球之物

TAG:忘記歷史就意味背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