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老城竟有個神仙洞,裡面「藏著」這麼多寶貝!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生在湖口,卻不知湖口!
湖口老城有著美好記憶的歲月
是似水年華里的溫暖與懷想
今天我們繼續跟著鄒勝軍先生和方斌先生
帶我們走進老城這個神秘的地方
很多人都不知道,卻藏著這樣一個巨大的寶庫
希望有朝一日能讓更多人看到!!
(方斌攝)
老城情懷十四:神仙洞古先洞
作者:鄒勝軍
湖口著名的4A景區石鐘山,其實有上、下石鐘山之分。現在大家習慣稱呼的石鐘山是靠北的下石鐘山,為鄱陽湖出長江之口,倚南為上石鐘山,在鄱陽湖內。兩山距離大約千餘米。湖口縣城坐擁兩山之間。自古以來稱鄡陽鎮。
下石鐘山曾比上石鐘山更繁華
下石鐘山的樓、台、亭、閣建築自唐代就有。清朝末年爆發的太平天國起義,下石鐘山被太平軍駐守。為爭奪湖口「江湖鎖鑰」。湘軍與太平軍在湖口有大小數十次,長達十年之久的來回拉鋸戰,山上歷代建築毀壞殆盡。平定太平天國戰事後,曾國藩奏請咸豐皇帝撥款,令長江水師巡撫彭玉麟修建石鐘山。新中國成立後,多次舉全縣之力大修、並新建下石鐘山,才得以至今展露世人面前。
(網路圖片)
上石鐘山的古建群,早在明代以前,原比下石鐘山繁華。山上茂林修竹之間上鍾寺、白雲亭、海清寺、上觀音閣、岳王寺、上鍾石磯等古建築遍布。毀於明朝中期的幾次大地震,加上太平天國戰事、一九三八年日軍飛機轟炸,以後未加修茸,湮沒在歲月的長河裡。
神仙洞的傳說
在上石鐘山的岩石下,竟藏有一個神秘的洞穴,神仙洞,又稱古仙洞、瑞雲洞。新中國成立後,因地理位置獨特,安然於城市一隅,大隱於市,不為外界知曉。
神仙洞的神話傳說,在古老的雙鍾鎮流傳已久。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巨蟒見此洞幽深,鍾乳叢生,山上怪石嶙峋,洞口奇花異草,巨蟒便盤踞在此,興風作浪,殘害生靈。一時間,湖口生靈塗炭。家住武曲港一後生,為報父母被害之仇,得呂洞賓指點,從嵩壽山頂的古松樹下找來蛇仙草,又從大姑山尋來張天師的寶劍。歷經千辛萬苦除掉巨蟒,湖口方得安寧。熙寧九年(公元1076)唐宋八大家、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因推行新政,得罪權貴,變法受挫折,同年長子王雱病故。十月,王安石辭去宰相,外調鎮南軍節度使,上任時經過湖口,遊覽上石鐘山消愁解悶。聽到這段神話傳說,揮筆題書「古仙洞」三個大字。從此神仙洞又稱古仙洞。
又有傳說,盤古開天地之時,天地混沌之初,有神仙騰雲駕霧,路過此地,見此山奇花異草,怪石嶙峋,洞內鍾乳叢生,洞中有洞。比鄰湖岸,便以穴為家,在此修鍊養身。
(方斌攝)
親眼目睹神仙洞,解開它神秘面紗
數十年來,早有耳聞,對神仙洞充滿了神秘和好奇,卻無緣相見。神仙洞內的石刻早有耳聞。這個仲夏的一天,有幸目睹它的芳容,撩開神仙洞神秘的面紗。
(方斌攝)
王安石題字「古仙洞」映入眼帘
來到上石鐘山腳下,山上層林疊嶂,山下怪石突兀。山北高大的懸崖下刻「古仙洞 王安石書」數字,印入眼帘。洞口有十幾米高。洞口右邊的岩石上題「有仙則名」。有仙則名四字兩側有豎聯,一側「光緒十四(1888)年桂月立」一側為「湘陰田有元 周再平黃紹香同題」字樣。出自唐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有仙則名」應該是光緒年間,題字人對古仙洞的詮釋。
(方斌攝)
(方斌攝)
都梁第一隱士題字「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四個字,在古仙洞入口左側。洞天二字看不清楚了。兩邊有豎聯,一側「光緒戊子(1888)秋月」,另側「都梁第一山人張樹勛題」。都梁在今天湖南武崗縣境內,題字人張樹勛,自封為都梁第一隱士。
(方斌攝)
在進口左側一塊石頭上還刻有「浮生如夢」四個大字。旁邊有「光緒十四年秋月 資江羅雲夢題」。另外一副四字「別口一天」
進入洞口內,拾階級而下。一股陰涼之氣迎面而來,外面炎炎夏日,立馬就陰冷起來。有種與世隔絕的味道。洞內大、小鍾乳形態各異。或凸兀拔地而起,或從洞頂垂直而下。
台頭仰視 ,洞頂刻有「這世界絕少競爭」七個大字,旁有小字落款「戎馬勞病餘生 葛屏藩題石」。
據了解,葛屏藩,是清朝湘軍財產保管委員會主任,聽老一輩人說,以前湖口縣城南門,曾有葛屏藩公館。葛屏藩戎馬生涯一輩子。
在南洞壁上一處上有「世外桃源 將軍武器庫戊子(1948)樹,松城陳定九題」。
(方斌攝)
陳定九是福建霞浦人,福建馬尾海軍學校輪機科畢業,船舶工程師。抗日戰爭勝利後,升任江西湖口水中武器工廠副總工程師兼會計課長。這應該是當年在任職湖口水中武器工廠時的留墨。新中國成立後,陳定九任北京市文史研究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
進入洞內,旁邊有一小耳洞,狹窄崎嶇,曲折迂迴。一直耳聞此耳洞有10餘里長,可通白滸塘。不知是否屬實,但是我們不敢冒然探訪。
(方斌攝)
明朝名將常遇春洞中題字
在神仙洞內東石壁上,有明朱元璋部將常遇春題寫。「忘懷天地 洪武戊申(1368)常遇春書」
相傳,自鄱陽湖大戰以後,常遇春時隔五年,再次探訪湖口。此時,朱元璋早已平定江山,在應天(南京)登基做了皇帝,常遇春為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他故地重遊,徘徊上石鐘山,來到當年槍挑巨石的「英雄石」,眺望鄱陽湖,常遇春想起,自跟隨明太祖,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官至極品,想起那些戰死疆場的將士,心情澎湃。當地官員百姓紛紛請他留下墨寶,盛情難卻。他信步來到山下神仙洞內,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揮淚題書「忘懷天地」。眾人紛紛為他虛懷若谷,謙虛禮讓的精神所感動。時至今日,依然保存完好。
洞內看到林立克題字有三處:
一處洞北洞壁上,題「何代神仙洞?曾作點將台,十年桑海事,惆悵我重來。民國卅五年冬林克立志」
「江山重複爭供眼 林克立題」
「林克立題刻」北洞口內。
林克立題,1924年畢業於福州船政後學堂輪班。這幾處題字也應是他當年在湖口海軍水中武器工廠任職留下的筆墨。
(方斌攝)
在南北轉彎處四個大字「回頭是岸」落款「民國元年立 古熙文」。
「林朝陽題刻」, 林朝陽是清嘉慶七年(1802)的進士,福建人。
(方斌攝)
「疑是武陵源,忽逢仙子洞,長歌歸故圓,朝發汝河掉」林朝陽題。
「畢生修得到蓬萊 新昌燕公福過此」 ,新昌,是浙江新昌縣。
(方斌攝)
民國湖口第一任縣長洞中題字
「莫殺俘虜」四個篆體大字,在古仙洞南洞壁上。落款「民國十六年 湘潭蕭干玉衡題」。蕭干,字玉衡,湖南湘潭人,北伐戰爭勝利後,湖口結束了北洋軍閥統治,縣府主官,改知事為縣長。民國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到任湖口,他是湖口第一任縣長。蕭干在下石鐘山梅花廳東側崖石上,也題有此四字,不過,在下石鐘山的這四個字為隸書。根據考證,他上任時縣內外尚殘留北洋軍閥政府的殘兵敗將,他一概賦予優待,以示菩薩心腸。所以在上、下石鐘山皆有此題石。他在下石鐘山「」紫雲廊的石叢中還題「清、慎、勤」三字,寓意為官,應當清廉,應當謹慎,應當勤奮。這應該是他的行為規範準則。
(方斌攝)
湖口三老高巨瑗、楊庚笙洞中題詩
在南洞口旁石壁有「高巨璦 題刻」的詩:「湖上清光照酒卮,酒中風味異年時。主人自有犀軍利,欲問神仙亦不知。程玉民廠長邀游神仙洞 丁亥(1947)秋,高巨瑗題」
(方斌攝)
高巨璦,字遽夫,家裡排行第七,又稱老七。湖口縣人,1903年留學日本,1910年畢業回國。武昌起義後,任江西司法局長,主計局長、審計廳長,以後調任江蘇任職。新中國成立後,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他與楊賡生、蔡漱芳並稱「湖口三老」。
洞內楊庚笙詩刻兩處。一處為應邀與海軍武器水中武器工廠程璟小聚後所題。「三十六年九月一日,承程廠長招欽於此,感賦七律一首,鐫壁示後,並博方家一粲:
水中武器兵工廠,
建立神仙古洞旁。
人是漢家刁斗帥,
地從湖邑樹江防,
秋來置酒成高會,
我亦被襟納晚涼。
安得邊關長駐此?
任他塵世自滄桑
七八老人楊庚笙」
另一題刻在北洞壁「
雙十光臨重九至,
提燈鬧罷鬧登山。
方懷烈士勛無配,
又感騷人興未闌。
禹甸堯封光舊物,
茱囊菊盞破愁顏。
欣逢水上兵工廠,
三度周年慶此間。
縣人楊庚笙重九題」
(方斌攝)
(方斌攝)
楊庚笙(1869-1955).江西湖口下楊村人,早年參加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1913年從李烈鈞在湖口起義,即「二次革命」,撰寫著名的《討袁檄文》,任總司令部秘書。革命失敗後流亡海外。北伐後,曾任江西省議院、民政廳長、代省長。
湖口海軍工廠廠長洞中題字
「難得桃源」在古仙洞南洞口上,落款「民國三十七年雙十節 程璟」
「程璟題刻 民國」
(方斌攝)
「固我空防」在洞北的洞壁上。旁邊還有一行小字「丁亥(1947年)仲夏修葺古仙洞,備本廠空防,其以存古迹。洛陽程璟志」
(方斌攝)
(程璟在人民醫院的金山上,水中武器工廠官員宿舍的題字)
這三處石刻為程璟所題。程璟,是河南洛陽人,抗戰勝利後,1947年任湖口海軍兵工廠廠長。他在下石鐘山浣香別墅後院金魚池崖壁上題《江湖鎖鑰》。他在人民醫院金山上,海軍官員宿舍還有題字。 一九四六年國民黨在上石鐘山麓建海軍兵工廠時,這裡被闢為防空洞。
湖口第二屆縣長洞中題字
在北洞壁上,有陳鑒陽詩刻:「玉民廠長邀游古仙洞 刁斗將軍後,湖口武器修,殺人新藝術,只此勝戈矛。戊子巧月(1948年農曆七月)陳鑒陽。
(方斌攝)
陳鑒陽,湖口縣凰村鄉人,舊江西法律專業學校畢業。一九三八年、一九四五年先後任二屆湖口縣長。解放後去了台灣。
(方斌攝)
英雄石尚存
北麓有無名氏題刻「英雄石」。魏然聳立湖面。相傳常遇春與陳友諒交兵時,為救朱元璋,槍挑巨石置岩上,嚇退敵軍。石上尚存的窟窿,傳說是槍戳的痕迹。後人為紀念這場戰鬥,特題字留念。
「回頭是岸,民國熙文 立」熙文是雲南人。
北湖濱崖上還有「凌波欣賞」四字,是清乾隆年間湖口知縣喬缽題。
(方斌攝)
(方斌攝)
期待下石鐘山被開發讓更多人看到
出到洞外,站在岸邊,就是碧波蕩漾的鄱陽湖,江面一覽無餘,出洞口的頂端又有「瑞雲洞」字樣。所有的摩崖石刻中。當屬王安石所題「古仙洞」為最早。至今有千年歷史。堪稱國寶文物。其次多為清朝、民國年間石刻。
(方斌攝)
今天,看到這些奇偉瑰怪壯觀的岩洞時,無不讚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岩洞內的石刻群,則記錄了先人在這裡留下的足跡以及抒發情懷、記錄人生的感悟。只是這裡因地理位置獨特,世人知曉甚少。倘若開發出來,與石鐘山景區資源整合,必將為我縣新增一處獨特的人文景觀,為我縣旅遊再添新亮點。
作者簡介:鄒勝軍,文革出生,居老街50年。醫學世家,湖口職工收藏協會理事。熱衷挖掘、收集、整理湖口人文地理,勤於文字耕耘。喜歡他的文章可以加微信交流。
本文由湖口熱線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


※湖口一位六旬病人給這家醫院寫信,這已經是第三封了!只因為……
※重磅!九江公布城市規劃,湖口在重點規劃內,還將建天然氣儲備站!
TAG:湖口熱線 |