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繼承民族戲曲傳統中求索

在繼承民族戲曲傳統中求索

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創作排演的《鍘刀下的紅梅》,是2001年7月1日開始上演的,17年來,通過2000餘場的巡迴演出和該劇戲曲電影的製作放映,劇中劉胡蘭的舞台形象不僅得到很多觀眾的認可,而且也深深地活在我心中。排演《鍘刀下的紅梅》塑造劉胡蘭藝術形象的過程,是我進一步認識傳統、學習傳統的過程,也是我大膽突破、勇於創新的過程。集其心得,系統審視自己在《鍘刀下的紅梅》創作過程中對「繼承」與「創新」的認知和實踐,就是我近年來演戲的總結。作為一個豫劇演員,要把對豫劇傳統的認識引申並聚焦到豫劇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上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

排演《鍘刀下的紅梅》、塑造劉胡蘭藝術形象的過程,是我向豫劇傳統求知的過程,是我探索創新、追求發展的過程。劉胡蘭是一位家喻戶曉、廣受尊敬的少年烈士,她的英雄事迹不僅被歌劇、戲曲和話劇搬上舞台,而且拍過電影和電視劇。如何演好這個角色,讓《鍘刀下的紅梅》中的劉胡蘭能夠從眾多的藝術塑造中脫穎而出,成為豫劇舞台上獨樹一幟的、讓人感到可親可愛可信可敬的藝術形象,的確是一個難度不小的課題。我學習了有關劉胡蘭的一些文字資料和文藝作品,認真聆聽了余笑予先生關於如何塑造劉胡蘭藝術形象的導演闡述,讓我感到震撼和心動的亮點逐漸明朗起來:如此悲壯慘烈、英勇獻身的犧牲之舉,竟是一位年僅15歲的農村姑娘所為。這樣的年齡,這樣的壯舉,事件本身就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震撼力,蘊含著強烈的傳奇色彩和戲劇魅力。在塑造劉胡蘭的藝術形象中,能否把握好小年齡、大壯舉的對比,能否藝術地展現劉胡蘭兒時同家鄉、同親人、同夥伴們之間的縷縷情結,能否藝術地展示她壯麗而短暫的人生經歷和成長過程,是能否詮釋好劉胡蘭大義凜然走向鍘刀這一英雄壯舉背後合理內核的關鍵。所以,我認為我的創作必須從「小」字切入,用感情的紐帶,將「小人、小事、小情趣」系成一個個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讓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情結」凝聚為堅如磐石、冰清玉潔的雕塑。當然,要完成一個藝術形象的塑造,光有分析、體驗和設想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和利用戲曲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段和表演技藝,結合自身具備的或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藝術條件,將這一形象有血有肉地展示在舞台上,才能最終完成塑造典型藝術形象的創作任務。這一完整的創作過程,不僅是對演員能否深刻體驗角色的考核,同時也是對演員能否完美展現角色的考核。作為戲曲演員,無論你對角色有多麼深刻的認識,做出多麼精闢的分析,如果無法將你對角色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戲曲藝術特有的表現形式完美地在舞台上展示出來,那麼你所做的努力都將是徒勞的。我是一名豫劇演員,我要完成的創作任務,是要在豫劇舞台上成功塑造劉胡蘭這位少年英雄的藝術形象,所以在我的創作中,必須面對劇種本體,讓劉胡蘭的藝術形象,體現出豫劇藝術的個性特色,體現出豫劇特有的藝術風貌。

在行當選擇上,我沒有按照傳統套路「青衣就是青衣,花旦就是花旦」去定格,而是依據不同場合、不同時間,劉胡蘭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所持的不同態度、傳遞的不同感情,對傳統行當進行了認真的比對、審視和篩選,將花旦、刀馬旦、青衣、武娃娃生等多種行當因素融於一體,同時吸取話劇藝術貼近現實、平易自然的表演風格,為塑造劉胡蘭尋求一條既有典可范又不拘一格、既充滿傳統內涵又讓人耳目一新的創作道路。當劉胡蘭在回憶中面對老奶奶、老支書、顧縣長、玉嫂和妹妹等人時,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孩子,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她聆聽著長輩的教誨,感受著親人們的關愛,沉浸在小夥伴們的歡聲笑語中。這時我較多地採用了花旦的表演:眨巴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揮舞著一條長悠悠的大辮子,雀躍著流水般的小台步,演唱著繪聲繪色的上口腔,展示出她天真無邪、聰慧機敏的童稚之氣。當劉胡蘭面對全體兒童團員指揮站崗放哨、安排戰鬥任務時,我又在花旦表演的基礎上糅進了武娃娃生行當的表演:挻胸昂首,舞槍弄棒,令行禁止,運籌帷幄,於天真活潑中透出她頗具童趣的颯爽英姿和「領袖」風範。當劉胡蘭從回憶轉到現實,在陰森可怖的大廟裡,面對陰險狡詐的特派員時,我又較多地融入了刀馬旦的表演:剛毅威武的目光,稜角凸顯的亮相,果斷有力的舉手投足,從而展示劉胡蘭巍然不可侵犯的一身正氣。當劉胡蘭在廟內對奶奶演唱大段戲時,我刻意地融入了許多青衣行當的表演:沉穩大氣的儀態,低回委婉的聲腔,如泣如訴的敘述,以表現劉胡蘭的成長和成熟。

前輩藝人建樹的這座豫劇聲腔藝術寶庫,為我創造劉胡蘭的唱腔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鍘刀下的紅梅》中劉胡蘭的唱腔,充分運用了豫劇傳統的板式結構,將「正板」「交織板」「變化板」融會於一體,將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等諸多地域流派融會於一體,在演唱方法和聲腔處理上,不僅廣泛吸取了旦角各大流派之長,而且在關鍵的唱句和唱段中,還破格融入了「黑頭」行當中的「拐頭釘」「一口喃」和「紅臉」行當中的大甩腔,大膽汲取了越劇、評劇等其他藝術的演唱風格。

學習繼承傳統,借鑒前輩經驗,並不能替代創作,要古為今用,要讓傳統技藝為創造劉胡蘭這一鮮活的藝術形象服務,要把適合於、有利於創造劉胡蘭藝術形象的傳統精華,轉化為孕育劉胡蘭藝術形象的營養。繼承傳統,勇於創新,不僅是我現在身體力行的創作方法,也將是我永遠遵循的創作原則,因為只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突破,大膽創新,才能創作出既具有劇種本體特色又具有濃郁時代氣息的藝術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